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3日07: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周省級“兩會”將密集召開,專家普遍預測民生經濟話題將成為重點。另一方面,各地陸續公布去年經濟數據,顯示出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良好趨勢。專家表示,2018年經濟將繼續穩中向好,結構持續優化,但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也要警惕,經濟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各地相繼拉出“民生清單”
每年年初各省召開的“兩會”被視為新一年經濟工作的重要風向標。根據已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31個省級“兩會”將于月內完成全部議程,本周迎來密集召開期,目前包括浙江和江西等地區已經召開了相關新聞發布會。
業內普遍預測,民生經濟將成為各地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從各地此前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工作可以看出,2018年各地的主要目標幾乎都包括了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民生,織牢民生保障安全網,繼續對接用好國家守住民生底線的社會托底政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等。
實際上,各地已相繼拉出了2018年的“民生清單”。例如,江蘇省提出,2018年將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水平,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8%以上,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穩步提高城鄉低保一體化率和實際補差水平。
而北京市日前就2018年28件民生實事項目征集民意,包括新增3萬個學位緩解入園難、手機APP試點“無卡”乘公交地鐵和掛號看病、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萬套、地下人防空間提供1萬個停車位等。
繼2017年民生類支出完成1058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4%之后,廣東省提出,2018年將繼續加強財力統籌,確保落實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支出以及十件民生實事、底線民生資金。
在專家看來,2018年各地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繼續提速,但目前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需要著力解決。“以養老為例,目前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比較健全,作為第二支柱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即企業年金發展相對滯后,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金維剛指出,目前包括人社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協同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等相關行業加快研究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的政策。
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現良好趨勢
隨著各地“兩會”的召開,2017年地方經濟“成績單”相繼公布,截至22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共有16個地區已經公布相關數據。從已公布的情況看,各地呈現出穩中有進,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良好趨勢。
貴州省已經連續多年經濟增幅位于全國前列,據貴州省發改委常務副主任、省統計局局長張平介紹,貴州省2017年的經濟“成績單”有多項具體數據體現出了轉型升級加快的節奏,例如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348.86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4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6.3%等。
四川省2017年經濟增速比上一年有所提高,四川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熊建中表示,從四川經濟的產業結構、居民消費結構等方面看能夠發現,四川省經濟的穩定性、協調性、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在不斷增強。從產業結構來看,2017年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達到49.7%,比2016年提高2.4個百分點;七大優勢產業占制造業比重達到81.5%,比2016年提高3.6%;高耗能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下降至26.6%,比2016年下降0.3個百分點。
而上海、北京等3個直轄市的經濟運行也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以北京市為例,該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北京全年新經濟實現增加值9085.6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9.8%,占全市經濟的比重為32.4%。而在第三產業中,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行業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3.3%。
專家表示,加快經濟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就是通過改革促進創新。“增長的動力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將做出更大貢獻,經濟結構變遷呈現出優化升級的特點。”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志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仍需警惕不確定性因素
多位專家表示,2018年經濟穩中向好、結構持續優化的趨勢是確定的,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22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國際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還有待解決,宏觀經濟提質增效、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固收研究主管張瑜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經濟發展仍將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一是財政壓力依然較大。“前兩天財政收入下滑,但財政力度保持,因此財政盈余消耗比較大。”二是全球貿易面臨高基數問題,2018年名義增速大概在5%至6%,相對于2017年的10%將出現較大回落。因此對經濟的拉動可能出現邊際回落。三是金融緊縮滯后效應逐漸顯現。“從2016年32號文打擊明股實債,收緊PPP,到2016年底MPA考核,再到2017年金融監管強風暴,包括金融貨幣閥門收緊,這些效應也將在2018年慢慢顯現。”四是隨著2018年監管細則的落地,以及去杠桿和防風險的延續,可能會引發一些資產價格波動。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地方政府有隱形債務或債務增長較快。同時,地方政府通過國有企業融資平臺舉債的問題比較嚴重。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蘇劍指出,除了投資需求方面可能有所下滑外,2018年中國經濟仍要防范滯漲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以及匯率風險。“受2017年去產能、環保督察、油價上漲以及美國減稅加息方面影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供給下降。”蘇劍說。
祝寶良表示,未來宏觀調控政策要繼續穩中求進,既要穩增長,還要防風險,還要激發更多新動能。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給民營企業降成本。另一方面要保障以政府融資的方式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南進入“兩會”時間,這是一年中關系到每個河南人的大事!人大和政協的區別是啥?還不知道不要緊,聽日報君簡單一講就明白了!
對于即將到來的“兩會”,市民關心的,就是我們關注的。前段時間,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面向社會征集熱門民生話題。可進入2018年,堵車、大氣污染接踵而來,這倆避不開的話題又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
1月18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春良、劉滿倉、蔣篤運帶隊到代表駐地和大會會場,檢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準備情況。檢查組指出,確保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成功召開,籌備工作至關重要,要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大會服務保障工作。
一進入省人民會堂,迎面的“河南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格外醒目,會場已經布置完畢,工作人員正在對大會電子表決系統進行最后的調試。記者先后來到紫荊山賓館、河南飯店、豫財賓館、嵩山飯店、黃河飯店等代表駐地。
取消機場高速收費,建立新生兒童指紋信息和DNA信息庫,建設中華字(辭)書博物館,提升鄭州經開區發展境界……昨日,記者從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辦公室獲悉,今年省政協重點提案名單已經“出爐”。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淄博市原山林場黨委書記孫建博說,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必須吃透“精準”二字,堅決防止“摻水”。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在“兩會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加快養老院建設,放開養老市場,全面提高養老院質量。
開幕前兩日,上海市檢察院原檢察長陳旭和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孫懷山兩名省部級官員落馬;3月8日,廣東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書記李嘉被雙開。“政事兒”梳理發現,在這7名省管干部中最“有名”的,當屬廣東省東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檢養。
題:承載人民重托 引領風氣之先——從全國兩會看黨風政風新風尚 4年時間,提交建議20多份,參與議案5份——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桂林市工人文化宮副主任向惠玲的履職成績單,背后是她每年60多天外出調研的努力。
習近平表示,要進一步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3月12日兩會大數據:“財政支持”成今日最熱話題
兩會報告強調,七大壟斷領域是2017年國企混改重點發力的方向,需要關注央企混改“6+1”之外的行業擴散邏輯,重點關注軍工、油氣及鐵路等領域的央企混改。
張瀛岑建議,加大對產權安全的立法保護,對于侵害企業產權的行為,應嚴肅查處、有錯必糾,產權清晰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立法工作是將這些理念體現到具體的法律條文中。
今年哪些科技產業最先實現跨越發展,哪些行業最可能率先誕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性領軍企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地產成為熱門議題,要求樓市“穩”字當頭已無懸念。“從嚴調控”、強化“預期管理”已成為決策層為房地產市場定下的主基調。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最熱詞條是“全面二孩”,閱讀數高達556901次,其次是家暴、就業歧視、婚姻法、育兒假等。經過對160余名代表、30余名委員集中搜索,答案揭曉,排名第一的是駐豫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