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10:41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在基層能不能辦行政審批的事?有多少時間能夠辦結?我的申辦事項走到哪兒了……這些群眾曾經非常關注的問題,不再成為“問題”!
2017年11月初,作為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網上行政審批改革的階段性成果,設在市政府辦公廳的全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指揮中心效能監察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這標志著我市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引領,在全市8.24萬平方公里全域構建起了以“全渝通辦”為目標的“四級縱向貫通、橫向全面聯通”政務服務網絡,以及“基層群眾在辦、審批人員在干、監察平臺在看”的效能監察系統,努力實現在重慶全域“能辦事、好辦事、辦成事”!
一場簡政放權的重大變革:
“刀刃向內”方便“能辦事”
前不久,九龍坡區一家旅行社職員周海英前往區行政服務中心聯合審批窗口辦理《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驚訝的是,僅過幾天,她就“一證在手”了。
以前辦理這樣的事項,需要從區旅游局“旅游”到市旅游局,經市旅游局批準后,還要“旅游”回區旅游局拿證。
如今,因為市旅游局審批權限的下放,辦理時間已由15個工作日縮短至5個工作日。
在我市,傳統行政審批隨著簡政放權的縱深推進,正發生著一系列重大變革。
今年50歲的老趙,是重慶主城某區一名行政審批崗位上的“老人”。10多年前,在他那間小小的辦公室里,審批事項的進度、數量等均由其掌握。
后來,老趙的崗位前移至區行政審批大廳。因為該區網上行政審批上線,審批進度被加速了。
也是在審批大廳工作期間,有的同事因審批事項精簡,從大廳轉崗回到了局里。而他的工作卻是“一邊做減法,一邊做加法”——在他手中的兩項審批權被削減一項的同時,也接到了對應市級部門下放的一項權限。
“總的目的是方便群眾!”老趙說。為讓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能辦事”,老趙工作崗位和方式的變化,生動演繹了我市網上行政審批改革的進程。
網上行政審批改革不僅是全面推進的總體戰,更是“啃硬骨頭”的攻堅戰。近年來,我市圍繞全國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重點領域的焦點問題,推動網上行政審批改革步入深水區。
簡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是行政審批改革中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針對投資項目建設工程領域長期存在的堵點、痛點、難點,近期,我市連續出臺“串聯改并聯”“聯合踏勘”“多圖聯審”“多規合一”等10項審批提速措施,優化形成了“企業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服務通用流程圖”。
這一改革一舉將投資建設總審批時限,由過去的110-170個工作日大幅縮短至60-75個工作日。
在此框架下,我市形成了工業、交通、水利、房地產、社會辦醫、社會辦學等重點領域的“1+8”流程圖體系,大刀闊斧地簡化了32項審批環節,并將這一制度固化,同時公布在全市政務服務網上,與群眾和企業“面對面”。
“‘1+8’改革對企業有著重大利好,這既是行政審批的效率大變革,也是我們企業的效益大提升!”一位長期從事建設領域投資的開發商說。
其實,在網絡運轉、數據奔跑的背后,更醞釀著一場市委、市政府堅決推動的“刀刃向內”的深刻變革。
曾主持過行政審批改革課題的市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閆建教授認為,這場各級、各部門共同參與的簡政放權大行動恰似利劍出鞘——“刀刃向內”剜去的是權力臃腫的沉疴頑疾,提增的是輕裝前進的審批效率!
近年來,我市網上行政審批改革始終循著“清權-核權-配權-減權-曬權”的權力約束線路圖,并且漸次卻又不容置疑地鋪開。通過發布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權力運行流程圖、權力事項登記表4張清單,大刀闊斧地將9300多項市級行政權力精簡為3500多項,減少三分之二;分12批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50%以上。
最終,這一改革呈現的直接效果是:全市行政審批效率提升50%以上!
一場放管結合的治理提升:
城鄉全域實現“好辦事”
“太方便了!”11月24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物業公司職員劉小波,坐在辦公室電腦前登錄重慶政務服務網,輕松發起了特種設備(電梯)使用登記的檢驗預約。兩小時后,質監局工作人員來電跟他約定了現場檢驗時間。
劉小波指著全市政務服務網首頁“全渝通辦”的主題理念說,“方便、快捷就是‘好辦事’!”劉小波告訴記者,以前要辦理這樣的審批事項,必須先跑質監局申請資料,再跑審批大廳申請預約,不來回跑上幾趟根本辦不下來。
如今在我市,無論是主城區還是相對邊遠的渝東南、渝東北各地,城鄉群眾只要在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登錄全市政務服務網辦理審批事項。
“全渝通辦”是我市網上行政審批改革的目標,利用重慶的簡稱“渝”,諧音為“全域通辦”,即充分發揮直轄市和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體制優勢,在重慶8.24萬平方公里全域實現審批事項“城鄉一體、一網聯通、同城通辦”,網上政務服務城鄉無差別。
“全渝通辦”的極大便利背后,是市、區縣、鄉鎮、村“四級縱向貫通、橫向全面聯通”的網上行政審批構架在作為強大支撐——隨著這個網絡平臺不斷向基層延伸,我市將努力實現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區縣”的目標愿景,并形成“線上可以網絡辦事、線下可以就近辦事”的線上線下一體行政審批新格局。
簡政放權之后,如何實現放管結合?如何才能鞏固那些重大的改革成果?
全市政務服務網絡平臺,成為固化簡政放權成果和推進放管結合的重要路徑,也是一場從“能辦事”向“好辦事”演變的質量變革。
事實上,我市網上行政審批已有10多年歷史。然而,曾經全市30多個市級部門就有100余個行政審批系統,有的一個部門就多達20多個自辦審批系統;所有區縣、開發區家家也都有行政審批系統。
同時,全市各條塊之間審批業務標準五花八門,群眾辦事遭遇“進多家門、看多張臉、蓋多個章”的困頓,甚至存在一些農村基層群眾“難辦事辦不了事”這樣城鄉辦事便利度不均衡、基層行政審批供給不充分的現象。
破除“行政壁壘”,拆掉“權力圍墻”!
我市網上行政審批改革以來,以“打破部門封閉、融合業務系統”為突破,陸續關停或整合了區縣和市級獨立建設的審批系統,構建起覆蓋38個區縣、2個開發區(兩江新區、萬盛經開區)、34個有審批服務市級部門的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將各部門獨立運行的“審批小流程”整合為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審批大平臺”,基本實現全市政務服務“全域一張網、審批一標準、監管一系統”。
與此同時,我市實施市、區縣、鄉鎮三級所有同類審批內容的事項名稱、事項編碼、申報材料、權力類型4個要素完全一致的“三級四同”標準化改造,并于今年10月,將全市535項市行政審批事項、342項區縣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標準化改造并上線運行,初步實現標準和規范統一的目標,使群眾在重慶全域“能辦事”。
“只有標準化才是全渝通辦的‘語言’!”一位資深行政審批工作人員認為,“三級四同”的標準化改造本身,就是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一場優化服務的理念創新:
“健康體檢”保障“辦成事”
在位于市政府辦公廳3號樓全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指揮中心的電子大屏上,一個個代表不同繁忙程度的圖標在交替閃爍,一批批剛上線的審批事項在滾動翻屏,一組組顏色醒目的數字在不斷刷新……
昨日,城口縣巴山鎮立新村村民陳萬奎,在家里發起了跨區縣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許可的申請事項。幾乎在陳萬奎用鼠標點擊確認鍵的同時,指揮中心的大屏就彈出了他的申請信息——這意味著,群眾或企業只要發起申報,相關信息和流程就進入了監察視線。
效能監管,是政府確保政務服務全程暢通、利企便民的有效治理方式。
我的審批事項走到哪兒了?這是改革前,很多辦事群眾發出的疑問。對于群眾來說,審批流程剛一啟動,就如同“網海茫茫,不知所蹤”。而且,這不僅是群眾辦事的“堵點”,也是行政審批監管部門的“難點”和“痛點”。
在直轄市扁平化管理體制下,行政管理有著快速、直接的優勢。但在“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下,這種體制優勢同樣需要進行“新動力變革”。
這個“新動力”在哪里?
近日上線運行的全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指揮中心效能監察系統,就給這場必需到來、必然到來的“動力變革”找到支點。
這個效能監察系統借助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電子大屏上實時、準確顯示著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在網上奔跑的速度和進度,以及全市所有實體辦事大廳的實時視頻場景,使這個100余平方米的指揮中心仿佛派出了無數前沿陣地的“監察尖兵”,安上了“千里眼”“透視鏡”,從而跨越地理空間和行政層級的限制,將重慶全域所有審批事項一網打盡、全程監管!
網絡深處有銳眼。站在這張大屏前,一位市級部門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這給所有審批部門形成了無聲的壓力,也給提升行政審批水平、優化政務服務效能帶來了無形的動力!
該系統的技術支撐單位浪潮集團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浪潮集團集中了該公司的全國優勢兵力在重慶集成創新、全力攻堅,終于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實現了以“全市一網”為核心的政務效能監察系統上線運行。
行政審批不僅要有,更要越來越好。因此,效能監管既是一場科技創新、理念創新,更是對黨的十九大精神關于質量變革理念落實在重慶大地的積極實踐。
為充分發揮效能監管作用,指揮中心還引入“全健康周期體檢”理念,對審批事項進行全流程、全要素在線跟蹤監管,迅速定位行政審批中的“堵點、難點、痛點”。
那張電子大屏如同X光機,將重慶全域每一件審批事項的“五臟六腑”通體掃描,可及時發現行政審批中的“病灶”,由此準確診療“病因”、解析“病因”,并為后期督辦和精準追責開出“處方”。
同時,市政府辦公廳建立了“日掃描、周調度、月通報、季分析、年考評”工作機制,以及首問負責、投訴問責、倒查追責的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責任追溯體系,并對政務服務實行服務方式完備度、服務事項覆蓋度、辦事指南準確度、在線服務深度、在線服務成效度“五度”效能監管,確保群眾“辦成事”。
登上新鄭市政務服務中心二樓,迎面就是約300平方米獨立的咨詢輔導區和自助服務區,辦事群眾取得咨詢號后,各審批單位會在第一時間派出工作人員開始“一對一”服務。這便是我市以“放”為先,以“管”為要,以“服”為本,堅持“放、管、服”三輪驅動,全力構建政務服務新環境,通過改革給群眾帶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記者昨日了解到,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人社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對比,我省將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統一審批標準,簡化審批手續,規范審批流程,優化流程,明確時限,制定審查工作細則,公布服務指南和流程圖。
近兩年來,鶴壁市圍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黨的建設制度、司法和社會體制及城鄉一體化等方面,突出破解發展難題,聚集改革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強化機制保障,以啃骨頭精神狠抓改革落實,改革工作總體進展順利、態勢良好,行政審批標準化等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就商丘市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史根治指出,要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李克強要求行政審批“萬里長征圖”變“百里”】在去年考察廣東給行政審批“萬里長征圖”打叉后,李克強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提及這張長4米、走完流程需799天的審批圖。
經研究論證,國務院決定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以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等形式設定的面向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審批事項已清理完畢。
在9月24日舉行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與會人員聽取了省政府《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
在9月24日舉行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與會人員聽取了省政府《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
再砍掉一批審批中介事項;再砍掉一批審批過程中的繁文縟節。
據介紹,2016年1月1日,鄭州市將建成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效能監察等為一體的網上辦事大廳。老百姓再辦事,有望只需要在家里動動鼠標就可以了。
明年元旦起,居住在鄭州的群眾再辦事,有望在家動動鼠標就能搞定。而所需要的資料只需要輸入系統一次,全市各個辦事機構都能使用。這將是鄭州市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新的成果。
8月6至7日,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戚建莊一行到我市,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進行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永志陪同調研。
本屆政府將簡政放權作為改革“先手棋”,承諾將國務院部門正在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再減少1/3。新京報記者在8份督察報告中看到,督察組發現的一大問題就是地方簡政放權“含金量”低,部分基層政府反映對下放的審批事項“接不住”。
國家發展改革委17日宣布,已印發《關于清理規范涉企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的通知》,將全面清理涉及企業、與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收費,廢止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服務收費政策,嚴格規范中介服務機構收費行為。
《通知》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收費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價格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發改委表示,通過以上收費政策清理和收費行為規范,一方面將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將推動行政審批前置事項大幅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