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1至6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排序中,名不見經傳的夏邑縣猶如一匹黑馬,沖到全省第九名、全市第一名的位次,著實讓人不得不對夏邑刮目相看。
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在短時間內增速進位的原因是什么?記者日前走進夏邑,尋找新聞背后的答案。
紡織服裝業珠落玉盤
改革開放初期,紡織服裝業大都聚集在東部沿海地區。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些地區有限的土地、能源、環保承載能力導致企業步履維艱,近年來,紡織服裝業加快向更適宜生存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面對風起云涌的產業轉移大潮,夏邑縣的決策者進行了深思熟慮。夏邑縣的發展在全市并不靠前,如何實現趕超進位?必須在工業上做文章;如何把夏邑工業做大做強?必須在招商引資上下工夫,搶抓產業轉移機遇。
去年以來,夏邑縣緊緊抓住沿海紡織、服裝向內地轉移的戰略機遇,及時制定優惠的招工、用地政策,吸引了一大批紡織服裝企業落戶夏邑。目前,夏邑縣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1.44平方公里,已建成“紡織服裝工業園”面積達4.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36家,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6家,已覆蓋棉紡紗、絨布、染色、印花、后整理、西裝、西褲、羽絨服、休閑服裝、運動裝、針織服裝等多個領域。
今年上半年,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33.5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8.08億元,穩居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第九位、全市10個產業集聚區第一位,來自紡織服裝業的招商項目功不可沒。
對于招商引資,夏邑縣委書記倪玉民有一句口頭禪,那就是“把方便留給客商,把困難留給政府。”他常說,要是把投資者當成親兄弟,把老板的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樹立這樣的觀念,何愁招不來商?要打造誠信政府,讓客商招得來、留得住、安下心、扎下根。
他們制定了招商引資路線圖,每個月、每個周都有安排,解決了招商引資時緊時松問題,把工夫下在了平常,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在產業集群發展上,夏邑縣圍繞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強力推動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優先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先后引進大洋紗線、彩虹紡織、方舟棉業、永安紡織、華鑫織造等紡織服裝企業50余家。食品工業園3平方公里,已有琪瑞食品、雪楓粉業、雪玉粉業、凱利達粉業、瑞豐食品、金晶食品、雨潤集團、豫寧食品 、金龍食品等20余家企業入駐。
為筑巢引鳳,夏邑縣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資12億元投入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這個數目對于年財政收入不到兩億元的縣城來說,可以說是咬緊牙關、舉全縣之力,并想方設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夏邑縣先后修建了振興路、創業路、長壽路、跨越大道雙向四車道長達58公里的集聚區大道,形成“四橫六縱”的大框架、路網大格局,實現了“水通、路通、電通、通訊通、排水通、場地平”五通一平,綠化、亮化、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陪同記者采訪的夏邑宣傳部長段玉忠說,為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目前夏邑縣的招商引資已由招商改為選商,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項目不單獨供地、一律進入多層標準化廠房區。在此基礎上,該縣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產業集聚區內土地實行統一征用、統一開發、統一出讓、統一管理,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據夏邑縣產業集聚區辦公室主任陳斌介紹,夏邑縣產業集聚區紡織產業已達到110萬錠,年底達到140萬錠,而商丘整體紡織業不到300萬錠,可以說,夏邑的紡織業占到全市紡織業的三分之一強,年底接近半壁江山。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已先后被省命名為“河南知名紡織產業基地”、“河南省服裝產業基地”,目前正在向國家級紡織基地努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