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0月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商意盈 呂昂)老人在家中倒地不起20余天,老伴在一旁“不聞不問”……在國際老年人日,養老問題再度成為公眾討論的話題。
在浙江杭州,一位老人摔倒在陽臺20余天,同一屋檐下的老伴不但不予施救,還多次拒絕他人進屋探望,甚至當老人女兒帶著民警及社區工作人員、強行撬門進入救助時仍十分不滿。
據悉,這對老夫婦均為當地一所知名高校的退休教師,結婚也有40余年,網民對于老太的行為普遍表示不解。
一位從事老年人護理多年的家政人員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會變得愈發敏感、易變,尤其是遭受病痛或家庭變故后,即使是原先和藹友善的老人,也可能變得焦躁、易怒,甚至容易情緒失控。而子女關系融洽、經常有家庭聚會活動的老人,心態明顯更為開朗、平和。杭州發生的事件,雖有偶然性,仍暴露出當前社會對于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關愛嚴重缺失。具體講,是對老年人婚姻中的心理問題關注不夠。
“國際公認的老年群體健康指標中,除了生理狀況外,社交、心理等指標也都十分重要……但在我國目前普遍更重視老人生理健康,而對心理狀態關心不夠。”雍柏薈老年護養(杭州)有限公司副總裁柴海燕說。
柴海燕表示,近年來我國老年群體心理問題多發,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中國傳統的家庭婚姻觀念。老一代人普遍把婚姻家庭及傳宗接代視為衡量幸福的必要標準,因此除工作外幾乎生活重心全在家庭、子女上,而忽視了“自我”,社交能力也容易缺失,心態失衡。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大、老齡化速度快,但對老年人護理、尤其是心理關愛能力不足,將會累積產生社會問題。當前我國在專業的老年人護理及心理干預上發展滯后、力量不足,缺乏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和機構,也令老年人在精神層面需要關懷時“有心無力”。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表示,當前社會大力推進“居家養老”,但是在社區層面,懂得專業養老護理、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保障力量薄弱,定期的心理健康關懷幾乎是空白,非常不利于及時發現、干預社區中老年群體的心理問題。對于杭州老人倒地不起20余天這一事件,如果在事發前的一段時間,社區對教授夫婦的婚姻關系、心理狀況等保持關注,定期對老人們進行心理調適溝通,這起因家庭矛盾導致的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不少專家認為,隨著社會老齡化逐步加深,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將會逐步傳導、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關愛和重視,而子女、社區及政府都是關鍵力量。
有業內人士建議,當前強調“居家養老”,就應該相配套地加強社區養老護理的力量,尤其是老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懷、干預的專業能力。在社區層面,應推動對于老人心理健康問題的信息收集、建檔工作,能夠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掌握,并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活動,讓老年人的心理問題能在初期得到有效干預和化解。
楊建華建議,要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加強關愛,需要有更多專業的機構和專業人才加入到隊伍之中,這方面就需要政府加強引導,鼓勵支持相關行業加快成長的步伐。
柴海燕說,只能靠專業力量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開心,“這迫切需要養老護理行業能更快發展起來。”
原標題:退休教授躺陽臺多日 老人晚年情歸何處?
每到冬季,都是老年皮膚瘙癢癥的高發期。如何有效預防老年皮膚瘙癢癥?
12月7日,在鄭州汝河路邊,一名年約7旬手拄拐杖的老人向轄區巡防隊員求助,說自己剛來鄭州兒子家才5天,吃過午飯出門遛彎時不慎迷路找不到家,兩腳都走疼了也找不到家,求助巡防隊員幫忙回家。
12月5日早上,一名68歲的老人,騎著三輪車到棉紡路與六廠前街交叉口北側的小區找老伙計一起去買菜時,不幸在小區門口的上坡處發生溜車,人當場從車上摔下來昏迷不醒。
沈先生(化名)今年60歲,曾離異兩次,獨自一人居住在重慶沙坪壩區,以算八字為生。今年3月份遇見女子小欣(化名),年齡相差19歲但兩人依舊陷入了熱戀。
12月5日早上,一名68歲的老人,騎三輪車到棉紡路與六廠前街交叉口北側的錦藝城(資料 圖庫) 小區找老伙計一起去買菜時,不幸在小區門口的上坡處發生溜車,人當場從車上摔下來昏迷不醒。
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從母親搬到他家之后,一向勤快的妻子總是把一些簡單的活兒交給他母親,看著母親忙前忙后,他心里有點兒不舒服,一向精明能干的老婆最近好像變懶了,很多事兒都讓我媽干,我真無法理解。”
記者見到黃亞莉時,她正坐在電腦前查看監控,試圖找出猝死老人進店的時間。通過監控回放顯示,當日上午10時10分,在量販的稱重臺一側,一男性老人緩慢地走近稱重臺,突然踉蹌兩步便撲倒在地上。據了解,猝死的老人身穿條紋灰色上衣,下身穿一條黑色西褲,腳上穿的是一雙紅白相間的運動鞋。
11月27日,下午16點40分,周口交警支隊商周高速大隊周口北站執勤民警魏川、張建斌、王楷正在站口執勤執法時,突然聽到車道草叢邊傳來幾聲微弱的救命聲,帶班隊長魏川立即帶領隊員上前查看,發現在商周北站引線輔路的草叢邊躺著一位老人,手捂著心口,臉色蠟黃。民警在醫院一直等到這位老先生的家屬從開封趕到醫院后才放心的離開。
11月28日中午,一網友通過晚報官方微信平臺提供線索稱,今日在中華大道東段的德裕量販(車站店)內,一名老人突然倒在地上,后經120急救人員搶救無效死亡。” 記者經詢問得知,猝死的這名老人身穿條紋灰色上衣,下身穿一條黑色西褲,腳上穿的是一雙紅白相間的運動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一直被眾多炎黃子孫默默奉行著,開封市京通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的“的哥”李連峰,就是其中一位。作為一個外來打工者,他沒有自己的住房,沒有自己的車,但卻用車輪的軌跡演繹出精彩的人生,傳播著滿滿的正能量。
11月25日晨,鶴壁一位老人晨練途中遭遇意外,被路上行駛的廂式貨車撞倒卷入車底,消防人員接警救援時發現撐頂器難以發揮作用,立即發動圍觀群眾抬車將老人合力救出。危急時刻,指揮員決定發動圍觀群眾共同將車抬起后再實施營救,經過消防官兵和圍觀群眾的共同努力,被困在車底的老人被成功救出。
安享晚年,悠然自得的生活應該是每位老年人向往的,并且應該擁有的。有這么一位72歲的古稀老人卻偏偏放棄了頤養天年的生活,多次坐公交車趕赴滎陽盜竊。
11月24日上午,禹州市神垕鎮苗家灣村4組村民孫國卿和妻子侯愛玲一起來到神垕國土資源分局,再次對該局職工胡超禹和張超對其岳父的無私救助表示感謝:“真是太謝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伸手相助,俺老父親還說不定出什么意外呢!”
11月24日上午,禹州市神垕鎮苗家灣村4組村民孫國卿和妻子侯愛玲一起來到神垕國土資源分局,再次對該局職工胡超禹和張超對其岳父的無私救助表示感謝:“真是太謝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伸手相助,俺老父親還說不定出什么意外呢!”
昨天,王迪向記者回憶道,上周末,她和七八個同學乘坐539路公交車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館,途經武昌火車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上車。昨天,記者將網上老人的照片發給王迪和她的同學辨認,一致稱“就是那位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