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員梅素菊
檢票員賀巧紅
每年春運,總會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感動著我們,總會有一些名字讓我們百感交集,總會有一些面孔讓我們無法忘懷。雖然崗位分工不同,但他們都有著同一個目標:全力保障春運,讓漂泊在外的旅客順利返鄉。
售票員
800個班次了如指掌
春運回家一票難求,而那些掌握著“票權”的售票員顯得尤為神秘。她們統一著裝,常年端坐在“夏有空調、冬有暖氣”的票房內,一層玻璃之外,是為出行犯愁、排隊的旅客。
“我并不像旅客們想的那樣光鮮。”在當了14年售票員的梅素菊看來,售票員是個特別累的崗位。眼、耳、手、嘴并用,每半分鐘售出一張車票,每個班下來售票800多張,高峰期售票1100多張……
39歲的梅素菊在中心站擔任售票員已經14年,她練就了“火眼金睛”,可以不用驗鈔機“秒殺”假鈔,對中心站800個班次的線路及運營時間了如指掌。
手在鍵盤上沒停過
1月22日,清晨5點30分。梅素菊乘坐最早的一趟公交,趕在6點前到達鄭州長途汽車中心站售票廳。
6點整,梅素菊準時出現在崗位上。一臺略顯發舊的電腦、一臺售票機加一些零錢,還有一個老式算盤,是她的全部“家當”。
“乘客您好!請問您要買到哪里的車票?”“請稍等一下。”“還有20分鐘發車,買這班可以嗎?”“36元,收您100,稍等找您64元”……
除了信息查詢、與旅客對話、打票、收款、找錢等環節稍作停頓外,梅素菊那雙皮膚有些干燥的手始終在鍵盤上沒有停過。
梅素菊說,春運期間,每位售票員每天至少要重復“您好,請問去哪里”這句問候語1000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