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17:4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國外政要、專家學者和媒體持續關注中共十九大,認為中共十九大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國際地位穩步提升,意味著中國將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各國期待與中國在多領域加強合作。
歐洲議會議員、歐洲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主席喬·萊恩表示,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未來中國的發展目標與綱領,以民生為本、改革為綱;著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與環境,深化經濟結構與市場改革;肩負更多的責任,維護世界和平與秩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將深化經濟改革,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歐盟對此表示熱烈歡迎。中歐之間有很多潛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合作領域,雙方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夯實合作基礎,拓展合作領域與渠道。
柬埔寨副首相賀南洪表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中國各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成功與發展為世界各國經濟穩定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基礎設施、人文交流、投資貿易等各領域發展,實現了與亞、歐、非各國的共贏。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中央對外部部長黃平君表示,中共十九大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越中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同為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正在推進各自革新和改革開放事業。在這一背景下,鞏固和發展越中傳統友誼,促進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既是兩國的歷史使命,也是保持各自穩定與發展的客觀需要,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表示,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使得大多數專家學者和政策顧問的判斷和預測都難以跟上中國發展的腳步。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中受人尊敬和有影響力的一員,在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芮捷銳認為,亞洲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亞洲新秩序正在形成。澳大利亞未來的安全和繁榮必須依靠亞洲,要加強與中國全方位的緊密關系。
澳大利亞珀斯美國亞洲中心主任戈登·弗萊克認為,中共十九大非常成功,它向世人證明中國政治非常穩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非常穩固。
匈牙利漢學家、羅蘭大學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伊姆雷·豪毛爾表示,中國的治國理念、國際擔當、人民生活福祉的提高令人欽佩,由衷贊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這一判斷。伊姆雷·豪毛爾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各國已經實實在在地看到,中國不僅自己在發展,更是同愿意搭車的國家一起發展。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信中國有能力與其他國家一起推動落實。
贊比亞前外交部長弗農·姆旺加表示,中共十九大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未來5年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贊比亞真誠地祝賀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所取得的成就,期待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保加利亞保中商業發展協會首席代表白克偉表示,保加利亞和中國是傳統的友好國家,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中東歐的“16+1”合作,正在取得積極成果。中共十九大將為中保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更多機遇。
埃塞俄比亞駐塞內加爾使館外交官納乎姆表示,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全體中國人民,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維護國家的統一安定,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才選拔、管理、黨組織建設、打擊腐敗等方面,中國共產黨具有獨到的優秀經驗,值得包括埃塞俄比亞在內的很多非洲國家政黨和政治家學習。
塞內加爾國際問題專家蘇萊曼·法勒表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理論、與時代保持同步的黨。擁有8000多萬黨員,卻能保持從上到下的高度統一與紀律性,各種大政方針可以持續順暢地運行,這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難能可貴的。希望騰飛的中國和崛起的非洲可以手挽手加強合作,共同邁向發展中國家齊頭并進的新未來。
《烏克蘭之聲報》記者泰緹雅娜·帕紹娃認為,在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后,中國人民的日子更好了,生活水平明顯提升。這與中國共產黨近年來的努力息息相關。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指引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經濟日報記者 陳 博 關晉勇 崔瑋祎 翁東輝 翟朝輝 蔡 淳 田曉軍 郭 凱 陳果靜)
” 弗蘭科潘曾在9月初參加了在中國廈門舉辦的金磚國家峰會,并在大會上見到了習近平主席。弗蘭科潘高度贊揚了中國對環境可持續發展所做的承諾,并稱中國對環境的態度將在今后減緩氣候變化中起到關鍵作用。
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外軍學員對中共十九大非常關注。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一盛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為了來參加中共十九大的報道,傳遞回第一手的信息,《信息報》高級記者理查森·詹森·保羅輾轉近60個小時才到達北京。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2016年單位GDP能耗、用水量比2012年下降17.9%、25.4%,主要污染物減排效果顯著,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有了重大改變。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譚浩俊認為,改革開放是中國求真務實的正確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近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經濟繁榮,更帶來了人民富裕,不僅豐富了物質生活,更豐富了精神生活,不僅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更讓中國人挺直脊梁。
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征求意見稿)》。網絡安全審查制度的出臺是中國建立完善網絡空間安全保障體系的關鍵步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在秘魯利馬出席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深化伙伴關系 增強發展動力》的主旨演講,向世界彰顯中國信心和戰略定力,對世界尤其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堅持互利共贏,打造全球命運共同體,不僅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也將為世界經濟釋放出巨大需求。
另一個重要的發展發現是,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像美國和英國在工業化時期在開放中選舉,他們發展的策略和作為社會發展機制相似。注:本文根據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雙周論壇”學術研討會(2016年第1期)——“亞洲政治發展,比較研究視野下的中國思索”發言整理
從古至今,南海的航行始終是暢通無阻且安全自由的,從來沒聽說過任何受阻。但近些年來,“貌似公允”的南海域外大國——美國卻對南海的興趣日漸增濃:2008年,美國以“莫須有”的理由,挑起了“無暇”號事件,無端指責其航行自由受到中國“威脅”。每年在南海要通過4萬多艘各類船舶,除了偶遇海盜襲擾外,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美國船舶受到攔阻。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新常態”隨之成為帶有中國特色、具有世界影響的耀眼概念。外媒紛紛將焦點對準了中國發展的動力—— “隨著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出爐,中國即將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點,它的基礎源于中國球迷的殷切期望。“中國正加速改革”,改革仍是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德國財經網的報道如此斷言。
在馬蘇德·薩塔爾·汗看來,兩會也體現了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的理念,包括加快改革步伐、落實依法治國、加強黨員自律、持續反腐戰役。2005年中泰建交30周年之際,李桂雄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支持下,與央視合作投資,成立了泰國第一家中文電視臺——泰國中文電視臺。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2015年新年到來之際,許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海外華僑華人表示,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令海內外中華兒女倍感驕傲,海外華僑華人將全力支持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經濟發展是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系統作用的結果,其中制度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具有與西方不同的文化,實行與西方不同的制度,走的是與西方不一樣的發展道路,這樣的“文明沖突”使得中國的發展必然引起西方一些國家的疑慮乃至“遏制”。
2013年,中國開局良好,經濟平穩向好發展,社會治安良好,廣大人民生活水平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鑒此,中國要加大外宣力度,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使他們認識到中國的發展對他們來說是機遇,而不是挑戰。
“他們走了,帶走了數不清的戰利品和刺耳的嘈雜,留下了巨額利潤和無數垃圾——他們是中國客。韓國與中國地理位置鄰近,具有十足的現代感和優良的購物環境,因此,近幾年來成為許多中國人出境游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