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07:37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 李金磊)10月份中國經濟表現如何?明年中國經濟走勢怎樣?下一步房地產市場如何發展?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了10月份中國經濟數據,并回應了一系列經濟熱點問題。
資料圖:正在參加校園招聘的大學生。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10月份中國經濟表現如何?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記者注意到,就業、物價等指標表現較好,但也有部分指標有所放緩。
具體來看,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完成了1191萬人,已經超額完成了年初1100萬人的預定目標;1-10月全國CPI比去年同期上漲1.5%,處在年初制定的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之內;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0%,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3%,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10月份部分指標回落,為何還說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回應稱,一些數據月度之間出現了小波動,但是總體上、多維度觀察,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生產需求總體保持比較穩定;就業持續向好;物價總體穩定;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劉愛華認為,從上面四個方面來看,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持續發展,為更好地完成全年預定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繁忙的廈門集裝箱碼頭。(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如何看待明年中國經濟走勢?
下一步經濟運行走勢會怎么樣?劉愛華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前10個月的國民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態勢。目前支持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因素在累積增多,主要表現在供給、需求和預期三方面。
具體來看,一是供給體系的質量持續改善。先進產能在加快,落后產能逐漸退出,關系到下一步發展的優質供給也在較快增長;二是需求潛力逐漸釋放。今年以來,一方面各部門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另一方面注重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同時鞏固外貿回穩的良好態勢,形成了內外需求聯動的良好格局;三是市場預期持續向好。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是51.6%,已經連續15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
對于明年中國經濟的走勢,劉愛華認為,不管是從供給方面、短期需求方面來看,還是市場預期方面,明年完全有可能保持平穩增長。
劉愛華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明年經濟的判斷也不能就增速談增速,從經濟發展的更大邏輯來講,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前景和潛力都有非常堅實的基礎。明年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是完全有可能、有條件的。
資料圖:北京一處正在建設的樓房。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下一步房地產市場如何發展?
數據顯示,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302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增速比1-9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0258萬平方米,比9月末減少882萬平方米。
劉愛華表示,自去年四季度“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以來,70個大中城市的15個熱點城市的房價同比和環比漲幅都出現了回落,9月份的環比全部下降或者持平;同時,同比漲幅多個月持續回落。三四線城市出現類似特點,環比漲幅也在回落。這體現了去年以來房地產調控取得的成效。
“目前房地產去庫存確實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果。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10%以上,房地產投資目前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房地產銷售態勢平穩回落。”劉愛華稱。
對于下一步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態勢,劉愛華認為,最近很多熱點城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大了對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的新試點。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占比有非常大的提升。房地產市場供給的改善和投機性需求的抑制,將帶來供需的繼續改善,房地產市場下一步能夠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市場,它同我們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相連,生活在其中的人群,沒有人能夠置身于外。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著關于房子的悲喜和無奈。2017年以來,史上最嚴重的政策調控帶來房地產市場的轉型與重構。
住有所居,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夢想。要實現這一夢想,需要做的工作可不少:要在房價出現過快上漲時及時調控,讓房地產市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要盡快補上住房租賃這一短板
在樓市調控持續加碼的背景下,熱點城市樓市進一步降溫,平抑房價預期基本實現。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樓市調控難以動搖,長效機制亟待跟進。
在9月份一線城市房價普遍下調之后,10月份樓市數據延續了慘淡景象。10月份,北京二手房住宅簽約6162套,在國慶長假影響下,二手房住宅簽約套數在2014年2月后連續43個月創出新低。
防控房地產市場泡沫風險,這一政策導向從年初說到眼下,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全國各地出臺樓市相關政策已經接近180次,力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一年。在頻繁、堅決的調控政策背后,中國樓市的走向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自去年9月底以來,從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的“五限”到“購租并舉”“租售同權”,已有超百城市發布150余次樓市調控政策。在輪番政策影響下,十一假期期間,以一線城市為代表的全國熱點城市房價持續降溫。
只有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長效機制,才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
新房有樓盤國慶期間“零成交”,二手房有業主再次降價售房。
新房有樓盤國慶期間“零成交”,二手房有業主再次降價售房。
自去年“9·30”樓市政策落地以來,房地產調控收緊已持續一年,迄今為止,全國已有超過100個縣級以上城市跟進。
加碼調控增量、鼓勵住房租賃實屬必然。分析認為,市場將逐漸從單一的住房購置走向租售并舉。
調控及信貸政策密集出臺的背景下,也確實改變了市場對未來的一些預期,多重因素下,導致了周一地產股的集體跳水。
全方位封堵任何炒房的可能性,從而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房地產去投資化趨勢愈加明顯。
監管層在“金九銀十”這一傳統樓盤銷售旺季發布新政,釋放出樓市調控不放松的強烈信號——“哪里房價上漲明顯,調控就指向哪里”。
與去年“十一”假期前后全國多座城市接連限購或升級限購政策類似,全國多座城市近日接連升級樓市調控,“最嚴限售加上房貸利率上浮”似乎成為新一輪的樓市調控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