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30日09:21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公號消息 臺媒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全球各地人均GDP,顯示臺灣人收入雖低于香港,但遠超日本和韓國,為全球第19位。但島內民眾紛紛對此表示無感,認為“有錢人拉高了平均值”。
據臺灣三立新聞網28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購買力平價替代匯率折算人均GDP,結果臺灣人均GDP達5.2萬美元,排名全球第19,遠超日本的4.44萬美元(第31位)和韓國的4.14萬美元(第32位)。
島內網民看到這種“超狂數字”全都驚呆了。有人說,“真對不起大家,我拉低了平均”,有人說,這是臺灣派出以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為首的“天龍代表隊”參賽的結果;還有人說,“這就是臺灣有錢人的高薪加上低物價,造就的完美數據”。
中時電子報稱,上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臺灣今年人均GDP預估為2.6萬美元,不如韓國的近3.3萬美元,雙方差距達26%;到2023年,韓國將沖破4萬美元,與臺灣差距拉大到47%。
集結專家學者智慧,獻策中心城市建設。12月4日,鄭州市召開《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專家評審會,來自省內外的十余名專家學者,圍繞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理論研究和規劃編制研究課題報告進行評審論證。
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指出,到2030年,“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年人均預期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
近日,社科院發布報告稱,中國成功跨過了中等偏高收入門檻,正式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報告提出,整體而言,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后期增長階段,成功跨過了中等偏高收入門檻,正式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
目前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省份,無論在居民社會保障,還是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與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仍有較大的差距。全國已經有10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
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2月6日《鄭州晚報》)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是一個量變指標,尤其是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標志。
人均GDP上萬美元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廣東省統計局分析指出,從世界范圍看,2013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65個,預計2014年有66個,如果把廣東作為一個經濟體參與排位,則目前廣東人均GDP約排在世界各經濟體第65位,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這標志著廣東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按照國際劃分標準,目前中國人均GDP已達6700多美元,確實進入到了中等偏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世界銀行公布的2008年收入分組標準為:人均國民總收入低于97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于1190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5日報道,日本內閣府25日宣布,2012年日本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23萬元),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4個成員國中排名第十,較2011年的第14位有所上升。
尤其引起熱議的是,第一梯隊中的粵蘇競爭趨于白熱化,此前曾一度有聲音稱“江蘇將取代廣東成為經濟總量第一”。最終數據出爐,2012年廣東GDP達5.7萬億元,連續24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江蘇省為54058.2億元,成為國內第二個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的省份。
根據2011年發布的最新《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自2000年以來10年間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了一倍多,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2000年前的10.38億噸油當量上升到2010年的24.32億噸油當量。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名義增長8.8%,比上年同期加快0.3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8%,扣除人口總量自然增長因素后的人均GDP增速約為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0.3個百分點。
2018年2月28日,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聯合發布的“2017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為我們解答了上述疑問。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25.4%,張富祿認為,這說明2017年我省的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成效顯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符合河南實際、針對性強、效果明顯。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山東、內蒙古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上海、北京是2017年全國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萬元俱樂部”的地區;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045.69元,屬于“4萬元俱樂部”的唯一成員。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
閱讀提示|2030年,鄭州GDP總量達到2.5萬億,人口規模達到1350萬人左右;嵩山、黃河培養成生態涵養與景觀游覽區;羅蘭貝格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建議,鄭州以“雙樞紐”戰略引入基地貨運航空公司,構建全球航空貨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