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鈞窯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哥、定諸窯并駕齊驅。然鈞瓷造型端莊,窯變美妙,色彩艷麗,五彩繽紛又為諸窯之冠。
鈞窯瓷器胎質細膩,堅實致密,扣之有聲,清脆動聽,圓潤悅耳,猶如金屬。鈞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銅紅釉的穩定燒成,它突破了青瓷單色釉的格調,在中國古代陶瓷工藝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鈞釉的主要特征是釉層豐厚,釉質瑩潤欲滴,釉色以紅紫為基調,釉紋深沉多變,釉面有明快的流動之感,形如流云,變幻莫測,這種奇妙現象稱為“窯變”。產生“窯變”的主要原因,是含銅的氧化物的釉在燒制過程中,隨著溫度的高低和氣氛的濃淡而呈現變化,變化無窮,從不重復。因此“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對,窯變無雙”。
鈞瓷窯變基本色調是紅、藍、紫、灰、白。有的色帶光芒四射狀,有的色帶橫向或斜向浸漫,如同云霧繚繞峰巒;有的色帶橫向流淌,猶如瀑布從山巔直瀉而下,這些色彩沒有任何人為痕跡,完全是“窯變”,自然形成一幅幅神奇的圖畫,或像太華千尋;或像江湖萬里;有如云霧高山、星辰滿天、峽谷飛瀑、翠竹生煙、煙花怒放、杏雨江南、寒鴉歸林、絲路花雨、仙山瓊閣,波浪濤天;頗色紅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育白、白中有紅,相映交輝,變幻無窮。在紋路上,釉內有針尖般點點明星,有蟹爪般的裂紋,有婉蜒迂回的蚯蚓走泥痕。這些被稱作珍珠點、魚籽紋、兔絲縷、冰裂紋、蚯蚓走泥紋等形成鈞瓷—大特色,宋代其他任何瓷窯都不能與此比美。古人有“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和“高山云霧霞一朵,煙光空中星滿天;峽谷飛瀑兔絲縷,夕陽紫翠忽成嵐” 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的多樣和窯變的微妙之美。
唐代陶瓷藝術廣采博收,新鮮活潑,雍容華貴,充滿了異國情調。而鈞瓷則改變丁這一發展方向,在造型上端莊渾厚,古樸文雅,紋飾簡練,楞角優美.線條流暢,雕塑別致,確有獨到之處。如出戟尊、敞口尊,鼓釘洗,各式花盆、盆奩,雞心碗、高足碗、帶把洗、三足爐以及瓶、盤等,質樸敦厚表現崇高的民族意識。
宋代鈞瓷造型有強烈的仿古意味,尤其是仿三代青銅器,無論官窯民窯,都嚴格認真,制作規整,但不是亦步亦趨的簡單模仿,而是在藝術上法古創新,古拙高雅技藝驚人,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鈞瓷幾乎沒有任何花紋裝飾.它的美體現在造型線條處理上,杜絕成型的輕薄花哨。追求端莊肅穆,宏大氣魄,顯示一種內在的含蓄美.具有千古耐看的時代魅力。
鈞窯創燒于唐,興盛于宋,復燒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繼續仿制,歷經千年而盛燒不衰,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窯系。時至今日,在鈞瓷的故鄉河南禹州鈞瓷生產再創歷史輝煌,呈現“窯煙遍地起,到處放光輝”的繁榮景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