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6日20:40 來源:國際在線
在3月5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五年發展成就,并提出今年的工作建議。從報告全文來看,長近兩萬字,數據翔實,干貨滿滿。如何掌握其中的關鍵信息?如何看懂2018年政府的重點關切?筆者以為,應站在三個關鍵歷史節點的高度,來把握報告的精髓。
報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從這三個歷史節點來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幾個鮮明的特點,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回應內外重大關切,對十九大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具體貫徹與落實。報告的主要精髓以及2018年政府的主要關切,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高質量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根本要求。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樣體現了對“高質量”的高度關注。在談及2018年工作三大重點時,“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第一要點。同時,關于“GDP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等主要預期目標的設定,與現階段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也是保持大體一致,體現了不過分追求速度、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導向,符合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實際。此外,報告提出的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其目的都是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由此可見, “高質量”將成為201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著力點,也是外界觀察中國經濟走勢的一項新指標。
二、改革開放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帶來的巨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過去五年,中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站在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個“再”的要求,即“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從而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釋放出強烈的改革開放信號。據統計,近兩萬字的報告當中,“改革”一詞出現了97次,涉及國資國企、民企、鄉村振興、機關事業單位、科技、金融、民生等多方面,展現出“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開放再擴大”的特點。
其中,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尤為值得關注。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簡化外資企業設立程序、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帶來的將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為改革開放的推進注入更多的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9月出席廈門金磚峰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應是最好的紀念。2018中國政府的工作,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無疑是一大著力點。
三、以人民為中心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實踐表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入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體現了濃厚的“民生情懷”。報告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當前財政狀況出現好轉,各級政府仍要堅持過緊日子,執守簡樸,力戒浮華,把寶貴的資金更多用于為發展增添后勁、為民生雪中送炭”。
同時,報告送出了一大批惠民“紅包”。取消流量漫游費、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和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至490元、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 、1300萬人將進城落戶……一項項利民舉措,涉及消費、收入、扶貧、健康、教育、就業、住房、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老百姓關注的事和期盼的事,基本件件有回應,樣樣有措施,一個也不少。中國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正越來越近。
實干興邦。中國改革發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來的。在這個2018年的春天,新時代建設的動員令已經發出,接下來就需要我們真抓實干,憑借拼勁、闖勁和干勁,把藍圖變成現實,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到來!(盛玉紅 國際在線特約評論員)
資產總額超過53萬億元人民幣,境外資產總額超過6萬億元,分布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在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有48家入圍。
記者日前了解到,明年我國將繼續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宅基地制度等三項改革試點工作。
10月31日,貴州省清鎮市委組織部發文稱,從11月1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清鎮市將用7個月時間,在全市9個鄉鎮部分崗位推行每月連續22天工作時制改革試點工作。
改革方案的含金量連通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推出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改革硬招實招,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效的重要“心得”。
因為“多證合一”改革走在全國前列,9月21日,河南省工商局被作為商事制度改革的先進典型迎來了中央媒體在內的多家媒體集中報道。此后,河南省工商局在試點地區22證的基礎上,又梳理排查出13項涉企證照事項,合計35項,最終形成河南省“三十五證合一”改革涉企證照事項清單。
因為“多證合一”改革走在全國前列,9月21日,河南省工商局被作為商事制度改革的先進典型迎來了中央媒體在內的多家媒體集中報道。
9月18日,在出任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的第48天,徐留平用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邁出他在推動一汽銳意改革中的重要一步。
正如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所揭示的,只有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對改革的領導才是堅強有力的,人民群眾對黨的領導才是信服的,這場偉大變革才真正富有生命力和不辱歷史使命!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作為獻禮之作,河南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推出的《讓改革落地生根》,著眼于“改革”這一決定中國當代命運的關鍵議題,以五年為跨度,回顧、呈現河南在中央部署下的具體實踐。
9月3日起,河南廣播電視臺將再放大招,九集政論片《讓改革落地生根》將通過河南廣電全媒體和省內所有主流媒體同屏共振。
領導干部要當好改革發展的實干家,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困難所惑,以更加寬廣的胸懷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不斷走向新的輝煌。
2017年將要或正在實施的這些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必將能夠進一步增強企業活力,激發企業創新能力。
題:實現良好開局 奮進全面小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一年間 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11月30日消息,中國聯通發布澄清公告: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及聯通集團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事項均未得到最終批準,具體改革實施方案也仍在討論,還存在不確定性。
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是公安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推出的一項實實在在的便民、利民、惠民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