“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昨天,東方今報記者在北京街頭調查30名市民,僅有5人知道,這一天是“學雷鋒日”。面對“有人摔倒你會扶嗎”的問題,僅有7人表示會上前幫忙。
在“學雷鋒日”這一天,東方今報記者帶著“‘全國兩會 河南民生十問’之”小悅悅事件“引發的道德滑坡如何提升”這一問題,專訪代表、委員,尋求破解之道。
【調查】“有人摔倒”
不到三成人會“扶”
“今天是3月5日,您知道是什么日子嗎?”“如果走在路上,您面前有人摔倒,您會上前去扶嗎?”3月5日,是全國學習雷鋒日,東方今報記者走上北京街頭,就這兩個問題現場調查30名市民,其中包括飯店服務員、學生、上班族等。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5人知道這一天是“學雷鋒日”,分別是從報紙、網絡和電視上知道的這一消息。
面對“有人摔倒”的假設,僅有7人表示會上前幫忙,有8人表示會打電話報警,其他人則表示不會去扶,但是“如果已經有人上前幫忙的話,我會跟著去幫忙”。
而在此之前,由東方今報聯手新浪河南推出的“全國兩會 河南民生十問”征集活動中,“‘小悅悅事件’引發的道德滑坡如何提升”這一話題也票選進入了前十名,很多網友在“小悅悅事件”之后,非常關注道德建設這一話題,@果果的果A 留言感慨:有一次看見老人摔倒不敢扶,這世界怎么了?
【建議】
先消除百姓的焦慮 再說“守望相助”
“社會財富的分布不均嚴重加劇了國民心態的失衡。”駐豫全國政協委員張倩紅表示,要想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先加強社會公平,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著力推動社會物質基礎的均衡化發展,加大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
“焦慮、不安、淡漠、仇富等不良的社會心態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疏導和調適的地步了。”駐豫全國政協委員舒安娜表示,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現在需要做的是創新社會保障措施,加大、加快對弱勢群體幫扶力度,緩和社會矛盾和壓力;同時,要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實惠,才會營造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實現“守望相助”“路不拾遺”的道德目標。
實行責任追究制
全國人大代表二月河聽到“小悅悅”事件后說:“聽起來像在中世紀,甚至連中世紀也不是這樣的,這完全像是在野蠻部落發生的。動物看到自己的兄弟被叼走,也不會無動于衷。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反映出國民品質的麻木和冷漠。”
“這也體現人心靈的野蠻化,有了金錢的腐蝕,讓人心腸變得特別硬。”二月河說,“大家想的都是,如果你去干預或是管,會不會惹禍上身。”
“社會良知‘缺鈣’就需要‘補鈣’,必須用‘藥物’治療。”二月河也對此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以后有這樣的事件發生,也應該實行責任追究制。”他說,這也折射出了學校道德教育的缺失,應該追究當地教育行政長官的責任,因為他負有教育和教化的責任。
另外,二月河建議,要加強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要印發相關的材料,讓老師和學生學習。現在道德教育的方式和其他文化課一樣,造成了學生上課只是為了得高分,而不是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行動】 從我做起 用言行影響他人
“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照到哪里哪里亮……’長大的一代人,對于雷鋒精神的社會價值體現感悟非常深刻。”駐豫全國政協委員宋豐強在接受東方今報記者專訪時倡議,雷鋒精神從未遠去,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用行動去詮釋雷鋒精神,影響他人,“作為一名土生土長在河南的農民企業家,我覺得我需要努力去做的,就是立足河南,立足農業,發揚雷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做好三農大文章,對基地村莊多搞幫扶活動,拉長產業鏈條,帶動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