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特意念了贛南105歲老紅軍王承登寫給他的一封信(圖片來源:央廣網)
2015年3月6日,習總書記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特意念了贛南105歲老紅軍王承登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希望國家加大對贛南油茶等扶貧產業支持,習總書記當即指示有關部委做好調研。
習總書記還殷殷囑托江西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
選準產業、農家書屋和電商相結合,開辟村民脫貧新路子。江西牢記習總書記囑托,脫貧按下快進鍵……
選準產業 點贊脫貧效果
使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基地(南方網王瑭琳攝)
興國縣杰村鄉含田村64歲的李考鳳因家里發展動力不足,全家只能靠李考鳳種地和兒子在村里打工為生。
為幫助她脫貧致富,村里幫助她爭取到貸款入股蔬菜基地,李考鳳也在基地務工。 “在這里務工,家人和家務事能兼顧,一個月下來能拿到1800多元工資,日子比原先好多了。”李考鳳談起現在的生活,臉上樂開了花。
李考鳳很滿意現在的日子(南方網王瑭琳攝)
“產業選對了,脫貧效果確實顯著。”興國縣常委宣傳部長藍賢林告訴記者,自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含田村依托現有條件和資源,長短結合,輸造并舉,結合村民的意愿,重點發展油茶、蔬菜、白蓮、光伏等扶貧產業。
據了解,該村把發展白蓮產業作為增加群眾收入和扶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通過制定規劃,注重扶持,強化服務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白蓮產業。
目前,白蓮種植面積達230畝,80多戶蓮農戶預計畝產年增收4000元,走上產業脫貧致富路。不僅如此,含田村還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抗風險能力和生產效率,“這樣一來,每家每戶可實現均年增收好幾千元呢!”藍賢林笑著說。
除了發展油菜、蔬菜、白蓮產業以外,光伏項目也是村民的脫貧“法寶”。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村民不用出一分錢,只要提供一個屋頂,就可以通過“光伏扶貧貸”安裝光伏發電板,并網發電,“在家就可以有收益,增加年純收入,并且可以持續受益幾十年。”說起這項扶貧產業,村民林升庭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目前,全村已安裝光伏發電設備83戶,并網發電23戶。
“現在,村里有萬畝高產油茶示范基地、千畝蔬菜基地、百畝白蓮基地,110戶貧困戶家庭實現了扶貧產業全覆蓋,每戶貧困戶家庭至少參與2個扶貧產業。相信到了明年,一定可以實現全村脫貧這個愿望!”杰村鄉組織宣傳委員何香平對村里的發展充滿信心。
農家書屋+電商 村民脫貧新路子
電商,現已成了很多貧困村的致富選擇。
不過由于農村受網絡設施落后、人才資源缺乏等條件制約,電商進入農村“最后一公里”瓶頸仍未打破。與此同時,曾經很多地方費力打造的“農家書屋”,卻也慢慢隨著人口結構、群眾生活習慣的變化,面臨資源閑置、門庭冷落的窘境。
贛州市也面臨著這樣的現實問題。
能不能讓農家書屋和電商的優勢結合起來?在讓更多村民走進農家書屋汲取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打通村民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既“ 富腦袋”又“富口袋”,為村民脫貧致富開辟了新渠道。
農家書屋+電商 開辟村民脫貧新路子(南方網王瑭琳攝)
說到農家書屋,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一塊牌子、一間房子、一個書柜、一疊書,寥寥幾人。
不過,這些在興國縣鳳凰村已成為過去。
“剛開張那個月,書屋收入不多,但后來經過村民慢慢了解、也接受了這種新渠道,現在每月凈收入一千多元呢。”店主李加庚的臉上充滿笑容,“現在村民有啥需要,都往我這店跑”。
農家書屋搖身一變,成了農村與外界聯通的“網絡樞紐”。昔日的小書屋,變成村民們的“淘金店”。
村民向記者展示他所閱讀的內容(南方網王瑭琳攝)
據了解,“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不僅豐富了村民的口袋,也助推了興國縣的經濟發展。
由于服務站有專門的技術、物流支持,為村民提供代買、代賣等便民服務,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所以也點燃了村民投身“互聯網+農業”的創業激情。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中來,不僅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動力,也讓村民有了脫貧致富的‘造血’能力”,興國縣常委宣傳部長藍賢林告訴記者,不只是在興國縣,贛州現已建成82個“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開設農村網店2800家,電子商務交易額70%來自“農家書屋”,開辟了村民脫貧新路子。
“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店員正在開訂單(南方網王瑭琳攝)
“農村電商的發展讓更多的人投身農村。政府出臺了諸多政策,支持和幫扶像我一樣投身農村的創業者,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農村面貌,促進農村發展。”90后小伙子陳建華充滿自信。
在這場扶貧攻堅戰中,選準產業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以電商助力農產品銷路發展,江西始終牢記習總書記囑托,脫貧按下快進鍵……
雖然已經立冬,但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卻像一股暖流,振奮著河南廣大新聞工作者。11月11日,我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在鄭州舉行,現場氣氛活躍,互動頻頻。
雷艷梅是于都縣里出了名的水果“西施”,在于都的電商孵化基地提起她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中國網記者了解,作為含田村精準扶貧的特色項目,千畝蔬菜基地已經輻射帶動30戶貧困戶參與種植、務工50多人,成為興國縣精準扶貧的“領頭羊”。
“質樸,實干,沒架子”“體民心,觀民意,真心為百姓”……習近平總書記8月23日冒雨來到青海省海東市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情況,引發網民熱議。此次青海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名句勉勵黨員干部,拿出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唐山抗震救災和新唐山建設40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他說他這次來,主要是看 一看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這里英雄的人民。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的歷史和未來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總書記從八個方面闡述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戰略思想。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各地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考察調研時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國家的一個重大戰略,東北地區要“搶抓機遇、奮發有為”,特別是要確立“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創新活力”,在此基礎上找到一條“發展新路”。
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出臺、東北發展迎來新機遇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調研,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闖出一條新形勢下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緊要關口,既是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也是大有作為的窗口期。
習近平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伊始,就將“建設互聯網強國”作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國策。習總書記提出的虛擬和現實對立統一的關系,是構建互聯網思維的基礎性理論。習總書記同時指出,“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
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六安、滁州、合肥等地,深入農村、企業、高校、科研文化單位,就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進行調研考察。陳澤申的扶貧幫扶人是大灣村第一書記余靜,她向習近平總書記保證說:“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考察工作,他下麥田、進農家,在“當年農家”院落,了解當年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干契約的情景。
4月24日上午11時30分許,習近平總書記的身影出現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紅軍廣場。圖為習近平總書記圖為習近平總書記 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來抓。
金寨縣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2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走訪村民,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
習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不僅體現了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而且總書記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