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育臣實習生苗琳文圖
昨天上午,多名讀者向大河報記者反映說,參加鄭東新區會展中心舉辦的大型招聘會,要求交10元買了門票才能入場。記者現場調查發現,該招聘會系鄭州一家公司舉辦,但未獲得人社部門核準,已涉嫌違法。
據了解,對民營公司舉辦招聘會是否可以收門票,我省并未有相關的規定。目前,全國多地的招聘會均存在收門票現象,但上海、廣東等地出臺法規明確禁止收取入場費。
反映 參加招聘會先交10元入場費
昨天,河南工業大學的畢業生小張,聽說鄭東新區會展中心舉行春節首場大型招聘會,據說“有1000多家企業前來招聘”。一大早,他就和2名同學趕到了會展中心。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進了大廳,過了安檢,好不容易進了會場,卻被告知,必須交納10元買張門票才能參加招聘會。“以前,我也參加過五六場招聘會,從沒聽說過招聘會還要買門票”。雖然很無奈,但花了兩三個小時才趕過來,他還是掏錢買票。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場發現,會展中心一樓大廳入口處,專門有三四個工作人員檢票,一側開設8個售票窗口。入口的宣傳展板上顯示,春節招聘會一共5場,招聘企業分高級、一級、二級3類攤位,2天的攤位費在1350元~2000元不等。
回應 收門票為了控制人數、減小安保壓力
昨天,記者了解到,該場招聘會由鄭州一家會展服務公司舉辦。該公司負責人韓先生稱,往年,省人社部門都會在此處主辦春節招聘會,但今年并未舉辦。“我們也在這里舉辦了兩三年了,時間在省人社部門舉辦招聘會的前后。”韓先生稱,今年,他們在會展中心5樓一個6000多平方米大廳,邀請了1000余家企業參展,截至當天中午12點,已有4000名應聘者入場。
記者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四五千人入場,5天的門票就能掙20余萬元,而收取的參展企業的攤位費已達上百萬元,為啥還對招聘對象收門票錢?韓先生說,往年,他們的招聘會均不收門票,但是去年的春季招聘會,1200家企業卻吸引了五六千人應聘,“人太多了,安保壓力太大”,因此,今年他們采取收門票的方式來控制人數。“最多發5000張門票,一旦超額,將禁止人員進入”。韓先生說,另一方面,通過收取10元門票,還可避免閑雜人等進入,減小會場人員壓力;同時,掏了錢參加招聘會,求職者也會更珍惜這次招聘機會,提高求職成功率。“企業少于500家,或是求職者減少,我們都會根據情況免收門票”。
另外,韓先生還稱,門票收入主要用于安保和前期招聘會的宣傳費用上,本次一共使用兩個安檢系統,聘請了100個安保人員。
查證 招聘會未經核準,系違法舉辦
昨天,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市場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河南省人才流動條例》,無論是人社部門還是人才中介服務組織,舉辦區域性大型人才交流活動,均須報上一級人事行政部門核準。昨天,該負責人查詢發現,昨天的招聘會并未經人社部門核準。“這個招聘活動其實屬于違法的,建議求職者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對此,韓先生也承認,他們的此次活動并未報經人社部門核準。
昨天記者多次撥打河南省、鄭州市以及鄭東新區的勞動監察部門電話,對方均稱自己不負責管。而鄭東新區勞動監察大隊工作人員稱,他們僅對勞動合同相關的違法情況進行查處,但對招聘會卻無權處理。鄭東新區人事勞動局有關負責人稱,“我們沒遇到過類似的舉報,是否歸我們管,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核實”。但截至昨晚7點,記者并未接到該負責人的回復。
記者昨天查詢發現,《河南省人才流動條例》第42條明確規定,未經核準擅自舉辦大型人才交流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事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止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并可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爭議 招聘會該不該收門票?
據了解,自2009年我省出臺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后,政府部門主辦的招聘會均已取消門票,但人才中介機構主辦的招聘會有不少仍在收取門票。而招聘會是否應收門票,目前我省尚未出臺相關規定。
而對于該招聘會收取門票的做法,記者昨天咨詢了鄭州市物價局法制科負責人。該負責人稱,他查詢了河南省定價目錄,該項收費并未列入目錄,因此,對該收費項目他們無權管理。
記者了解到,對招聘會收取門票的情況,北京、濟南、天津等地均有類似現象,但均無法律明令禁止。但上海曾出臺《上海市人才招聘會管理試行辦法》,專門做出要求:人才招聘會一律不向應聘者收取入場費;廣東省人事廳也發布《關于加強人才市場招聘會安全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規定,應屆畢業生或暫緩就業畢業生憑學生證或暫緩就業證明免費進場應聘,招聘會舉辦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他們進場。
就算是有這樣的好消息,中牟縣萬灘鄉一位父親仍然無法為自己的三個孩子解決戶口問題。伴隨著二女兒和兒子的出生,朱某家的負擔越來越重,他與鄭某的矛盾也越來越深:“經常吵架,有時還打。
我省11類無戶口人員將告別“黑戶”這個稱呼了,因為相關上戶口政策出臺了。
“申警官,真是太謝謝你了,如今我媳婦和孩子的戶口都有了,今后再也不發愁醫療保險和上學的事了!”12月16日下午,開封市通許縣四所樓鎮夏寨村的李成勝從四所樓派出所戶籍民警申金環手中接到其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戶口本時感激地說。
近日,“河南許昌‘黑戶’青年因斗毆被公安機關拘留,結果在監獄落戶,父親百感交集”的文字在微博廣泛傳播,有的文字下方還配有圖片。
10月28日,27歲的馬某(女)終于拿到了印有自己姓名的戶口簿,并辦理了身份證,結束了自己27年的黑戶生涯。2016年8月,馬某和親生父母做了親子鑒定,鑒定結果出來后,馮曉玲以最快的速度將馬某的手續整理上報。
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合肥市公安局戶政管理處副處長曹留才表示,針對流浪人群等特殊人群,“黑戶”落戶還涉及較為繁瑣的調查取證,特別是跨地域的調查耗時費力。各省在實施意見中,陜西表述為“取消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前置條件”,其他均表述為“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
部分政策外生育的“黑戶”落戶積極性不是很高。
“黑戶”,指的是在全國人口普查中沒有戶籍資料,沒有戶口卡(常住人口登記卡),并且沒有身份證的人,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黑戶”人口總量在1300萬左右。國務院要求的8類以及《釋放證明》《退伍證明》或《出生醫學證明》等證件材料遺失造成的無戶口人員、長期外出等原因造成的無戶口人員、父母無戶口造成的無戶口人員
28歲,正是人生打拼的年齡,她卻是一個“黑戶”,性格內向的她,在家一“宅”就是10年,每年出門次數都屈指可數。到了上學年齡,由于沒有戶口,劉強只好讓劉丹在民辦學校讀了小學和初中,后又花高價去一所中專讀了3年,學習多媒體。
2月25日,是福清市漁溪鎮聯華村83歲的孤寡老人吳秀芳永難忘記的一天。
鄭東新區會展中心舉辦的大型招聘會,要求交10元買門票。
“兩個孩子能跟其他學生一樣參加中考,有機會繼續讀高中、上大學,不會像我一樣沒文化了。”
孫國芝原本是依安縣人,后嫁入林甸縣花園鄉花園鎮永遠村三屯。轉眼27年過去了,她竟然成了“黑戶”。
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
2012年北京“7 21大雨”,她家的3間泥房塌了,差點把姐姐李彬埋在里頭,一家人不得不躲進鐵皮屋。父親的病讓這個家庭多了14萬的債務,還得蓋房子,李雪沒有任何收入,全家靠媽媽720元的低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