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含量超標膠囊事件經媒體曝光,引發了越來越多民眾的關注。民眾在譴責問題膠囊生產廠家的同時,亦對采用問題膠囊的藥品生產廠家提出了質疑。
據央視新聞報道,浙江新昌縣關于膠囊原料及半成品抽檢結果已公布,結果顯示,從4家被查獲利用工業明膠制造藥用膠囊的企業中,共抽取了61份樣品,其中包括原料、膠囊半成品以及膠囊成品,今日檢出29個批次的鉻含量超標;在其他14家企業抽取了39份樣品,目前已經有35份樣品完成檢測,其中有4個批次不合格。合計已完成96個批次樣品的檢測,33份樣品被檢出鉻含量超標。
占全國近三分之一空心膠囊生產量的新昌,這些問題膠囊到底流向了何處?將是公眾最為關注的問題。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督查組已到達新昌,將會同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報道涉及的藥用空心膠囊生產企業進行檢查,盡快查明藥用空心膠囊所用原料明膠來源、質量檢驗、生產工藝及產品銷售去向等情況。目前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銷售流向也還不清楚,我們會及時公布監測情況。”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發言人王良蘭表示。
據了解,截至17日,河北阜城縣公安機關已抓獲涉嫌生產銷售假劣產品的學洋明膠蛋白廠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刑事拘留7名,1人因哺乳期取保候審;公安、質監等部門共查封這家企業的產品200余噸。吉林省6家生產企業生產的8個批次的產品及原料目前已全部封存,企業已全部下發召回通知。藥品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已停止銷售和使用疑似問題藥品,同時對省外企業生產的問題藥品已通知經營和使用單位停止銷售和使用。
但是上述部門都沒有針對“問題膠囊”的流向給予說明,到底有多少的“問題膠囊”存在也仍是未知數。“其實這個問題膠囊已經不是現在的事情了,在2004年就已經有過報道,但是一直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青島益青藥用膠囊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許振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存在多年的“問題膠囊”,誰給了它生存的權利?
“膠囊屬于藥品輔料,一直都是用牛骨、豬骨來熬制,用骨頭熬制的膠中會含微量的鉻,但是無論是通過化學法檢測還是通過儀器,都是可以檢測出來的。”許振英表示。
她進一步表示,作為藥品輔料的生產企業,藥監部門的監管也是很嚴格的,企業需要生產許可證,各級藥監部門要抽檢,甚至中檢院也會抽檢,如果膠囊有問題,是絕對出不來廠的。
但是“問題膠囊”還是走出了膠囊生產企業的大門,堂而皇之地邁入了原本審核標準更嚴格的醫藥企業的生產車間,并做成了成藥,而且又進入了藥店和醫院。
在我們質疑問題膠囊作為輔料管理的同時,購買問題膠囊生產藥品的廠家又該承擔何種責任?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回應問題膠囊事件時表示,藥物膠囊的重金屬限量早就有標準。2010年的藥典就有規定,藥典既是標準又是法律,所以我們現在要依法嚴加管理。
相信作奸犯科者終將受到嚴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