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杰:農民十年執著義務幫助問題孩子
地址:商丘市虞城縣賈寨鎮祝樓村
主要事跡:祝英杰13多年來,邊打工、邊學習、邊為青少年義務開展心理咨詢。他走街串巷,在虞城、商丘兩地來回跑著“宣傳”,義務挽救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投身公益近十年,義務挽救千余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何秋安:樂于公益 傳遞愛心
地址:安陽市龍安區馬投澗鄉何大岷村
主要事跡:何秋安是一位民營企業家,熔煉爐職工尹隨成愛人患心臟病急需做手術,何秋安拿出1萬元讓先救人;他出資15萬元建立牛家窯圖書室活動中心,他出資40萬元修建了何大岷水庫,向地震災區捐款26萬元。傳遞了一個民營企業家情系公益事業的愛心。
席榮坤:79歲的送水“老雷鋒”
地址:鄭州市鞏義市魯莊鎮西侯村
主要事跡:鞏義魯莊鎮公交車司機由于五點上班沒茶水,席榮坤1989年開始每天早上兩點鐘就起床,燒開水,這一堅持就是三十年。他讓司機們在冬天得到溫暖,在酷暑品嘗到甘甜,他的小屋成了大伙的“家”。如今,79歲的席榮坤老人還在默默地堅持著。
李濤:無償獻血13年 奉獻之中見真誠
地址:信陽市息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主要事跡:2013年12月28日,李濤完成了他第62次到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獻血總量超過50000毫升,相當于他身體血液量的14倍還多,已經堅持無償獻血13年,在他手中已有填寫得滿滿的13本無償獻血證書。
楊連山:為烈士找家 幫烈士圓夢
地址:南陽市
主要事跡:河南省南陽市第14中學校高級語文教師楊連山,四年前發現了14份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俗稱烈士證),從此,他踏上了為烈士找家的漫漫長路,面對烈士親人的翹首企盼,熱心市民行萬里路,送烈士“回家”,目前,已經有六份烈士證歸還到了親屬手中。
尹總磊:用QQ 公益群 拉年輕人“拼團”行善
地址:鄭州市
主要事跡:80后青年尹總磊關注孤殘兒童,他申請了一個qq群,并給它起了個溫馨的名字叫愛心救助站,以此為平臺關愛孤殘兒童。目前,他已經組織和發起了“關愛福利院孩子們”、“為襄縣大火救母女孩捐款”等多項活動。
楊全鴻:“欠條”醫生楊全鴻
地址:新鄉市新鄉縣楊屯村
主要事跡:楊全鴻,新鄉縣楊屯村一位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行醫46年來,接診精神病患者2000余人,積攢患者因無錢付費而打下的欠條累計金額超40萬元。
高永亮:“板報老頭”傾心付出為鄉鄰
地址:舞陽縣吳城鎮北高村
主要事跡:高永亮是吳城鎮北高村一名老黨員,堅持義務辦板報,七年來,他累計為村里辦板報已近200期、50萬字,內容涉及生活常識、衛生保健、好人好事等。他利用新學的手藝,義務為鄉親們修鎖、補鍋、做木工,7年來,村里的活沒人干,高永亮都會義務承擔起來。
河南王子亮:悉心救助棄嬰 助其回歸雙親
地址:省委二所
主要事跡:兩年前,省委二所王子亮在鄭州市發現一個棄嬰,孩子高燒到41度,被確診為化濃性腦炎。六旬的王子亮夫婦花費一萬多元為孩子救治,被使她完全康復。為讓孩子健康成長,他靠搜集多方登記處,最終找到了葉縣,并把養了7個月的孩子交還給她的生身父母。
王世舉:助殘濟困兩“鴛鴦”
地址:三門峽市
主要事跡:2007年以來,王世舉和妻子孫梅麗帶領自己近千人的民間公益團隊,廣泛開展助殘、扶貧濟困、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六年來,他帶領隊員們累計做志愿公益活動6.9萬小時,行程21.8萬公里,累計捐款捐物30余萬元,幫扶救助困難弱勢群體涉及600余人
谷國營:鄉村教師20年扎根基層做公益
地址:平頂山舞鋼市
主要事跡:谷國營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他把自己的業余時間幾乎都投入到了公益事業中。他設立“弱勢群體救助基金”,建成了市第一個“愛心流動書屋”,成立了“志愿者服務小組”,為貧困學生和災區人民累計捐衣600多件,捐款近3000元及價值約2000元圖書。
宋清梅:沿著雷鋒的足跡永不止步
地址:南陽鄧州市
主要事跡:宋清梅如今已71歲的老人,曾在雷鋒同志所在的團工作,退休后在家鄉組建‘編外雷鋒團’,從此,只要是介紹雷鋒、宣傳雷鋒,目前,在鄧州已經形成了數量龐大的雷鋒團,在各行各業進行著助人為樂的精神傳遞,近20個省、約98萬人次來到鄧州學習。
劉傳真:讓留守兒童在城里有個“家”
地址:開封市順河回族區
主要事跡:開封市順河回族區78歲的年邁老人劉傳真,她15年如一日無償照顧、輔導來開封務工人員的子女,“筑夢愛心輔導站”隨之誕生。在這里,劉傳真不僅分文不收,還經常貼補孩子們吃飯、學習的開銷。為了保障孩子們良好的飲食條件,這位花甲老人走街串巷撿破爛,掙錢供養。
劉寒磊:最美殘疾人 默默回報社會30年
地址:開封市
主要事跡:劉寒磊,開封一位殘疾居民,從青年時代開始,他就不斷組織、參加各項愛心事業、活動,他為殘疾人士爭取權利,他為福利事業爭取關注,他還為開封中國翰園的建造組織過募捐。他雖然是一個殘疾人,卻用30年時間持續幫助弱勢群體。
韓玉山、張金煥夫妻:守望白河 59人獲新生
地址:南陽市宛城區
主要事跡:韓玉山夫婦是宛城區小東關人,在白河岸邊經營游船生意,20年來,曾經有59條生命被他們夫妻倆從河中救起。韓玉山和張金煥晚上守船,給跳橋人新生。
馬剛:打工11年 救助數百貧困孤殘兒
地址:周口市項城市官會鎮
主要事跡:2001年,馬剛創辦了一所慈善學校:香港昌福學校。他先后資助貧困兒童、孤兒、單親家庭兒童400多名,累計資助善款達100多萬元。由于缺少資金,為了學校和孩子,他想辦法打工養校,目前,仍在持續堅持中。
張艷紅:梨園明星 癡心助人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人
主要事跡:張艷紅是一名戲曲愛好者,曾經奪下2000年度的梨園春的年度擂主。1989年開始,她就不斷資助孤兒、貧困家庭孩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追求夢想,現在有的成為海軍戰士,有的成為梨園名星,有的還在大學深造,受助孩子近20人。
馬林君: 82歲老人拾柴獻愛心
地址:許昌市鄢陵縣大馬鎮大馬村
主要事跡:在鄢陵縣大馬鎮大馬村,人們經常能看到82歲的老人馬林君,推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到處撿拾柴火,用撿拾干柴賣的全部錢款幫助貧困人群、支援災區建設。截至目前,他共向災區捐款2100元,而這些錢,需要他撿拾三萬多斤干柴,花費六年時間。
樊陽鋒:投身公益終不悔 助人為樂獻真情
地址:濮陽市
主要事跡:樊陽鋒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和參與公益志愿服務活動達10余年之久。先后發起和參與數次幫扶活動,為住院危困病患四處募捐,為籌集搬運救災物資任勞任怨,為家貧輟學少年慷慨解囊,為黃河灘區學校捐建圖書館等等,他在普通的崗位上,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李道貴: 修路無止境 造福后來人
地址:濟源市軹城鎮柏林村
主要事跡:92歲的年邁老人李道貴, 25年里,他對柏林村一條1500米長的路進行免費修補和義務養護。村周邊哪里的路不好走他就去修,最終,柏林村無論是通往村外的柏油路,還是通往莊稼地的田間小路,在李道貴老人25年不間斷的修補和養護下,都暢通無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