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4日15:41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王坎 李建廣
今天,是中央八項規定實施5周年。
2012年12月4日,剛剛履新不足20天的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由此開篇。
5年后,十九大剛剛閉幕,習近平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
沒有見好就收,不會松口氣、歇歇腳,中央對八項規定提出了更嚴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八項規定,改變中國!
逾26萬人被處理,“下猛藥”抓作風建設
11月30日,中紀委公布八項規定實施五年“成績單”: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國已累計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93168起,處理262594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45059人。
照此算下來,五年間,平均每天查處問題100多起,處理140多人。而且,“點名道姓”通報成為常態,無論是基層干部,還是省部級高官,凡是違反八項規定絕不留情面。
5年的成績有目共睹,除了實實在在的數據,還有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真真切切的體會,“終于從飯桌上、酒杯中解放出來了”“不送禮也能把事辦成了”……
這些變化的發生,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樹立了標桿。
5年間,習近平深入地方考察調研50次、151天,從偏遠山區、基層社區,到工廠車間、邊關哨所,每次都是輕車簡從,察實情、重實效;出國訪問28次、191天,遍布五大洲52個國家,每次出訪都嚴格做到切實精簡隨行人員,日程安排緊湊合理,并且嚴禁隨行人員收受駐外使領館任何饋贈。
正是這種以身教作榜樣的“頭雁效應”,讓全黨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八項規定抓作風建設是動真格、下猛藥,別說“禁區”“紅線”不能踩,打個“擦邊球”也不行!
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
八項規定出臺伊始,不乏唱衰之聲。有人認為,作風問題積弊已久,不可能解決;有人認為,八項規定不過是一陣風,不會帶來實質性改變……
但是5年過去了,這些質疑聲越來越小,因為事實給出了最好的回應!
5年來,在查處的問題中,違紀行為(截至2017年8月)發生在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1—8月的分別占52.2%、19.31%、15.03%、9.69%、3.77%,違紀行為逐年大幅減少。
其中,老百姓最痛恨的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款旅游三類問題,違紀行為(截至2016年12月)發生在2013、2014年的占到76.1%,發生在2015年的占16.7%,發生在2016年的占7.2%,逐年大幅下降。
財政部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實現“四連降”,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比2012年累計減少26億元,累計降幅達35%。
5年后的今天,有外媒這樣評價八項規定:當時很少人預見到,公款吃喝、文山會海等中國官場的“老大難”問題,竟然出現如此明顯的改善。
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變了,生活習慣好了
曾有一段時間,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距離一度越來越遠。部分黨員干部忙于吃喝應酬,忙于送禮奉迎,對待工作、對待群眾則是態度冷漠。
這樣的工作生活方式,真的是大部分黨員干部想要的嗎?恐怕未必!
頻繁應酬拖垮了自己的身體,人情消費搭進半個月工資……換來的卻是老百姓在背后指指點點,甚至一片罵聲。
八項規定實施5年,不僅深刻地改變了黨風政風,也改變了黨員干部的生活。
絕大多數黨員干部逐漸從迎來送往、文山會海的困擾中抽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如今,盡管酒局少了,禮品不能收了,公車的便宜不能占了,大多數干部反而覺得幸福感提升了——“終于有空給兒子開家長會”“感覺身體健康了許多”“可以沉下心來干點事了”……這些都是八項規定5年來,很多黨員干部的心聲。
身為黨員干部,誰不想被群眾稱贊,誰不想做個好官,八項規定就是要為想干事的干部們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
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八項規定成效如何?老百姓體會最深。
餐飲、月餅、大閘蟹等一度被“天價”異化的消費品更加“親民”。如今,公款送禮之風剎住了,長期治不了的高價煙酒、高價月餅、高價宴請,逐漸銷聲遁跡;隱藏在公園、景區內的高端會所也紛紛樸素轉身、還景于民。
規矩越來越嚴,百姓辦事也更加便利。不少人看到,以前去政府辦事東托人、西托人還唯恐辦不成,現在政府比過去門好進、事好辦了,吃拿卡要那一套不管用了,企業家與官員的關系也更清清爽爽。
好的黨風政風,也讓社會風氣大為好轉。這幾年,安徽、浙江等不少地方相繼出臺了嚴禁黨員干部婚喪嫁娶收受紅包禮金的規定。黨員干部帶頭,婚喪喜慶講排場、比闊氣的歪風陋俗得到整治,群眾如釋重負。
從鋪張浪費到勤儉節約,從注重“人情消費”回歸友善真情,從違背本心去玩潛規則到理直氣壯來守明規矩,八項規定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更多改變值得期待
查處問題4353起、處理人數6190人……這是十九大之后,中紀委首次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月報數據。從查處問題類型看,違規公款吃喝、公款國內旅游、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等問題依然多發。
再從今年中紀委網站通報曝光的案例看,有的公款吃喝轉換場所、轉嫁接待、轉移支出,有的公款旅游批件造假、路線造假、任務造假……“四風”問題也在發生隱形變異。
這背后,折射的是有人對作風建設抱有松口氣、歇歇腳的幻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時隔不到一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強調“堅持問題導向,根據這幾年中央八項規定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著重對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新聞報道、厲行勤儉節約等方面內容作了進一步規范、細化和完善”。
這既是對正風肅紀的最新部署,也向全黨全社會釋放強烈信號:全面從嚴治黨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更不能有初見成效就見好就收的想法。
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未來,八項規定帶給中國的更多改變,值得你我期待。
將“工作圈”置于人前,將“生活圈、交際圈”置于人后,要心胸廣闊,虛心接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通過群眾監督,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廉潔自律的模范。
時刻牢記自己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嚴格對待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貪圖于蠅營小利,不追逐于名利欲望,謹慎為人、謹慎做事、謹慎用權,防微杜漸,以“如履薄冰”之心當好人民的好公仆。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是黨員干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一次淬火鍛造的大好時機,也將為廣大黨員干部鍛造起牢記宗旨、拒腐防變、敢于擔當的“鋼筋鐵骨”,讓黨員干部進一步認識“我是誰”、明確“依靠誰”、弄懂“為了誰”,努力成為政治清醒、宗旨明確、作風優良、信念堅定的優秀黨員。
近日,鹽都區委農辦組織村居黨員干部參觀區警示教育基地,現場人員看到宋某某的話語,無不為之動容。今年以來,區紀委共立案審查黨員干部違紀案件203件,被審查對象遞交懺悔和反思材料215份,全區利用懺悔反思材料開展專題教育活動34場次,教育黨員干部3000余人次。
工作時嚴守工作紀律,工作外注重生活自律,凈化自身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德”自律,戒貪念貪心,將手中的權力落實到服務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行動中。
黨員干部再忙,也要擠出時間來讀書學習,力求“腹有詩書氣自華”“境界悟到品自高”。留得清氣滿乾坤,四海之內萬木春。不要人夸顏色好,自有口碑千載表。
黨員干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時刻保持創業的激情,不斷激發創業的活力,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求進步。
身為領導干部,級別越高、權力越大,就越應該心存敬畏,牢記紅線和底線,有如臨深淵的畏懼,有如履薄冰的謹慎,始終“心中有戒不妄為”,方能言行舉止“發而皆中節”,方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黨員干部的“其身正”,也才能給人以“領頭雁”的正確方向,也才能沿著革命先烈的忠貞和剛烈,維護國家的繁榮和富強,這是愛國之心和敬業之心的集合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慎”的思維。慎之于始,也要慎之于終。
以端正的品行塑造良好的形象、將良好的形象內化為端正的品行,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徹底的反思與洗禮。每名黨員都應有這樣的追求,黨組織才會不斷強大,黨的肌體才能更加健康。
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珍惜組織給予的寶貴機會,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守好底線,敢于、樂于接受磨礪,豐滿自身的羽毛,持之以恒的堅守,終將把自己鍛造為一把鋒利的寶劍。
加強組織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把為官不為作為監督的重點,嚴格執法執紀,讓為官不為者及時受到問責和懲戒;加強群眾監督,積極開展群眾問政、民主評議、民意調查等工作,督促干部認真履職,擴大人民群眾對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加強輿論監督,及時褒揚勇于擔當、干事創業的干部,鞭撻為官不為的干部,在全社會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望黨員干部在與管理服務對象的往來中,保持清醒頭腦,謹慎而為,切莫坦然接受。
廣大黨員干部踐行“我是黨員我帶頭”忠誠誓言,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也成為了一種精神激勵,使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到抗震救災中來。相信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災區一定會戰勝困難,早日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