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智,治貧必治愚”,兩會期間,教育扶貧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由于缺乏良好教育,一些貧困地區人口普遍存在“打工沒技術,創業沒思路,務農沒出路”的狀況。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想拔掉“窮根”,就得下活教育扶貧一盤棋,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長。
切實采取措施,讓流失的孩子重返校園
盡管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某教學點的情況,依然不時在廣西大學校長趙艷林委員的腦海中閃現。
那里的教學狀況令趙艷林揪心,因為教師稀缺,一個班里坐著幾個年級的學生,老師給這個年級講幾分鐘,再給那個年級講幾分鐘。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接受教育,長大后想做點什么都不懂該怎么做。所以要想扶貧,必須先扶智。”從教學點歸來,趙艷林感慨萬千。
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代表也為有些地方“越窮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窮”的惡性循環發愁。“我曾跟隨檢查組到地方調研,到學校一看,熱熱鬧鬧、書聲瑯瑯。可是非調研時間,我再去看,學校就冷清了許多。”細心的李建保在周圍一轉,發現了不少孩子。“你們怎么不去上課呢?”李建保問。孩子們說:“有人來檢查,我們就趕快回學校,檢查組一走,我們就放假了。”李建保認為,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強制性的措施讓這些孩子重返校園。
“在我看來,教學條件差、學生流失等嚴重影響了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安徽省績溪縣臨溪鎮臨溪村黨總支書記姚民和代表深有感觸地表示。
“各項精準扶貧措施當中最關乎未來的就是教育扶貧。”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代表說。
改善教學環境,培育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
要想進行教育扶貧,先得摸清楚貧困地區的教育狀況。劉希婭就曾在重慶偏遠區縣和其他省市的貧困地區做過深入調研。
“我認為貧困地區的教育窘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劉希婭分析,一是辦學的硬件欠缺,有些學校雖然解決了校舍問題,但缺乏多功能教室、信息化教學設備,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教師的辦公環境都不夠好;二是對教師隊伍培訓不夠,有些貧困地區的老師十幾年都沒有外出學習過,幾十年按照一套辦法教學;三是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后,還停留在“考試就是指揮棒”“分數衡量一切”的階段,忽視了素質教育,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姚民和看來,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上不去,關鍵是師資不行。“我們那里有一句話說‘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可見農村對教育并非不重視。但鄉村教師流失的情況屢見不鮮,縣里好一點的老師都跑到城里去了,名牌大學畢業生又不愿意到小縣城來。”姚民和感到痛心,“因此,改善教學環境、打造一支穩定的高素質農村教師隊伍,是農村中小學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李建保分析說,一些家庭的貧困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天災、家庭成員喪失勞動力、因病致貧、缺少勞動技能等。教育是幫助人脫貧的,但如果教育開銷太大,也有可能導致家庭陷入貧困。“貧困地區,一個家庭的年收入也就萬把塊錢,父母含辛茹苦,只能供一個小孩讀書。”李建保說,“因此,教育扶貧也要精準,要對貧困群體進行細分,對癥下藥。”
開展職業教育,讓超學齡青年掌握謀生本領
想讓教育扶貧達到效果,貧困地區的師資水平必須跟上來。“我在兩會上已連續4年提出對義務教育階段優秀教師建立流動交換機制,促進師資流動,改善不均衡狀況。”李建保說。他還表示,教育扶貧要有針對性。“對學齡階段的孩子,要盡量讓他們排除一切困難重返校園,掌握基本知識,學習基本技能;對超過學齡階段的青年,要組織他們學習謀生的本領和技能,力爭‘短平快’效果。”
姚民和認為,教育扶貧不是簡單的升學、上學問題,而是就學與就業緊密結合的問題。“職業教育就是一種很好的扶貧方式。”姚民和分析,職業學校學費不高,學生畢業后不少單位還搶著要,不僅可以減輕家庭供學生讀書的經濟負擔,還能通過就業增加家庭收入。
教育扶貧不能讓教育部門“一肩挑”,得“眾人拾柴火焰高”。趙艷林建議,應建立起國家主導、地方聯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教育扶貧機制,“只有大家共同關注教育,教育扶貧攻堅戰才能打贏。”姚民和也表示,教育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政府部門整合各種資源的同時,還應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整體合力。
“沒有一技之長,就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因此,教育扶貧是從根本上扶貧。”趙艷林盼望著,貧困地區的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能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在全國脫貧攻堅工作中,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其中就包括“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近日,中國首檔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欄目的第三期節目在河南電視臺1500平方米演播廳開錄。
近年來,周口市堅持把“扶貧先扶智”作為重點,通過教育精準扶貧,全面提升農村學校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和辦學水平。“周口最大的榮耀是大教育格局,去年全市94名考生被北大、清華錄取,鄲城一高全國知名……”周口市委書記徐光談起周口“大教育”如數家珍。
“特別感謝政府有貧困補助金,讓我能繼續上學,爭取明年考一所好的大學,畢業后在減輕家庭經濟壓力的同時也回報社會。”11月30日,在三門峽市第三高級中學,家住湖濱區會興街道的特困生張佩佩感激地說。
9月2日,對于汝州市陵頭鎮沙古堆村小學的孩子們來說,是個高興的日子。因為他們開學就能用上新的課桌凳子了。這一天,汝州市檢察院和市教體局給沙古堆小學捐贈了100套嶄新的課桌、椅子等學生學習用具。據了解,沙古堆村是陵頭鎮八個貧困村之一。
10月17日,河南省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我省將舉全省教育系統之力,建立各級教育結對幫扶關系和學生結對幫扶關系,全面覆蓋貧困地區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及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
10月17日是我國第二個扶貧日,也是世界第23個消除貧困日。當天,河南省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我省將建立各級教育結對幫扶關系和學生結對幫扶關系,全面覆蓋貧困地區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及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
產業扶貧、教育扶貧、轉移勞動力就業扶貧、社會救助、基礎設施扶貧......時下,一場場精準化、差別化的扶貧攻堅戰,在鄧州市各鄉鎮開展得如火如荼。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大學前黨委書記鄭永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精準扶貧更重要是要教育扶貧,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權利。”
8月20日和21日,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率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一行,到濮陽市調研黃河灘區扶貧開發工作。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河南省委主委張亞忠陪同調研。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出臺《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
近日,中國首檔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欄目的第三期節目在河南電視臺1500平方米演播廳開錄。該期節目將鏡頭聚焦中國小麥第一縣、具有“中原糧倉”之稱的滑縣。
11月30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在周口飯店親切會見了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傅小東一行,雙方就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周口脫貧攻堅,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4月19日至2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到蘭考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這是他履新省委書記后的首次單獨調研。——大別山區貧困群眾的脫貧牽系著陳潤兒的心,他強調,我省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要圍繞精準抓落實,堅決啃下硬骨頭。
觀摩組認真聽取各鄉鎮(辦)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匯報,實地察看和了解產業扶貧基地建設進度、運營情況和貧困群眾脫貧受益情況。劉國慶要求,下一步要加快扶貧基地建設進度、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加大扶持力度,著力于開展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推進危房改造,做好兜底扶貧,做實金融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