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演示過程
事件遇難人數升至77人;切割方案未發現生命跡象,打撈方案分整體扶正和起浮兩個步驟
昨日,“東方之星”客輪翻沉事件搜救工作已持續開展3天。昨晚8時起,救援人員開始對“東方之星”客輪實施沉船扶正救助打撈。截至4日21時,事件遇難人數升至77人,另有14名幸存者。事發地湖北省監利縣共接待失蹤人員家屬1200多名。
交通部表示,對沉船整體扶正工作,要本著嚴謹審慎完成好遇難船的扶正、起浮作業及后續工作。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表示,目前船內存在生還者的可能性已十分渺茫。
救援
3次切割均未發現幸存者
記者在救援指揮部了解到,4日的搜救工作主要通過“水下探摸”和“船體切割”兩種方式同步進行。
在船體切割救援方面,救援人員在船體上劃定了3處切割區域,這些區域是船內通道比較集中的地方,也是逃生的重要通道。救援人員經過仔細測量和探測,對船體切割出多個孔洞,持水槍向長江中排水,同時用氣焊在船體底部劃出一平方米左右的長方形的探孔,進行最后的生命探測。在確認未發現生命跡象后,救援人員又迅速將其封上,以保證船體內遺體的完整性。
目前,湖北方面組織數千名人力開展打撈和搜尋,將搜索范圍擴大到事發地下游方圓220公里的范圍內,不放過一絲尋找生還者的機會。
扶正有風險已制定預案
在4日晚間舉行的“東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表示,救援指揮部將盡快組織對沉船船體進行整體扶正和起浮。
徐成光表示,首先是對沉船進行鋼絲的牽引,組織潛水員分期分批深入到河底,在沉船前后部各兩個纜樁上套上鋼絲,以便于大型起吊船開展扶正;第二個步驟則是進行扶正和起浮,組織起吊船進行扶正作業。
為了保證整體扶正和起浮有效實施,已確定采取四方面的保障措施。其一是強化了現場的組織領導,現場指揮團隊由富有經驗專家組成;二是加強現場管控,在搜救水域設置了警戒線,范圍為從沉船上游500米自下游1200米水域,并于下午兩點左右,對現場進行了清理,除工作艦艇和人員外,其他船舶撤離施工域;三是設置了兩道攔網,第一道設置在兩個浮吊船之間,第二道設置在下游約500米處;四是海事部門發出通告,要求過往的船舶繼續擴大水面的搜尋。
徐成光說,盡管經過專家充分研究論證,但由于水下的情況很難預計,加之水文條件隨時變化,風險客觀存在。但是,制定方案時已經做出預估,并準備了相應預案。
釋疑
為何采用整體扶正起浮方案?
可全方位對所有艙室進行排查,最短時間搜尋失蹤人員
據介紹,采用船舶整體扶正起浮方案,能夠盡快地全方位對所有艙室進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時間搜尋失蹤人員,最大限度保護逝者尊嚴。整體扶正打撈作業符合行業專業做法和國際慣例,技術較為成熟。
根據專業計算和評估,目前現場船舶的起吊能力能夠滿足扶正和起浮作業的需求,從全國抽調的潛水、打撈、救助、船體、船舶修造等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將提供技術支持保障。
為何輪船傾覆70小時后才扶正?
只有確定沒有生命跡象,再把船翻過來,打撈是最后才用到的方式
為何輪船傾覆70小時后才扶正?昨日,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表示,整體扶正和起浮決定的作出,充分考慮了五方面的因素。
一是結合近期搜尋結果和使用生命探測儀結果,沒有再發現生還者和生命跡象,根據專家的綜合研究分析,船體內再有生還者希望越來越渺茫,在總體判斷沒有人員生還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實施整體扶正;二是整體扶正和起浮有利于加快搜救、搜尋失蹤人員的進度;三是扶正和起浮作業符合國際慣例和專業做法;四是現場的裝備設施都已齊全,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到位,具備了扶正和起浮能力;五是從全國抽調了打撈救助、船體船舶修造等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為工作開展提供了技術保障。救援專家表示,救人是當前的第一要務,破拆將為處于底層的幸存者帶來更多生的希望。只有確定沒有生命跡象,再把船翻過來,打撈基本上是最后階段才用到的方式。(綜合新華社、央視等媒體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