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1日10:09 來源:華西都市報
■天府早報記者馮浕
實習生徐夢琦
明日便是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元宵節,這一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逛廟會,其樂融融。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古時候的元宵節比七夕更甚似情人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大學文新學院院長、教授譚平表示,正如宋代詩人歐陽修這一詩句所描繪的浪漫情境,元宵節是古代婦女少有可以出門游玩的節日,而這也正促成了不少男女的曼妙情事,“相較七夕的悲情,元宵更多的是歡愉。”
卓文君開創蜀人浪漫先河 元宵節更具備情人節特質
元宵節在漢文帝時創立,發展到漢武帝時要祭祀“太一”,即掌管宇宙萬物的主神,后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記載元宵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古人對元宵節喜愛有加,尤其是女子,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待在閨中,只有元宵節這樣盛大的節日才能夠外出。譚平表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講規矩的,男女之別就是儒家思想講究的規矩之一,不過在一些節慶時節,女性可以自由參加社交活動,比如元宵節,古代女性就可以出門賞燈賞月,參加社會交往活動。”
譚平描繪,“在元宵節這一天,單身的男女一起結伴出游,看月亮、賞花燈、猜燈謎,這樣一來一往,兩人之間便暗生情愫。雖然古代婚姻都是媒妁之言,但也不乏門當戶對被認可的可能。”譚平笑言,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邛崍市)人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開啟了蜀人私定終身的浪漫愛情先河,正是這些美好的愛情故事以及古人對這種美好可能的向往,為古代詩人提供了絕妙的創作素材。”
譚平總結說,雖然現在七夕是被認為比較主流的中國情人節,“但元宵節這樣一個普天同慶、萬人空巷的節日,可能更具備情人節的特質。”
湖廣填四川后會館數量多 清代成都人更愛會館過節
元宵節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扭秧歌……四川人的元宵節,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逐漸和其他地方同化。“據我所讀的一些關于四川城鎮的元宵節記載來看,民俗活動大同小異大。”譚平直言,“雖然歡慶活動的形式例如觀燈、賞月、舞龍舞獅等大多相像,不過在一些細節上也會有所區別,而這也正是人們旅行的意義。”
不過,四川人過元宵節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譚平表示:“清代時,會館是四川人過元宵節的一個重要場所。”
譚平介紹說,湖廣填四川后,十幾個不同省份的人來到四川,“各地移民來到四川后,就通過建立會館保持聯系,團結老鄉,這也使得四川尤其是成都會館數量居全國之首。”
那時候,在會館集體過元宵,成為成都人的一種主流慶祝方式,“在會館聚會,這更加方便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和自己的老鄉進行交流,這也就包括男女間的感情交流。”譚平表示,因為語言和習俗上沒有障礙,單身適齡的男女們在會館也更容易促成美滿姻緣,“這樣的姻緣也更容易獲得父輩的認可。”
唐宋蜀人通宵達旦度元宵 在古成都休閑是一種政治
古代元宵節非常熱鬧,“唐宋時期在盛大的節日里,老百姓、官員幾乎會傾巢而出。在元宵節這樣的節日里,官員、商人、老百姓,甚至是一些沒有軍事任務的士兵都會參加活動。”譚平介紹說,尤其是唐宋時期的成都,元宵節的熱鬧程度可能是全國第一,“成都是歷史上中國最早的不夜城之一,在唐宋時期的一些盛大節日里,包括元宵節,成都的娛樂場所幾乎都會通宵達旦,”譚平直言,“人們通宵達旦觀燈、飲酒、賞月、吟詩,商家們也奉行客人不走不歇業的原則。”
成都人的娛樂精神是雙向的,“一方面,這樣‘放肆’的玩樂,體現了那時候成都人盡情歡愉的娛樂精神;另一方面,通宵營業的商家也體現了勤勞作業的精神。”在譚平看來,成都人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玩樂時可以完全放松,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又可以非常認真努力。
“我最近在研究天府文化,我和我的同事們都認為成都有一種‘休閑政治’,也就是說,在成都休閑是一種政治。”譚平表示,就拿元宵節來說,孟子提出的與民同樂,在成都就體現得淋漓盡致,“宋代時,每一個月都有節日慶典活動,而每一個節日幾乎都有與民同樂的活動,元宵節是開年后最重要的節日,官員們也自然要與民同樂,會集體參加游行隊伍。”
在成都一些縣城里現在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據譚平介紹,在他的老家廣安武勝縣正是如此,“每年大年初一和元宵節都會有游行活動,縣里的政府官員、包括商會各類機構都會參加。”
元宵節演變
唐朝
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
宋朝元宵除了“婦女出游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5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元朝
到了元朝,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
明朝的燈節持續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10天,以顯示歌舞升平。
清朝
進入清朝,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民間的燈會仍然壯觀。雖然燈會只有3天,但也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節民俗
掛花燈
此習俗源于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有不少燈會燈展,例如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
舞龍燈
傳說唐代有一年大旱,龍王錯行云雨淹死了長安不少百姓,玉帝斬殺龍王,后龍王陰魄不散,夜夜擾鬧皇宮嚇壞了李世民,眾臣認為應超度龍王,于是民間有元宵節耍龍燈之習。
走百病
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祭門、祭戶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剛剛過去的元宵佳節,對于開封來講,注定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而又不平凡的節日。短短一個周末,異常火爆的旅游場面不僅讓很多景區始料未及,甚至全城都出現了“一張門票、一個床位、一張餐桌難求”的情形。
元宵節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賞花燈,猜燈謎,更是元宵節的傳統活動。
2月12日晚,肖旗鄉土橋鋪村舉辦“鄉音大舞臺”專場文藝演出,廣大群眾歡聚一起,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
舞龍燈、扭秧歌、猜燈謎,正月十五鬧元宵。2月10日上午,以“金雞報曉迎盛世”為主題的第五屆金水群眾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暨第十七屆民間藝術大賽在文博廣場舉行。
元宵節將至,各大公園、廣場、商場會在元宵期間安排燈會、猜燈謎等各類民俗活動,根據往年元宵節期間道路交通規律,本周(2月9日至12日)為游園高峰,鄭州市以下區域交通流量大,交通壓力大,請廣大交通參與者避讓并錯峰出行。
天文專家介紹,元宵節當日天宇將悄然發生一次“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大部分地區在11日日出前可賞“帶食月落”。天文預報顯示,本次半影月食從北京時間11日6時34分開始,至10時53分結束,西亞、歐洲、非洲大部以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全程可見。
年近40歲的安女士,從小在管城區長大,緊挨著百年德化步行街生活,留存她腦海深處的燈展記憶,回想起來依舊美好。據一位知情者透露,鄭州人民公園歸屬市園林局管理,該園多年舉辦元宵燈展,并非是其“本職”工作。
元宵節是年的結束,更是年的高潮,是歡慶著一路走來,走向更盛大的狂歡。
元宵節來到,吃湯圓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在我市各大超市、集貿市場湯圓成了熱銷產品。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的傳統美食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湯圓,那么,元宵節還有哪些美食習俗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元宵節的傳統美食習俗。
2月22日,映象網記者從鄭州火車站和各大汽車站獲悉,元宵節過后,鄭州將迎來返程客流高峰。
2月19日上午,周口市政府召開元宵節消防安全保衛工作會議,部署中心城區孔明燈禁售禁放工作。市工商局、市安監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消防支隊相關負責人和川匯區政府,東新區、市經濟開發區、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2月22日上午,金水區文化公園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舞龍、舞獅、腰鼓、劃旱船等民間藝術在這里上演,元宵節猜燈謎引得路人競相參與。
2月22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雖然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但開封府景區游人如織的火爆場面仍然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