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水席 資料圖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特有的漢族傳統名宴,屬于豫菜系。洛陽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洛陽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舒適可口。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特有的漢族傳統名宴,屬于豫菜系。洛陽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洛陽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舒適可口。
“水席”是河南洛陽特有的地方風味菜肴,它風味獨特,選料十分講究,烹制認真精細,味道鮮美多樣,口感舒適爽利,和龍門石窟、洛陽牡丹并稱為“洛陽三絕”。
洛陽水席是豫戒的一個分支,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水席起源于洛陽,這與其地理氣候有直接關系。洛陽四面環山,地處盆地雨少而干燥。古時天氣寒冷,不產水果,因此民間膳食多用湯類。之所以稱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離不開湯湯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換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稱水席。
沿至今日的洛陽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個冷盤、四個大件、四個壓桌菜。其上菜程序是:席面上先擺四葷四素八涼菜,接著上四個大菜,每上一個大菜,帶兩個中菜,名曰“帶子上朝”。第四個大菜上甜菜甜湯,后上主食,接著四個壓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湯”。二十四道連菜帶湯,章法有序,毫不紊亂。真命天子假燕窩水席的另一特點是素菜葷做,以假代真。水席中有名的“洛陽燕菜”、“假海參”等,都是民間普通的蘿卜、粉條,但經廚師妙手烹制后,便脫胎換骨,味美異常,如奇花綻放,讓人叫絕。說起洛陽燕菜,它是洛陽水席的第一道大菜,為水席中的上肴。此菜制作精細,口味酸辣香郁,鮮嫩清爽。傳說唐朝武則天時,洛陽東關下園長了一個重約近15000克的大蘿卜,民眾認為是豐年之兆,于是將它進貢給女皇,武則天一見大悅,即囑御廚烹制。蘿卜原只是一種平民食物,宮廷廚師并無做蘿卜的經驗,但懾于皇命,終于做出一道將蘿卜切成細絲,再配以山珍海味的蘿卜絲湯。武則天用后大為贊賞,并以其具有燕窩風味而賜名“假燕窩”。從此,這道民間的普通菜肴一夜間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皇親大臣、庶民百姓競相仿制的宴席大菜。由于它能適應多種原材料配置,所以既可用名貴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絲、雞蛋等做配料。其味香郁,十分可口。隨著歷史變遷和歷代名廚的辛勤研制,經過創新和發展,使“假燕窩”日臻完善。因它起始于洛陽,故稱為“洛陽燕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