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女
信陽是全國重要的茶葉產地之一,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
“明前茶飄香,茶鄉采茶忙”,三月下旬以來,隨著氣溫逐步轉暖,信陽茶葉也進入了采摘期。
這兩天,又到了采摘信陽毛尖的好季節,信陽火車站、汽車站附近涌現出一群群從周邊市縣區前往茶鄉采茶的采茶女。
由于產業鏈條沒有拉長,信陽本地的茶農習慣于只采摘春茶,人為地縮短了茶葉采摘期。這使得大量來自駐馬店、漯河和信陽周邊地區的采茶女就像候鳥一樣,涌進茶鄉信陽“淘金”。
記者從信陽市勞務市場管理所獲悉,目前來到信陽的采茶女有3萬人余人,采茶季時,信陽市浉河區大概有20余萬。但有些小茶鄉依然遭遇“用工荒”。
“今年全市開采的茶園將近50萬畝,目前采茶女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對綠茶而言,采茶工荒幾乎是個共性。綠茶基本上以手工采摘為主,過度依賴勞動力。”信陽市茶辦一位負責人說。
隨后,記者來到信陽火車站看到,身背大包小包的采茶女,一般都是40歲左右的婦女,鄰里親戚一起來信陽采茶。許多采茶女一下車,就被茶農們熱情地攔住,采茶女顯得尤為“吃香”。
從她們口中得知,采茶女們都是前往信陽市浉河區的浉河港、潭家河、董家河、李家寨等產茶鄉鎮進行。
“我們從漯河過來的。老板一天開100塊。大概要采20多天吧。今年是我第五次來信陽采茶了,還能掙錢,而且老板車接車送,挺好的。”采茶女吳大姐說。
“今年茶廠雇了16位采茶女,現在人手還是很缺,我還想著過幾天再去雇幾個人呢。”信陽何景明茶葉的負責人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今年工人緊缺,也有部分茶農招工心切,自己包車去勞動力供應地把采茶工直接接到茶鄉。 (記者 肖宏偉 通訊員 李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