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10日開始,杭州網推出【網絡媒體走轉改“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通過蹲點、走訪等形式,從社會民生改善、溫暖回家路、新年新氣象、新年新奮斗等角度,弘揚優良社會風尚,反映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展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環境整治帶來的喜人變化,以及群眾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企盼。
全國勞模孔勝東:開一輩子公交車就做一輩子志愿者。
28路公交車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
春節期間客流倍增,孔勝東不斷提醒乘客把包放在身前。
杭州網訊 一路上“喋喋不休”卻備受好評,乘客在他的車上總能找到“家”的感覺,每年除夕要送上千人踏上回家路……模范司機、全國勞模、共產黨員、志愿者,他有很多稱謂,56歲的他更像是一位“精神工匠”。1月10日,杭州網記者再次來到28路公交車上,探訪這位春節回家路上最“啰嗦”公交司機——孔勝東。
又至年關 孔師傅更“啰嗦”了
上午8點半,杭州東站西廣場公交站,孔勝東師傅穿著深藍色的工作服,系著領帶,戴上“安全員”紅袖章走進調度室,開始做出車前的準備工作。他腳上穿著的是一雙黑色布鞋,“穿布鞋開車腳感好,起步穩。”孔師傅樂呵呵地說,他總是喜歡穿布鞋,舒服,皮鞋太硬了。
上午9點,28路從杭州東站出發,穿過杭州鼎鼎熱鬧的武林商圈、黃龍商圈,抵達綠蔭蔥蔥的景區植物園,再循著原路折返回杭州東站,一路要捎帶上許多匆匆忙忙的“返鄉客”。
“上車時包放在前面,手機拿在手上,請把扶手扶好。”“請給老人、小孩等有需要的乘客讓個座。”“武林門站站到了,可以換乘290路、155路。”“大包行李請往后拿。”“下車時行李包不要忘記。”
每天搭乘28路來往植物園與杭州東站的乘客不在少數,又至年關,拎著大包小包的“返鄉客”就更多了。這5句話,孔師傅每到一站必口播提醒,一天跑5圈下來,孔師傅至少要說上千句溫馨提示!
上午9點半,28路行駛到武林門站,趁著乘客上下車的空隙,孔師傅打開水杯抓緊喝了幾口,一路下來,一大杯水已經喝完。 “跑一圈要2個小時,武林門開始吃水,到寶善橋吃水,到終點站再上廁所。吃水不能太早,就怕路上堵。”孔師傅是杭州人,說話總帶著方言,他說的吃水,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喝水。這水怎么喝?對公交司機來說,其中大有講究。
為什么他比其他公交車司機更愛喝水?因為他一路上都在“啰啰嗦嗦”。
“有時候,他們開玩笑說‘介個人噶背滴!(杭州話:這個人真啰嗦)’,我多提醒幾句,就是想大家都平平安安回家過個好年。”孔師傅笑著說,這些年來,在他的車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偷盜案件。
堯國華從老鄉口中得知的“免費加油、吃飯和修車”的活動,就是中石油的“溫暖回家路-鐵騎返鄉”公益行動。
“我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雖然工作退休了,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就永遠沒有退休的一天。”這是退休教師、福建省學雷鋒優秀志愿者黃以孟老人在接受采訪時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1月11日上午,經過數小時跋涉的“溫暖中國”浙江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采訪隊伍來到紹興嵊州市三界鎮南街村。
在福州市倉山區對湖街道師大社區,有一位“黑板報總編”,他是一名老黨員,他在退休的日子里演繹出新時代的“編輯部”故事。
過去的一年,劉芳這個名字在省內外引起熱議,被譽為中國大山里的海倫·凱勒的她,一次次感動著無數人。
我們有理由相信,乘著政策的東風,盧氏的全體干部群眾一定會闖出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踏上長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西劉莊村位于葉縣、魯山、方城三縣交界的邊遠偏僻山區, 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村民們日夜祈盼能發展產業,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葉縣常村鎮同時也是紅軍戰斗過的地方。
西劉莊村位于葉縣、魯山、方城三縣交界的邊遠偏僻山區, 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村民們日夜祈盼能發展產業,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葉縣常村鎮同時也是紅軍戰斗過的地方。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是革命老區,曾是三個中央級、六個省級、九個地級黨政軍領導機構所在地。李先念、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和生活過,一萬多名烈士長眠于此。
讓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是對紅軍烈士的最好告慰。今天的桐柏縣,干部群眾再度踏上了脫貧致富的新征程,奏響了老區振興的最強音。
讓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是對紅軍烈士的最好告慰。
義務守陵十余年。
范欽憲是平頂山魯山縣團城鄉雞冢村的村民,10月10日上午,“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來到了他義務守墓10多年的烈士陵園,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現如今,南召通過企業引領,全縣以玉蘭為主的苗木達到15萬余畝,年產值10億多元,全縣及周邊縣區直接或間接從事苗木產業的人員已近30萬人,脫貧致富觸手可及。
現如今,南召通過企業引領,全縣以玉蘭為主的苗木達到15萬余畝,年產值10億多元,全縣及周邊縣區直接或間接從事苗木產業的人員已近30萬人,脫貧致富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