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對一些司空見慣的違章駕駛行為加重了處罰,許多網友期待新交規能夠托起馬路文明,為“中國式出行”破題,展現“中國式”標簽正能量。
隨著實施日期臨近,互聯網上關于新交規的討論異常熱烈,網友普遍感覺更加新交規的處罰更加嚴厲。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長李江平27日做客新華網訪談時介紹說,修訂之后的機動車駕駛證規定對駕駛證的申領、使用都做出了部分調整,尤其是提高了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的準入門檻和日常管理,對于一些嚴重的違法行為和比較突出的交通安全問題的處罰分值也有所提高。“更加嚴厲的新交規限制了少部分人,卻服務了大多數人。”
開車時打手機,慢騰騰的車速壓著后面的車流走不動;行經人行橫道不按規定減速避讓,嚇得路人左躲右閃;晚上會車不變換燈光,大燈晃的人睜不開眼;遇到堵車不踏踏實實排隊,隨意占用非機動車道或者逆行朝前擠……這些不文明甚至是不合法的駕駛行為令人深惡痛絕。
“新交規明顯加大了對這幾種常見交通陋習的處罰力度,真心希望新交規實施后交通文明會大有改觀。”網友“梔子花開”說,許多交通陋習都是駕駛人缺少對他人的考慮,只圖自己一時之快,而結果不但是自己“欲速則不達”,而且妨礙別人的出行,加大對交通陋習的處罰力度十分必要。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智新指出,交通出行存在“蝴蝶效應”,違規并線、隨意加塞,一個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會引起更大范圍的擁堵,在道路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更應該嚴厲整治交通違法違規行為。
“一個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會有更多人隨大流,交通制度和規則就在無形中被消解。”北京常鴻律師事務所律師元慶表示,新交規對闖紅燈、不按規定懸掛或故意遮擋車牌、違規掉頭等行為加重處罰,這將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有助于緩解道路交通擁堵。
交通陋習還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交通事故。據李江平介紹,我國每年發生二三十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惡性交通事故,其中90%以上都是由于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造成的。
每天開車上下班的網友“年輕的心”說,“實現交通安全、暢通需要每個人增強文明交通意識,作為司機,我個人也歡迎加大對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
來自公安部的數據顯示,近五年來中國每年平均新增機動車1600多萬輛,新增駕駛人2000多萬人,相當于1991年全國機動車和駕駛人保有量。張智新和元慶認為,我國正在跑步進入汽車社會,駕駛人的文明意識、安全意識沒有跟上汽車社會發展的腳步,在交通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頒布更加嚴厲的交通法規有利于提升駕駛人的規則意識、安全意識,改善交通狀況。
“讓更多的人開上汽車,這是發展;讓更多車主遵守規則,這是文明。”許多網友在廣泛轉發這條微博時表示,期待“史上最嚴交規”能夠托起“馬路文明”。(記者 韓元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