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30日07: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劃重點
安徽、天津、湖南、山西四地將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安徽、黑龍江、江蘇、廣東等地將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新疆、廣東、江蘇等地將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山東、河南、江蘇等地將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河北、廣東等地將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多地提出今年將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進入2018年以來,已有江西、遼寧、西藏、廣西等地區先后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自2月1日起,廣西將施行新標準,增幅為20%。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李金磊)2018年省級地方兩會接近尾聲,不少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曬出了2018年要辦的民生實事清單,“漲待遇”是一大關鍵詞。來看看今年哪些人的待遇會上漲吧。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
今年養老金是否上漲,上漲多少,備受退休人員的關注。目前,一些地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繼續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
安徽表示,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天津提出,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山西表示,繼續提高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湖南也表示,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也將迎來好消息。不少地方提出今年要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如,安徽明確,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50%;黑龍江提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由80元/人月提高到108元/人月;廣東提出,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8元;江蘇要求,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35元。
據了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其中,中央確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目前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70元。
資料圖:社會保障卡。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提高城鄉低保標準
不少省份低保對象的保障水平也將提高。如,新疆提出,實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不斷提高補貼標準。
一些省份提出的目標更為具體。廣東提出,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457元、206元提高到503元、228元;江蘇表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8%以上,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
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也將迎來上調。如,山東提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50元提高到49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人均50元提高到55元。
河南明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江蘇提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10元。
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
很多地方特困人員的救助標準會迎來上調。如,河北提出,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城市特困人員每年不低于8580元,農村特困人員每年不低于4680元。
廣東提出,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且不低于當地現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水平,分別從每人每月1450元和880元提高到1560元和950元。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多地提出今年將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如,山東表示,適當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湖北提出,提高社會最低工資、城鄉低保和優撫標準。
記者注意到,進入2018年以來,江西、遼寧、西藏、廣西等地區先后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其中,自2018年2月1日起,廣西將對全區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增幅為20%。
據悉,最低工資標準是保障勞動者本人及其贍養人口最低生活需要的工資支付保障標準。職工的失業保險金、醫療期內的病假工資、試用期工資、公益性崗位工資以及單位歇業、停產等情況下工資、生活費將隨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而上漲。(完)
近期,浙江、河北、安徽等多地發布城鄉居民增收實施方案,瞄準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等七大重點群體推出激勵計劃,出臺了不少促進居民增收的實招、硬招。
從2017年7月1日起,鄭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在每人每月140元的基礎上增加20元,最低基礎養老金調整到每人每月160元,待遇水平居全省首位。
今后,河南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將更加完善,2020年前,力爭實現應保盡保、不漏一人,法定人群全覆蓋。為鼓勵繳費,政府還對參保人給予繳費補貼:對選擇500元以下標準繳費的,給予每年不少于30元的補貼;對于選擇500元以上標準繳費的,給予每年不少于60元的補貼。
2017年,隨著多項政策的出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最低工資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等均有所上漲。河北省自2017年1月起,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
目前,北京市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有85萬人,其中享受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人員43萬人,每人每月領取福利養老金425元;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42萬人,每人每月領取基礎養老金510元。據介紹,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共有3447萬人參保,參保率達98.22%,其中有985萬人正在按月領取養老金。
該目錄將于明年1月1日起執行。這也意味著,明年元旦起,全省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一樣平等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待遇,逐步實現城里鄉下看病、報銷“一個標準”。
截止目前,全縣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卡發放工作已圓滿完成,累計發卡54.7萬余張。至11月,券橋、獨樹、楊樓、拐河等鄉鎮的4萬余名參保人員已通過社保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2017年將實現全縣城鄉居民通過社保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全覆蓋。
再如,山東、廣東、寧夏城鄉醫保并軌后,城鄉居民統一使用基本醫保藥品目錄,農民的可報銷藥品種類分別從1100種、1083種、918種擴大到2400種、2450種、2100種,醫保用藥的范圍增加1倍多。
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已連續11年上漲,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去年才首次上調,從每月55元增至70元。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去年城鄉居民養老基金當期結余已首次出現縮水。
日前,項城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工作通過省一級驗收,標志著該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工作已經達到了合格水平。
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城鄉居民可享“二次報銷”:在基本醫療保險基礎上,城鄉居民因重大疾病發生的“起付金額”以上、5萬元(含)以內的費用可報銷50%,超過5萬元的費用可報銷60%。同時,大病保險“上不設封頂”,去年發生大病費用的患者也在報銷范圍內。
養老一直是老百姓非常關注的大事,政府也一直在努力的改革養老保險制度,讓老百姓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楊燕綏表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接軌的重大意義在于,跨地轉移、繳費年限可累積這一重大突破。
國家衛生計生委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正在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截至今年三季度,共有13家保險公司在全國27個省(區、市)373個統籌地區開展了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6.5億人。
國家衛生計生委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正在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截至今年三季度,共有13家保險公司在全國27個省(區、市)373個統籌地區開展了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6.5億人。
年滿80周歲不滿90周歲,由每人每月50元調整到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