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8月1日新媒體專電 題:長征走出了位紅軍博士,102歲的他還好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劉娟
他是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紅軍博士。記者日前探訪了這位傳奇老紅軍——涂通今。102歲的他正在醫院接受治療,雖然年事已高,無法很好地交流,但他的故事卻不會因歲月而褪色……
15歲的一場演講改變他的一生
北京301醫院,時間仿佛凝固,生于1914年的紅軍紅九軍團軍醫涂通今,如今安靜地躺在病床上,崢嶸歲月在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留下了一道道皺紋。
這張臉也曾英俊光滑過。1929年紅軍二次入閩路過長汀縣涂坊鄉,15歲的年輕農民涂通今擠進人群,聆聽了毛澤東關于革命的一場演講,演講時間不長,卻激起他內心澎湃。
加入少先隊,投身農民革命……幾經努力,涂通今終于在18歲那年如愿成為一名紅軍。
從軍之初,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涂通今要求上前線,扛槍打仗。沒想到,上級派他去醫院報到,分配他學習看護,救治傷員。涂通今服從了組織的安排,走上了醫學之路,七十年的從醫生涯里,挽救了數不清的生命,用另一種方式“戎馬一生”……
“他見過太多的生死,卻還是很難冷靜面對死亡,那些因傷情過重、無法救治而倒在他懷里的同伴,一直是他心里的坎。”涂通今的兒子涂西華感嘆。
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從長汀鐘屋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前,聞訊趕來的家人捎來涂通今父母的意愿,希望長子脫下戎裝,解甲歸田。
此時20歲的涂通今經過了多次反“圍剿”鏖戰后,已經下定決心要跟隨紅軍走出一片新天地,他婉拒了父母,朝著與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走去——從農民走向將軍,從私塾學童走向留蘇博士。
險象環生的長征路,每走一步都是生死未卜,涂通今不僅要對抗敵人、保存自己,更要照料傷員。每到一地,他必須檢查、督促部隊的衛生防病工作、為戰士燒水,準備第二天的行軍,忙前忙后,常常是最后一個躺下休息的人。有一次行軍恍惚,他一腳踏空掉下懸崖,幸好一棵樹接住了他,才免于一死。每當憶及這段經歷,涂通今總是心潮起伏、無法平靜。良久,他會淡淡地說:“長征之苦,使人難忘。”
人到中年放手一搏 終成博士學成歸國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下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根據條款,中國政府開始向蘇聯派遣留學生。
1951年8月初,涂通今接到上級通知,要他盡快移交工作,準備赴蘇聯留學。放下電話,涂通今一陣驚喜之余又有一絲惆悵。有機會繼續深造是他的愿望,但這也意味著要遠赴異國他鄉另起爐灶,重新開始學生生活,這對于一個年近四十的人來說是個挑戰。
思慮再三,涂通今決定放手一搏。
1951年9月,涂通今走進了莫斯科布爾科登神經外科研究所,當大家得知他是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時,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開局順利,但接下來的挑戰頗具難度。語言、專業……種種難題擺在他面前,人到中年,要重新學一門語言,掌握復雜的神經外科專業知識并不容易,不僅拼體力,更要拼腦力。
五年時間下來,涂通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取得了博士學位,在1956年的春天,馬不停蹄地回到了祖國。
回國后的涂通今被派往第四軍醫大學任校長,二十年后,當他離開四醫大時,已是“桃李布三軍”,他創建了軍隊醫院第一個神經外科;為全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神經外科骨干。此后,涂通今以一個神經外科專家和教育家的身份,為我國的醫學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曾評價“涂校長是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
年過百歲的牽掛:“爸爸,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了”
涂通今是一個內向的人,即使是對家人,也很少主動提起他的過去,不想觸動那些傷痛之處。雖不善言辭,但他的內心豐富。每每談及那段崢嶸歲月,老人最割舍不下的,還是那些在戰斗中犧牲的戰友們。
“2012年他說要去軍事博物館看看,我就推著輪椅帶他去。他并不說要做什么,只是認真、仔細地看著每一件展物。走到一塊刻有許多人名的大石頭前,他屏住呼吸、駐足凝神、逐一辨認。良久,他指著其中的一個名字說,這個人就是我們紅軍衛生學校的校長,在長征途中犧牲了。”涂西華回憶道。
“他放不下湘江戰役。”涂西華說,“三個兒時玩伴一起從家鄉出來,過了湘江,其中一個就沒了。”
接受媒體采訪時,涂通今曾回憶:我的助手,一個20出頭的小伙子,姓楊,相當肯干,可愛、聽話,開始是肚子疼,行軍打仗都忍著,后來肚子越來越大,知道可能是闌尾炎,但是沒有抗生素,沒有消炎藥,最后腸穿孔了,眼睜睜看著不行了。到了赤水河邊的茅臺鎮附近,大家流著淚把他埋了,向他默哀。”
“當時的救治條件的簡陋現在無法想象:能夠找到一塊門板搭一個手術臺就很不錯了,手術刀是民用剪刀代替的,沒有繃帶就把被子撕成條。還得有人舉著油燈照明。藥品和醫療器械是無價之寶。”涂通今說。
如今,醫療條件比起長征時已好了太多。涂通今的手雖然已舉不起手術刀,無法再繼續治病救人了,但他們那一代所開創的事業正在發揚光大:當年缺醫少藥的紅軍衛生隊,如今已是可以遂行各種作戰任務的衛勤保障部隊了。
當涂西華在涂通今的耳旁輕輕說:“爸爸,長征勝利80周年了。”老人的面頰露出舒展的笑容……
為了弘揚長征精神,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展現青少年熱愛祖國、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近日,睢陽區勝利小學開展了慶祝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曾經的紅軍紅九軍團軍醫涂通今,安靜地躺在病床上,102載崢嶸歲月在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留下了一道一道皺紋。涂通今是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也是唯一健在的紅軍博士,更是從長汀走出的開國將軍。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取得萬里長征的光輝勝利,譜寫了氣吞河山的壯麗史詩。
其中,書畫作品展廳內,書法、繪畫作品交相輝映,大部分作品都是以長征為主題。在攝影作品展廳內,匯聚了100余名紅軍老戰士和抗戰老兵的近照。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銘記紅軍偉績,弘揚長征精神,10月26日,汝州市質監局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參觀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按照汝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的要求,10月25日上午,汝州市地礦局組織局機關干部職工50余人到汝州市體育文化中心觀看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
10月25日,“汝州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在汝州市體育中心隆重舉行。市環保局組織單位干部職工參觀展覽,學習英雄事跡,領略長征精神。
長征勝利啟示我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勝利而矢志奮斗。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10月18日上午,臨汝鎮組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86人,在鎮政府5樓會議室觀看河南衛視現場直播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
一提起長征,人們自然就會想到“二萬五千里”,它已成為一個固定詞組深深地印烙在人們的腦海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二萬五千里”成為了紅軍長征的代名詞。
今年是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為弘揚長征精神,淅川縣第五小學結合勵志教育,于11月1日舉行了“感受長征,勵志遠足”活動。
音樂會分上下兩部分,其中上篇由《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5首歌曲組成,上篇演出結束后,中場為觀眾送上了獨唱《十送紅軍》《七律·長征》和詩朗誦《軍禮》等節目,下篇由《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大會師》5首歌曲組成。
10月份以來,浚縣各學校團組織紛紛利用學校網絡、課堂教學、課余實踐等把活動內容和學科教學相結合,圍繞“十個一”設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
10月18日上午9時,汝州市鐘樓街道組織機關、轄區各居(村)等廣大黨員干部170余人集體收看河南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電視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