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14:33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中工網重慶11月13日電(記者竇菲濤)2017年第三批“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今天在重慶市啟動,媒體采訪團一行30余人將于13日至17日深入航天、造船、汽車、先進制造業等行業采寫大國工匠故事。
這是自2016年以來針對大國工匠群體的第六批媒體集中采訪活動,也是2017年以來的第三批集體采訪活動。
2016年4月,全國總工會、國家網信辦聯合啟動了“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旨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活動啟動至今,已經開展了5次集中采訪活動,采訪團足跡遍布山東、上海、遼寧、湖北、安徽、廣東等地40多個城市、100多家企業,采訪報道工匠典型100余人,推出原創報道400多篇,在微博開設的官方話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引起廣大網民特別是職工的強烈反響。
全總宣教部負責人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為我們開展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也指明了努力方向,要把宣傳工匠人才、弘揚工匠精神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相結合,激勵廣大職工向先進典型學習看齊,真正使活動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
近日,記者自清豐縣總工會獲悉,清豐縣積極開展“清豐工匠”選樹工作,并從中擇優推薦作為“濮陽工匠”候選人。截至目前,清豐縣通過單位推薦、技能考核、專家評審等程序,已初步申報“清豐工匠”候選人40名。
上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臨潁縣,有個叫“篦子張”的古村莊,這里的手工制梳技藝從明代沿襲至今,遠近聞名。1982年,17歲的梁俊峰拜在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馬秀彥門下當學徒,向其學習。梁俊峰天資聰慧,跟隨師父潛心學習,掌握了做木梳的全部技巧。藝無止境,學海無涯,在木梳制作技術日趨精湛時,他又開拓了新的雕刻題材,根雕、木雕、古典家具等藝術創作層出不窮。1985年,梁俊峰創辦了潁川大地上第一個木梳加工廠;2004年,成立了南街村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開創了代表厚重中原文化的“潁作”紅木藝術流派;2009年,創建了“天賜一木”紅木藝術收藏館;2012年,梁俊鋒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評為首屆中國木雕藝術大師。
動作嫻熟的手工點鈔、準確無誤的槍支分解結合、栩栩如生的冷拼雕刻技法、緊張有序的雙人心肺復蘇……昨日上午,鶴壁工匠·2016年職工職業技能集中大賽決賽在淇濱區新世紀廣場進行。15個工種項目、265名從預賽中脫穎而出的技術能手進行了最后的角逐,90人獲獎。
今年5月1日,梁兵勞模技術創新工作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看到的就是一張“工藝技術和技術攻關項目”明細,這是梁兵結合技術瓶頸列出的團隊今年加工計劃表。
制造業強國的標志是制造業的品牌建設。隨著中國創造的開始,來料加工的低層次生產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革,代之而起的是以自主品牌為主的生產方式。總之,通過弘揚這四種精神,擴大創新文化的影響力,必將推動中國邁入制造強國,同時也將成為加速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助力器。
這個馬車見證英國歷史,被稱為“移動的歷史博物館”。
記者代國輝報道 11月6日下午2時,劉仔才在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作關于參加黨的十九大的報告,現場座無虛席。現在,劉仔才在廣東火電陽江核島項目部任焊接教練,已經培養了200余名焊工人才。
”日前,范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樊慶勝熱情地介紹起“范縣工匠”選樹工作的基本情況。自今年10月份以來,范縣總工會經過逐級推薦、嚴格審查,在上報的30名參選者中,評選出了10名“范縣工匠”候選人,并將擇優向上一級推薦。
9月26日至28日,“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遼寧行記者團在遼寧省開展為期3天的采訪報道。2011年,沈陽市國防工會以王陽名字命名成立了“王陽勞模創新工作室”,2013年航天科工三院成立了“王陽技能大師工作室”。
日前,由德國漢斯格雅中國有限公司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設計專業委員會以及北京土成木寸顧問管理公司聯合舉辦的工匠藝術與鄉村主題沙龍研討會在美麗的平橋區郝堂村舉 ...
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今天在京召開。各行各業要向獲獎組織和個人學習,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 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為促進經濟“雙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據《每日郵報》2014年12月1日,英國工匠耗時8個月設計和手工打造了英國最大的銅制品屋頂裝飾。(網頁截圖) 據《每日郵報》2014年12月1日,英國工匠耗時8個月設計和手工打造了英國最大的銅制品屋頂裝飾。
紅木門的木工活兒是重中之重。紅木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紅木門的貴重不僅在于材料的品質,木匠水平的高低也決定著產品的質與型。他們的這種差異化和曲線路線在發展中我們紅木門企業應該取長補短,贏得未來更好的發展道路。
十九大代表回到企業后,也將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對工友們進行了宣講和傳達。在中鐵一局西安地鐵四號線項目部施工現場,十九大代表、中鐵一局五公司高級測量技師白芝勇正在為工友們做十九大報告精神宣講。
早在2004年,張光明就聽到“內部消息”說,70噸級貨車要在全路推廣,新型17型車鉤也會大量裝車使用,這會給檢修工作帶來難度。帶著這種與生俱來的韌勁,張光明愣是琢磨明白了17型車鉤緩沖裝置構造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