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21時許,救撈人員沿白天標記進行敲擊后,開始切割船體。劉良偉 攝
中新網北京6月3日電 在“東方之星”客船翻沉長江48小時之際,3日晚21時許,救援人員開始對其進行切割作業。這能否使救援工作取得較大突破,引發外界關注。
沿江搜尋
——范圍擴至下游220公里
6月1日晚21時28分左右,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屬旅游客船“東方之星”輪,由南京駛往重慶途中,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段發生翻沉。目前距離事件發生已近48小時。
剛剛過去的48小時,從水上到水下,中國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援。
截至3日晚18時的消息顯示,救援人員共搜救出40人,其中14人生還,26人遇難。仍有400余人生死不明。
中國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3日在長江客船翻沉事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救援現場已增加搜救力量,并擴大搜尋范圍。
徐成光介紹,交通運輸部長江航運部門在前期投入力量的基礎上,6月3日新增4艘海巡船,15艘航標船,共計投入131艘船艇,并將搜尋范圍擴大至距沉船位置下游220公里的武漢新灘水域,開展拉網式搜尋,重點加強沿江河灘、回水區的搜尋。此外,有關部隊和地方,都在繼續增加有效搜救力量。
據了解,由于事發地近日持續大到暴雨,加之江水流速快,風大浪急,泥沙聚集,導致江水渾濁,水下能見度很差,加劇了現場搜救難度。
水下探摸
——180余名潛水員輪流下潛
兩天來的救援過程中,一名叫官東的潛水員成為輿論焦點人物。2日15時05分,21歲的重慶船員陳書涵獲救,面帶氧氣罩被救出水面。救人者就是來自海軍工程大學的官東。找到被困人員后,他將自己的潛水裝備給了對方,使其被順利救出。而官東自己卻被暗流卷入30米的深水區,出水后雙眼通紅,鼻孔流血,耳朵脹痛。
因為船體龐大,且傾覆后倒扣江心,在剛剛過去的48小時里,搜救的主要力量就依靠像官東這樣的潛水員進行水下搜救。
在3日的發布會上,徐成光介紹,目前,已有來自海軍及交通運輸系統的180余名潛水員在搜救現場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輪流下潛,開展搜救工作。
據了解,目前潛水員每次下水需要潛7至8米,每次水下作業耗時超過1小時。加之該地區連日的降雨造成的水流湍急、渾濁,水下能見度較差,這給潛水員的搜救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海軍現場副總指揮、東海艦隊作戰支援艦二支隊支隊長董焱介紹,一個潛水救援小組正常配置6人,其中一個潛水員、一個備用潛水員、一個人負責信號、一個人負責供氧的軟管、一個人聽電話、一個人指揮。但這次時間緊任務重,每個小組都配了9人,確保萬無一失。
東海艦隊的潛水員張虎成有著16年的潛水作業經驗,他對記者表示,他們每次下水要呆1小時左右,現在完全靠手探查,雖然有強光手電筒,但江水十分渾濁,水下什么都看不見。在發現遇難者后,他和其他搜救人員配合,將遇難者打撈出水。他說,艙體里到處都是漂浮物,床架、凳子都飄在上面。
雖然面臨諸多困難,甚至生命危險,但是,參與搜救的潛水員們輪番上陣,一刻沒有懈怠,不放棄絲毫水下的生命線索。
船體救援
——船體開始切割作業
3日下午,有關“東方之星”沉船將進行船體切割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
不過此后不久,徐成光就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現場專家和全國各地調集的救助打撈專家討論,最終商定先繼續采用潛水員下水探摸的搜救方式,開展沉船內被困人員的搜救。待打撈船全部到位后,將實施沉船打撈?!?/p>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目前,從外地調集的3艘打撈船艇已經趕到現場開展作業,另有2艘搜救打撈船正在趕來的途中。
3日晚間,船體救援的兩套方案也獲以公布。
其中,第一套方案是切割船體。目前已確定三個切割點,即空氣艙、污水井、首空艙。據悉,之所以選擇這三個地方為切割點,是因為它們處于通道比較集中的地方。
第二套方案是扶正船體。即利用兩個500多噸的打撈船,將客船的船首和船尾拎起扶正,然后再進行搜尋。
就在輿論關注救援將采用哪種方案時,3日晚21時左右,新華網發布消息稱:記者在沉船施救現場看到,救援人員正在對“東方之星”進行切割作業。根據現場指揮部提供的信息,救援人員將在船體底部中前部切開一個55厘米乘60厘米的長方形的口子,以便潛水員進入艙體探查。
央視網亦發布消息稱:3日晚8點20,前方經過研判對救援方案進行了微調,考慮到船的浮力,500噸的船只吃30多噸的力,原本計劃將船體兩邊吊起穩定后方能開始切割,改為吊起一邊就可以進行切割了。多名氧割工人切割設備上了救援船只,即將對船倒扣江面的底部實施切割,預計切割孔為長方形。希望切割順利,有更多的旅客獲救。
船體該切割還是扶正?
目前,“東方之星”客輪傾覆已過48小時,救援形勢更為緊迫。此時,對船體應該切割還是扶正,這“關鍵一役”也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在上海海事大學教授、上海海事司法鑒定中心負責人蔡存強看來,目前救人的最快方式,就是把船體鑿穿,而不是把船扶正,因為扶正會導致所有船艙進水。
蔡存強指出,“東方之星”之所以還能救出被困的生還者,說明翻倒過來的船艙底部還有空間,幸存的人肯定是在這個空間里。相比之下,住在甲板以上艙位的人員,傾覆后就處于最下面,生還希望就小得多。
對此,武漢海事局通航管理處負責人丁振駿卻持不同意見。他表示,將輪船打撈扶正救援最有效。
丁振駿說,通常船體最下方與水面接觸的是空氣艙,預留有一定量空氣,這也是為什么船呈倒扣狀,仍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如大塊切割船體,客輪很容易全部沉入水中。
丁振俊建議,在將船體扶正以前,應抓緊寶貴救援時間,在確定船體特定區 域有幸存者時,對船體進行謹慎小塊切割,船體加固工作也要一起配合。
針對這種看似矛盾的狀況,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綜合處處長殷杰指出,不論是切割和扶正,都是搜救隊伍在每一個具體的搜救活動中,會提前去考慮的措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