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4日09:18 來源:央視財經
在大多數老人的心里,對于晚年生活,他們都有著類似的愿景,那就是首先經濟上不要太拮據,生活質量有保證,甚至還可以外出旅游,多走走看看。另外在失去自理能力后,能夠有人照顧,比如住進服務好一點的養老院,不給兒女添負擔。但要滿足這樣的想法,就離不開“收入”兩個字。那么對于那些經濟條件十分有限的老人來說,究竟該怎么辦呢?
最多能拿2萬1 以房養老過上高質量生活
10月15日,家住北京,已經74歲的康錫雄正在電腦上找尋著新的旅游目的地??靛a雄是北京市第一個辦理以房養老反向抵押的人。
康錫雄夫婦的女兒多年前就去世了,老兩口除了這套房產外,沒有什么積蓄,一個月退休金加起來有7000多元,月收入看起來不少,但夫妻倆總有說不清的危機感,因此有錢也不敢花。
康錫雄不甘心戰戰兢兢地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他開始關注各種金融產品,希望能找到解決的辦法。2014年6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4年7月1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個城市首次推出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
簡單說,就是老人把自己名下的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在房屋產權仍歸老人所有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根據房產的價值,按比例每月向老人支付養老金,直到老人去世為止。老人去世后,如果已經支付的養老金超過了房產的價值,那么虧損由保險公司承擔;老人去世后,如果已經支付的養老金低于房產價值,則老人的繼承人可以選擇付款取消房屋抵押,也可以選擇將差值部分取現。其實,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運行了幾十年,它能夠把難以變現的房產,變成老人穩定的經濟收入,因此,對收入不高、自己又有住房的老人來說,能夠很好地改善晚年生活的質量。
2014年,北京開始試點以房養老反向抵押,康錫雄就搶先第一個報了名。在他看來,人不能成為資產的奴隸,資產是為人服務的,他要把自己的房產盤活,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2014年,康錫雄的這套房子評估為305萬,在夫妻倆有生之年,他們每月都會收到保險公司支付的9100多元養老金,當每月收入從7000多元變成了16000多元后,老兩口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康錫雄的家里,記者看到,現在老人吃的是加拿大小麥粉,冬天快要來了,又買了多功能的電熱鍋。
北京市民康錫雄表示:“這也是最新的東西,新產品,最關鍵的是咱們兜里有錢,說買就買?!?/p>
老兩口還算了一筆帳,以后住進養老院后,這套房子每月還能有5000元的租金收入,總的加起來一個月的收入能夠高達21000元,基本能夠支付養老院的費用。在徹底沒有后顧之憂后,兩位老人開始圓青年時期就做的夢,出國旅游,好好看看大千世界。去年,他們去了德國旅游,今年又花了六七萬元,去了北歐三國,并計劃明年去美國和俄羅斯。
康錫雄表示:“早晨睜眼就想今天怎么花錢,為什么 ?它是源源不斷地來,每月到月底就給你撥來了?!?/p>
同樣通過以房養老提高了生活質量的還有廣州的譚淑儀。譚淑儀是廣州市一位普通的老人,多年前離婚后,沒有兒女,70高齡的她獨自一人過著簡樸的生活。
70歲的譚淑儀每個月能拿到2500元的養老金。一個月下來,水、電、煤氣費用、電話費、以及米面油、蔬菜,牙刷牙膏等日用品,這些必須的生活開支就花掉了1600元左右,再加上人情往來,幾乎剩不下什么錢。
由于經濟拮據,譚淑儀家里一直保持著30年前裝修的模樣,地板和墻面瓷磚一直沒有換過,家里除了一張床和簡單的茶幾和椅子外,幾乎沒有像樣的家具,窗戶用紙糊起來就代替了窗簾。70歲的譚淑儀除了這套房產外,幾乎沒有積蓄,以后病了怎么辦?失去行動能力后誰來照顧自己?這些問題她從來不敢多想。2015年,親戚出主意:讓她把這套房賣掉,租房來住,解決資金緊張和未來養老的難題。
廣州市民譚淑儀表示:“你賣了房,沒有這個窩,到老了你去租人家的屋,但是你在人家的地方住,人家隨時要叫你走就走,到處很彷徨的找屋子,我考慮很久都是這個問題?!?/p>
譚淑儀在廣州的這套50平米的房子,市場評估價價72萬元,但她卻不敢賣,只能守著這筆很大的資產,繼續被各種擔憂困擾。
2015年底,譚淑儀拮據的老年生活突然有了曙光。她發現自己可以通過以房養老獲得更多的收入。
譚淑儀表示:“我可以有依靠,終身可以有依靠。”
譚淑儀房產在自己名下,她沒有兒女,獨身一人,這個決定自己做主就行了。辦理了以房養老后,保險公司每月向她支付1900多元,直到去世為止。譚淑儀每個月的收入也因此從2500元迅速上升到4400元,手頭寬松后,譚淑儀很快展開了她的新生活。第二個月,她就買了這臺4000多元的空調。最近十年,由于經濟拮據,譚淑儀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也沒有外出旅游過?,F在有錢了,她開始給自己買新衣服,偶爾會參加每次花費1000元左右的旅游團,感受祖國各地的巨大變化。她和朋友們玩的很開心,照了很多照片,感覺很幸福。
辦理以房養老反向抵押后,譚淑儀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她的這套房屋只是抵押給保險公司,但產權還是自己的,因此,未來她住進養老院后,這套房屋每月還能有2000元的租金收入,那時她的月收入將達到6400元,住進收費不高的養老院基本也夠用了。
譚淑儀表示:“你自己可以自理,三千多元就可以了,現在養老院我聽說都是這樣,以后就不知道,如果不能自理,我估計要四千多一些。”
從以前每月2500元的收入,到目前的4400元,未來還會達到6400元,譚淑儀覺得晚年終于有著落了。現在她經常約上自己的閨蜜,花上四五十元去喝早茶,保養身體、享受人生也成了新的主題。
像譚淑儀一樣,很多老人的退休收入并不高,因此參加以房養老反向抵押,把沉睡的房產盤活為日常的收入后,生活質量往往能得到一個質的飛躍,甚至還能解決未來住進養老院的資金難題。采訪時,記者就看到這家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正在和一些社區的老年人協會聯合舉辦各種活動。
某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以房養老項目高級專員王甦表示:“按照民政局今年6月發布的數據我們廣州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應該是154萬,老齡化率應該是在16%以上,是一個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一個城市,61萬多老人領取城鎮職工養老金,這部分養老金的水平平均是每月3000到4000元的水平,另外還有40多萬老人是領取居民養老保險,這一部分老人他們每月從社保局領取的養老金,應該是在1500元以內?!?/p>
在王甦看來,退休后收入偏低,擁有房產,但希望提升生活質量的老人,就是以房養老反向抵押的剛需群體。
王甦表示:“最多的一戶是每月領取29000多元,最低的一戶是領取1884元。人均從我們這領取的收入是9000多元每月,相當于我們廣州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1.35倍。”
但記者也注意到,這種有助于老年人提升生活質量的產品,至今只有167位老人參加。2014年,中國保監會批準了4家保險公司試點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但至今,實際向市場投放這一金融產品的,卻只有一家。
王甦告訴記者,之所以進展緩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參加的老人年齡必須在60到85歲之間,導致一部分老人不能參與。二是很多老人沒有房屋的全部產權,很難參與。三是一些家庭的子女為了繼承更多的遺產,不愿意老人將房屋反向抵押。
王甦表示 :“就是1930、1940后的老人比較突出,老人非常想做,但是子女不同意,或者子女有其它的想法,老人也會顧全孩子的想法?!?/p>
王甦坦言,目前在廣州已經辦理以房養老反向抵押的老人幾乎都是孤寡老人,而有子女的家庭,參加這種產品的是鳳毛麟角。
穩賺不賠反向抵押考驗保險公司收益能力
以房養老的反向抵押確實能夠把沉睡的房產,變成老人源源不斷的收入,提升晚年的生活質量。不過,就在2017年8月,北京就曾曝出以房養老騙局,騙子打著以房養老的名義,把老人市場價為450萬元的房產以260萬元賣出;更夸張的是,還有一位老人價值700萬元的房子僅僅以1000元就被賣給了別人。
這些騙局的出現,也給剛剛運行3年時間的“以房養老”模式蒙上一層陰影,因此在此還要提醒各位老年人一定要找正規的機構按照正規程序辦理。
廣州82歲的馮桂標老先生,退休后夫妻倆一個月收入8000多元,每個月除去2000元的生活費,大概還能剩下6000元。為了買目前住的房子,老兩口花光了所有的錢。當老人聽說以房養老反向抵押后,就希望把老房子抵押出去增加晚年的收入,征求兩個女兒的意見后,女兒們都非常支持,馮桂標很快就辦妥了手續,將價值90多萬元的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老兩口可以每月拿到3700多元的養老金。
被抵押的老房子出租后,每個月還能有2000元的租金,算下來,兩位老人現在一個月收入達到13700元左右。
現在,馮桂標夫妻倆每個月能存上一萬元左右,銀行的儲蓄增加了,他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標,和很多老人不同的是,馮桂標非常愛學習新的知識。老人家里,記者看到幾個厚厚的筆記本,上面記滿了各種菜的秘訣和做法。
老人還自己學習泡制了各種的藥酒,今年他認為自己信息不夠,和社會脫節,因此,又花了300元,報名參加老年大學的電腦班學習電腦。現在,82歲的馮桂標每天都在在家里打開電腦,給76歲的老伴講講這個世界的新變化。
住房養老反向抵押雖然能幫助老人提升生活質量,但老人去世后,繼承人究竟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重新拿回房產呢?為此,記者在保險公司總部找到了反向抵押的精算師王妍,她告訴記者,以房養老反向抵押是微利運行,目的就是為了向老人提供更多的選擇,因此,繼承人只需要向保險公司償還已經支付的養老金,支付很低的利息,就能取消房產抵押。
他們的費用很低,利率也只有5.5%。她還告訴記者,和國外不同的是,如果抵押的房產未來升值,那么升值部分的收益也歸老人的繼承人所有。同時以房養老反向抵押產品,還能幫助老人的家庭抵抗房價下跌的風險。
王妍表示:“比如說我打個比方,這個房產我們已經向老人支付了100萬,但是未來這個房產只價值了50萬,其實我們保險公司做這塊是虧損的,這部分不需要由老人繼承人承擔,這部分由我們保險公司自行承擔?!?/p>
保險公司的獲益空間只有5.5%左右,但卻承擔了老人長壽的風險以及未來房價下跌的風險,那么,保險公司的帳究竟又是怎么算的呢?董事長李傳學告訴記者,目前,這一產品還在初期發展階段,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后續產品來提高利潤。在廣州,記者就看到幸福人壽正在聯系、考察各種類型的養老院。
某保險公司以房養老項目高級專員王甦表示:“我們的客戶群體越來越大了,以我們一家的力量照顧不了這么多老人的時候,我們會和這些機構聯合。”
目前,南京、蘇州、大連等城市開始紛紛邀請幸福人壽進入當地市場,在這些城市看來,這不僅能向當地的老人提供更多的養老選擇,同時外部保險資金流入這些城市,也能對當地經濟發展有幫助。比如:一個城市有1萬名老人參加以房養老反向抵押,每名老人每年平均領取5萬元,那么,20年的時間里,1萬名老人就能給當地城市帶來100億元的現金流。
中國是全球人均擁有住房最高的國家之一,以房養老反向抵押不僅能切實幫助老人提升晚年生活質量,同時也會衍生出更多更好的養老產品,但面對目前推廣過程緩慢的情況,李傳學也認為,還有很多傳統觀念需要轉變。
某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學表示:“我們167單,90%多都是屬于孤寡老人,沒子女的容易接受以房養老反向抵押,但是真正有子女的,他有房產不給子女的話,子女這一關是很難通過的。”
半小時觀察:推廣以房養老 尚需細化規定
今天的節目我們看到,“以房養老”這種新型養老模式的推出,讓幾位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僅提升了質量,也解決了未來住進養老院的費用難題,應該說,它符合社會進步過程中人們多元化的需要,是對現有養老方式的一種補充。不過運行3年來,在國內推廣面依舊很小,根據保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國申請以房養老的共有78人59戶,最終辦理完所有流程的為47人38戶。
這一創新養老模式遇冷的原因,除了傳統觀念很難改變之外;保險公司不能分享房屋增值收益,卻要承擔老人離世當年房價下跌的風險,這是大多金融機構對以房養老參與并不積極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這一現狀,相關具體規定還應進一步細化和補充,以減輕雙方的觀望情緒。只有這些難題都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以房養老”才能真正成為普通民眾養老的一種放心選擇。
9月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單,建信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公募FOF(基金中基金)獲批。
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繼正海磁材和九陽股份之后,首商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又現養老金身影。
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繼正海磁材和九陽股份之后,首商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又現養老金身影。除了進入二級市場,養老金投資思路以穩為主,在債券、網下新股配售、定增及可轉債配售方面持續發力。
市場高度關注的養老金投資A股終于有了最為明確的消息,8月19日九陽股份半年報顯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值得注意的是,這A股歷史上,加上稍早的正海磁材,基本養老金首次現身上市公司十大股東名單。
上周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首現正海磁材、九陽股份兩只中小創股被市場熱議,有投資者認為,由于關注度的暴漲,不排除周一兩只個股沖高的可能。
券商中國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全市場目前1700億左右的養老金到賬規模,社保基金理事會自行管理約600億規模,委托給管理機構的有1100億。其中,股票類資產配置規模為150億左右。”
孤立地解讀“事業單位人員違紀將影響養老金”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將之置于事業單位獨特的職務職級系統中,才能充分梳理清楚其前因后果及權責關系;也只有將之還原到全社會共同打造立體防腐屏障的大背景下,方可真切意識到它的必要性和公共價值。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迎20年來最大改變——個人賬戶2016年記賬利率從往年平均2%-3%的水平統一大幅提升到了8.31%,高于當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
近期,上海、內蒙古宣布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至少已有8個省份提高了這一標準。其中,多個省份明確提出,有條件地區可在全省統一調整的基礎上自行提高基礎養老金。
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發展,三支柱模式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共同趨勢:第一支柱政府兜底的公共養老金;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個人稅延養老金,自愿參加。
記者日前獲悉,地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的工作逐步推進,中部某省有望調500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鹄硎聲顿Y運營,在目前7個省區市的基礎上,此舉將使養老金委托投資合同總金額增至4000億元以上。
養老金已悄然進入股市。在4月25日舉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工作正有序推進。
昨日,人社部舉辦一季度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今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平均水平為5.5%,但具體到每一位退休人員身上,實際調整水平會有差異。
2萬億元規模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即將分批投資運營,點燃了證券投資管理機構的熱情。
種種跡象顯示,養老金入市的步伐越來越近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評審結果出爐,共有21家機構入選。對于養老金入市的時間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曾透露,年內將組織首批委托省份與社?;鹄硎聲炗喓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