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全球最具決策力的首腦級峰會”G20峰會將于9月4—5日在中國杭州召開。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加大。英國脫歐沖擊英國和歐盟經濟,歐洲的銀行體系存在風險,歐洲、日本、美國等重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分化,新興市場國家恢復增長步履維艱,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力加劇。
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從3.2%下調為3.1%,這已經是本年度內的第4次下調。相反卻連續兩次上調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預測數據到6.6%。
對此,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這反映了中國加大結構改革的力度,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改革力度取得了進展,對穩定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正是在這種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中國經濟在穩定發展,特別是推進經濟結構改革取得進展的情況下,世界對于中國有著更大的關注,更高的期待。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對世界作出了貢獻。當前,中國經濟對全球新增增長率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從2008年G20第一次峰會開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從最初西方發達國家為應對深層次危機請來的救兵,變成了促進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的重要推手。在此期間,中國從參與者變身為主角之一。2009年的G20倫敦峰會上,中國率先承諾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擴大融資,穩定了世界經濟信心。
在隨后的幾屆峰會上,中國強調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提出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2015年11月,G20安塔利亞峰會上,中國強調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G20研究中心主任約翰·科頓認為,中國的崛起是很重要的,中國在歷屆G20峰會上發出的聲音和主張,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正能量:“在那(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幾年中國出臺了相應的宏觀、微觀經濟刺激計劃,一直在為世界提供經濟增速。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是排在第一梯隊的。”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賈進京認為,作為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國,中國將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一旦處在了世界的領先地位中,面臨的任務不是去追趕世界先進,而是說要處在世界領先的位置去回答所處的行業所做的事情,跟世界的發展,人類的需求相互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問題。”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伴隨著該倡議的實施,中國加強對外經濟合作,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還帶動著沿線國家共同受益。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2016年7月,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已達511億美元。
對此,土耳其經濟部長扎伊貝克奇表示:“中國經濟正在‘走出去’在其他國家參與投資、生產,開拓市場,開展加工貿易,中國經濟將不會有任何問題,其他國家的經濟也會發展。21世紀,你不可能離開房屋、清潔水源、醫院、學校和道路。好的,我們亞投行滿足你的需求,然后你慢慢償還,對中國,對土耳其和其他國家而言這都是新的機會。”
基礎設施是制約全球經濟,特別是低收入國家經濟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土耳其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TEPAV)執行董事古溫 薩克認為,由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涵蓋了多個國家,將大大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問題就是資金,不是沒有資金,問題是怎樣將資金引入投資項目,而在這一點上,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很好的投資項目,而這又不僅僅局限于基礎設施投資,其意義遠超經濟保障范疇。”
在中國推動下,2016年第三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銀行等11家全球主要多邊開發銀行響應號召,首次聯合發表了“支持基礎設施投資行動的聯合愿景聲明”,并制定了高質量項目的量化目標。同時,會議還宣布成立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鼓勵多邊開發機構支持基建投資。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聯盟將進一步加強現有區域互聯互通倡議及項目建設的合作與協調,推動跨境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要素的流動,為全球經濟共同繁榮作出貢獻。”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前7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546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6732.4億元人民幣(折合1027.5億美元),同比增長61.8%。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7%,消費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比上一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中國不僅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其效應還不斷外溢,通過海外消費、投資等為拉動世界經濟作出貢獻:“2015年出境人數是1.2億,境外的消費,包括旅費、住宿費,加上購物費1.5萬億元,至少有7000到8000億人民幣是用于購物的,這個購物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中高收入階層在境外的購物。”
預測顯示,2015年至2019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投資規模累計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超過5億人次。這將為國際和地區伙伴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事實證明,建立G20機制并使中國由此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合作當中,對全球經濟的復蘇意義重大。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市場,并且未來依然有著高速增長的預期。長期以來,中國始終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進行著靈活多樣的合作,與其他國家共同致力于全球的發展、穩定和其他目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表示,致力于探索聯動合作、互利共贏精神的中國愿意為世界各國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全力護航世界經濟:“中國要發展,同樣希望世界一起發展,這種機遇必須共享,這是一種合作共贏的觀念。除了二十國集團以外,我們還邀請了一些特別嘉賓出席,他們都是代表了發展中國家,代表了中國這種發展觀,中國通過G20平臺要向世界傳遞中國所倡導的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
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將于本月8日-9日在北京舉行。” 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則認為,中拉論壇框架下中國和拉美地區的平等合作,將推動現有國際秩序更加民主化、合理化。
意大利警方22日對一“新法西斯”極端組織實施抓捕行動,14名嫌疑人被逮捕,另有31人被調查。“新秩序”運動因被控重建法西斯黨而在1973年被意大利政府取締,其成員涉嫌與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之間的多起恐怖襲擊有關。
近期該組織已通過不法渠道購買武器,計劃在圣誕時實施恐怖襲擊。
意大利警方22日對一“新法西斯”極端組織實施抓捕行動,14名嫌疑人被逮捕,另有31人被調查。“新秩序”運動因被控重建法西斯黨而在1973年被意大利政府取締,其成員涉嫌與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之間的多起恐怖襲擊有關。
IMF總裁拉加德發表聲明說,“SDR貨幣籃子擴容對于IMF、中國和國際貨幣體系來說,都是歷史性里程碑。根據IMF執行董事會的決議,在SDR新的貨幣籃子中,人民幣權重10.92%;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權重分別為41.73%、30.93%、8.33%、8.09%。
此次習近平美洲之行,深化中國同拉美新興體的合作,重塑與美國的新型大國關系,化解相互遏制對抗情緒,促進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互利雙贏、良性互動。拉美地區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之一,中國和拉美均為經濟增長強勁的新興經濟體,經貿合作潛力巨大。
2013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與此前規定相比,新細則要求更高、措施更細、標準更嚴。值得注意的是,新細則首次參考藥品管理辦法管理嬰幼兒配方乳粉,要求清潔作業區需達到藥品生產企業相應級別標準。
今日15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大會發言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共有16名委員發言。那些不合理的分配舊秩序、潛規則已經成為利益固化的藩籬,少數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計地維護著收入分配舊秩序、潛規則,并為擴大分配差距穿上合理合法的外衣。
2015年12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系統的闡述了中國對全球網絡空間的主張和看法。中國強調尊重網絡主權,目的是確保網絡空間能夠真正的服務于全體國家的發展,而非成為少數國家壟斷的游戲場。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4月15日報道稱,據德國媒體綜合報道,呂貝克七國峰會表示,不會松動對俄羅斯的制裁,除非俄全面實現烏克蘭和平計劃。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表示,人們希望七國峰會重新成為八國峰會,但前提條件是實現烏克蘭和平計劃。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成為中國當下反腐由治標轉向治本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法治反腐的新起點。他期望,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后的反腐敗工作將更強調按法律來懲治腐敗,只有通過制度反腐,以此徹底終結腐敗。
正值渾水再度唱空中資銀行之際,路透社報道,5月20日高盛清倉了工行H股股份,套現11億美元。歐美資本回流、中國吸引FDI能力下降等,似乎與外資行戰略投資者清倉中資銀行股一脈相承。
國際舞臺上一系列精彩的中國亮相,譜寫了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想交織共鳴的恢弘篇章。傾聽回響:一年多來氣勢恢弘的外交開局,開啟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積極融入世界的新紀元,一個古老東方大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