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4日15:05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在各方紛紛慶祝中國航天“生快”時,網上有些奇怪的東西也引起了我們的好奇……
眾所周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是中國航天運載火箭的主要研制和生產企業,長征二號、長征三號以及新一代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運載火箭都是它家的產品。照片上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調研”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這是在唱哪出?和尚跟火箭會有什么關系?甚至有腦洞大開的網友猜測,會不會是中國運載火箭需要大和尚開光作法?
《環球時報》記者24日確認,少林寺方丈一行近日到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調研一事是真的,不過跟“給火箭開光”之類的猜測毫無關系。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原來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利用航天技術研制出一套先進的古籍保護系統,這對于擁有大量古籍而苦于保存困難的少林寺而言無疑極有吸引力。
此前曾有公開報道介紹過少林寺面臨的窘境:
“少林寺藏經閣所存古籍材質多為竹紙式棉紙,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大都有所毀損,缺頁、蟲蛀等現象非常嚴重。在落實宗教政策以前,由于沒有專人保護,這些古籍隨意堆放在一起,任由其發霉變質,殘損非常嚴重。落實宗教政策以后,少林寺開始積極收集各類殘存經藏,由于相關專業人才和條件的缺失,也只得暫時裝入箱柜做臨時性保護。少林寺地處少室山深處,夏天多雨潮濕,冬天寒冷干燥,僅氣候條件來說對于古籍的保護就十分不利;作為世界著名旅游景區,少林寺游客量較大,這也給保護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p>
而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相關技術正好可以解除少林寺的困擾。據介紹,這套古籍保護系統的正式名稱叫“古籍整體戰備庫系統”,它由古籍保護箱、多功能儀、全國古籍保護監控平臺和數字化配氣系統和多功能箱架組成。其中,保護箱作為系統的主要組成,既為古籍文物提供密閉的貯存空間,具備防水、防火、防蟲等特點,又要便于戰時運輸。
負責保護箱設計的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戰術武器事業部結構室主任范新中表示,保護箱是融合了許多航天高科技于一身的“百寶箱”。保護箱的設計中用到了火箭氣動加熱防隔熱結構設計、火箭整流罩蜂窩夾層結構設計和飛行器艙體復合材料結構設計等航天技術。
結構室設計師單亦姣說:“我們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防火、防水、防蟲都是最基礎的要求?!痹谟龅交馂臅r,保護箱的防熱隔熱材料能保證保護箱在1小時的時間里,內部溫度保持在60攝氏度以內。箱體采用的整流罩蜂窩夾層結構設計,不僅能抗摔抗壓,即便掉進水里也不會沉沒。
每一個保護箱都有兩扇對開的門和一個特殊的“門鎖”,保護箱要做到防水絕塵,因此對箱體密封性的要求特別高。負責門鎖設計的雷豹解釋說,每個保護箱內部都比外部高0.1個大氣壓,門鎖采用飛行器上動作類結構設計,每扇門上承載著500公斤的力,因此,可以100%防水隔塵。同時,為了防止有機物分解產生物質對古籍文物發生侵蝕,所有的箱體內部材料都要先進行凈化,工藝非常復雜。
所以情況非常清楚了,不是中國火箭需要大和尚“開光作法”,而是中國火箭技術可以用來保護少林寺古籍,共同確保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不受損害。
被譽為世界最強大現役運載火箭的“獵鷹重型”發射成功?!矮C鷹重型”火箭配有27個梅林發動機,其運載能力驚人,超過目前國際上所有現役的火箭水平,將成為人類最強大的太空運載火箭。
當地時間2016年6月22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于上午9時26分成功利用PSLV-C34運載火箭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
“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正在籌備組建國內首家按商業模式開展研發和應用的火箭公司,實現運載火箭商業發射。
23日,俄羅斯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成功試射了最新的“安加拉號”重型運載火箭。
“未來中國運載火箭將全部使用清潔能源。采用新型的無毒無污染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推進劑,構建了新一代大、中、小型運載火箭的發展序列。明后年開始有新的無污染火箭首飛,兩種類型燃料的火箭會并行使用一段時間,用1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清潔能源的完全替換。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羅斯航天署署長奧列格·奧斯塔片科24日表示,建造新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列入目前正在批準的新聯邦航天計劃。奧斯塔片科稱:“超重型運載火箭列入新的聯邦航天計劃,這項工作正在進行,第一階段建造承載能力為70-80噸的火箭,這能讓我們向前看20-30年。
該發言人指出:“2月(俄)計劃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進行兩次發射:2月5日將發射載有‘進步M-22M’號貨運飛船的‘聯盟-U’運載火箭;2月15日計劃發射載有‘Turksat-4A’通信衛星的‘質子-M’運載火箭。
據俄新社7月10日報道,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日前指出,2015年前中國和印度制造的運載火箭可與俄羅斯火箭競爭。據報道,熱列茲尼亞科夫在俄新社舉辦的在線會議期間發言說,“質子號”運載火箭不是唯一的運載火箭,從前,潛在客戶在歐洲“阿里安”(Ariane)和“質子”之間在挑選。
據韓國《朝鮮日報》6月17日報道,韓國總統職務接管委員會2月表示,把原計劃于2021年發射的韓國型運載火箭發射時間提前兩年至2019年,并在2020年發射登月飛船。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副部長李相睦表示,若想要在2019年發射韓國型運載火箭,今后每年要追加投入3000億韓元(16.32億元)。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透露,我國千噸推力的運載火箭正在加緊研制,預計兩年后首飛,而運載能力上百噸、是現役運載火箭五六倍的重型火箭也進入論證。
火箭小組展示之前試驗失敗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左)和現在新研制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不過,小胡也告訴記者,他們這個控制臺只能控制10公里范圍內的數據,而真火箭的控制范圍是幾萬公里。
日本防務大臣田中直紀19日表示,針對朝鮮運載火箭可能經過日本上空或在日本境內墜落的情況,考慮向自衛隊下達用彈道導彈防御系統進行攔截的命令。
箭垂直轉運】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正在向發射區垂直轉運】長征五號計劃于11月上旬擇機發射。
9月1日,負責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輸任務的遠望22號、21號船抵達海南文昌清瀾港。
2016年6月25日20時20分,我國自主研制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并順利進入預定軌道。693廠研制生產的垂直度調整設備再次經受住了發射考驗,圓滿完成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前最后的監測和瞄準工作,助力“長七”實現成功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