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16:13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我們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有多次論述,黨建網微平臺和您一起學習。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由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說,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九大通過的新黨章中,加入了這樣的話:“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系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息息相關。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是深藏在中華文明優良傳統中的政治傳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深入人心的古語,正是其深層次寫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是中國共產黨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一貫要求。習近平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習近平告誡全黨,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在分析人士看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正是這一重要思想在新時代黨的基本方略中的生動體現,也是在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中堅持黨性和人民性高度統一的生動體現。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指出
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是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同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同人民打成一片是我們永遠保持艱苦樸素作風的重要保證。
——2016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今天,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我們黨就必須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擁護和支持作為力量源泉,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16年11月11日,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堅信,中國人民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
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11月15日第5版文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記者:劉少華;《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3日第14版文章《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作者:孫大海;《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
轉載請標注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總監制/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王玥芳 制作/付天
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題為《抓住世界經濟轉型機遇 謀求亞太更大發展》的主旨演講。
過去的1800多天,中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他一往無前的決心和擔當起了關鍵作用,被媒體描述為“具有開創性”。如今,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習近平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同大家熱情握手、親切交談,代表們紛紛向總書記問好。握手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回到隊伍中間,準備同代表們合影。
題:溫暖的力量 感人的瞬間——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道德模范代表側記 17日上午9時30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親切會見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17日在京舉行。17日上午,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暖意融融,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精神飽滿、笑容洋溢。
11月17日,新華社推出長篇人物特寫《習近平:新時代的領路人》。文章共1.2萬余字,其中有不少關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故事和細節。一起來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極大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
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在聽了報告后說:“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習近平把中國帶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新時代,新征程。這片熱土,有理念相通的志向,有擁抱合作的意愿,也有情同手足的情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浩蕩長河,在同當今時代的激蕩中煥發新的光彩。
11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越南、老撾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在APEC峴港會議上高舉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旗幟,力推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倡導亞太伙伴關系精神,發揮了“主心骨”作用。
13日下午抵達,14日下午離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老撾進行國事訪問,在首都萬象停留25小時。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萬象國家會議中心會見老撾總理通倫。11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萬象國家會議中心會見老撾總理通倫。
各位觀眾,這里是位于湄公河畔的老撾首都萬象主席府。主席府外道路上,千余名當地民眾揮舞中老兩國國旗,數百名身著盛裝的老撾各族人民載歌載舞,喜迎中國貴賓。
會見后,習近平和本揚共同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外交部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合作的協議》的簽署。
讓-皮埃爾·拉法蘭:一個國家需要通過一個領導人來展現,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習近平主席非常高效地扮演了國家領導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