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遏制浪費糧食現象并不是個新話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重視,我們國家最高領導層也很重視,國辦還專門發過通知,但全國范圍內浪費糧食現象并沒有明顯好轉。所以我還要提這個事兒,希望能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使節約糧食能成為公共意識和國家戰略。”一見到記者,省政協委員、民建三門峽市委主委張景林就這樣介紹他這份提案的背景。
張景林委員說,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大事。2012年,我國的糧食產量實現了“九連增”。與此同時,小到家庭和個人,大到學校食堂和餐館飯店,各種形式的浪費糧食現象令人觸目驚心,比如:一桌菜,剩下了很大一部分就倒進垃圾桶;學校的餐廳,半個、整個的饅頭隨便扔掉的現象司空見慣等等。張景林委員注意到,新華社近期的報道透露,有關專家估算,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相當于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一項針對部分大學餐后剩菜剩飯情況的調查表明,倒掉的飯菜總量約為學生購買飯菜總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國大專以上在校生總數量2860萬人(2009年年底數據)計,大學生們每年倒掉了可養活大約1000萬人一年的食物。
張景林委員在提案中指出,盡管目前我國的糧食安全有所保證,但長遠來看仍面臨糧食資源不斷減少、糧食供應存在結構性短缺、貧困人口數量仍然很大等嚴峻挑戰。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糧食都面臨著安全問題,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禁止公款大吃大喝的同時,應增加每一個人對于糧食重要性的認知和體驗,并對維系我們生命的糧食心存敬畏、對鋪張浪費的行為鄙視唾棄;倡導樹立節儉文明的就餐新風尚,樹立‘夠吃正好和營養均衡’的消費理念,克服好面子的陋習。節約糧食應該從家庭做起、從單位做起、從學校做起、從城市每一個社區做起、從每個人做起。最終促成節約糧食應成為公共意識和國家戰略。
鑒于目前糧食浪費嚴重的情況,他建議制定相關條例和措施,待時機成熟時進行相應的立法,從糧食的生產、加工、運輸、消費等環節規定有關節約糧食的具體內容,特別是通過對消費環節的調控,采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制止和防范浪費糧食行為,有效抑制浪費糧食現象。
張景林委員說,糧食浪費不僅表現在餐桌上,還有生產、儲存、流通、糧食轉化等環節的“隱性浪費”。對此,他建議應盡快推動改善儲糧條件,研發適合農戶儲糧的技術,加速糧食流通體系建設,提升遺傳育種及飼料管理等的技術水平,以減少儲糧損失,降低運輸損耗,提升飼料轉化率。(記者 宋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