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07: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從“國家”到“強國”,一字之變深意何在?
新華社記者李柯勇、徐壯志、郝方甲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一個“新提法”引人注目: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此前,類似表述中的提法一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從“國家”到“強國”,一字之變內涵深刻。多位十九大代表認為,這一變化折射著更高的目標、更強的自信,也呼喚更昂揚的斗志。
什么是“強”?
“‘強’,內涵很豐富。自上世紀50年代首提‘現代化’以來,我們黨對強國目標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經歷了一個標準不斷提高、內涵不斷拓展的過程。”十九大代表、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謝春濤認為,以往一提“強國”,人們首先想到經濟實力,而現在,綜合國力的內涵大大擴展了。
他注意到,十九大報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前的定語中,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基礎上增加了“美麗”,充分證明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假如污染很嚴重,很難說就強起來了。”
謝春濤說:“報告還提出,到那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這也是個了不起的指標。過去是‘先富帶后富’,后來是縮小收入差距,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就意味著不僅絕對貧困消失,相對貧困也將大大減弱。”
來自基層的代表分別從切身感受出發,談論著“強”的內涵。
“一個強國,必須能給人民提供好的健康保障。人民健康就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十九大代表、湖南省保靖縣遷陵鎮昂洞村醫生田蕊說。
“強國,就是在科研領域沖擊世界巔峰,從追隨者向領跑者轉變。”十九大代表、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說。
“強國,就是要讓全世界對中國的工業制造、建橋修路等都豎起大拇指。”十九大代表、中國中鐵科工集團九橋公司焊工王中美說。
十九大代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工作隊隊員楊娜說:“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要在硬實力和軟實力上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放在歷史維度與世界坐標上來看,由“國家”到“強國”的一字之變意義重大。
十九大代表、《中國日報》總編輯周樹春說,自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不僅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而且真正進入一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將意味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實現。
為什么能“強”?
102歲的焦若愚是年齡最大的十九大代表。“黨把發展目標從‘國家’提升為‘強國’,說明我們具備了向更高更強目標加速邁進的信心和能力。”他說,“我入黨81年了,親眼見證,不管什么時候,黨都是時代進步和偉大斗爭的領導者。”
十九大召開前夕,一部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脫貧為原型的電影《十八洞村》上映。十八洞村地處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這里首次提出“精準扶貧”。
十九大代表、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說:“2014年至2016年,全州實現脫貧35萬人,進入減貧人口最多、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群眾增收最快的時期。黨領導下的發展奇跡,讓我們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充滿信心。”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國家發展取得輝煌成就,成為人們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最大的信心之源。從震撼世界的脫貧速度,到飛速延伸的高鐵,從“超級稻”到“天眼”、航母下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以及領先世界的量子通信、人造“太陽”……一個個奇跡般的工程,支撐著中國“強起來”的步伐。
謝春濤認為:“過去這5年,得到發展的不僅是國民生產總值,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得到了全面發展。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
周樹春說,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已經有能力有把握提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十九大代表、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認為,我們黨成立96年以來,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救國,完成了。第二件大事,興國,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有好的基礎了。第三件大事,強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這個目標。第三件大事還在做。
他說,十九大報告把原來我們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的目標,提前到2035年,叫“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往后15年的目標就更高了,叫“強國”。“而且這個強國,我認為是走在世界最前列。”
“強”的呼喚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話擲地有聲。
這些話,引起王中美深深的共鳴:“為了實現強國夢,需要每個中國人付出努力。對我自己來說,就要把鋼梁焊接做成精品,這樣才是一名真正的大國工匠,才對得起胸前的黨徽。”
“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十九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余靜說。
謝春濤說,必須心存憂患意識,居安思危,知危圖安。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盡管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按人均算比很多國家都差很多。要縮小這個差距,非超常規努力不能解決。
孟祥飛說,盡管我國超算在運算速度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從世界運算速度最快前五百強整體實力,以及超算關鍵元器件的研發看,我們還存在不少短板。這就需要超算人不斷學習、突破,用新的技術和創新來支撐超算。
堅守山村20多年的村醫田蕊看到,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短缺、醫療設施設備缺乏,鄉村醫療體系建設與完善的路還很長。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
多位代表表達了共同的心聲: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字之差,卻需要我們百倍的努力。
原標題:從“國家”到“強國”,一字之變深意何在?
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18日在京透露,到2020年,我國力爭實現在軌航天器數量超過200顆,年發射30次左右,超越歐盟,基本到達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27日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三步走”的戰略,最終在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要實現中國成為制造強國。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務實地推動制造業強國的建設,這里面包括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制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
上升至國家戰略的《中國汽車強國發展戰略》正在制訂之中。近日來自業內的消息顯示,這份“汽車強國戰略”不久之后可望正式落地。這份戰略規劃具體將涉及哪些內容?
作為一名在軍營生活近20年的復員轉業軍人,我在“八一”節當天讀到習近平總書記在23年前創作的七言詩《軍民情》詩作,倍感親切。在慶祝“八一”這個光輝的日子里,回望人民軍隊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品味跌宕起伏的恢弘歷史,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詩作,倍受感動,深受啟迪。
據臺媒報道,有陸客在花蓮用餐時,疑因等太久跟老板起爭執,結果陸客表示不吃了,要求店家退錢,老板霸氣大喊,“出去,把錢退給她,強國人有什么了不起。
12月9日,李長春同志新書《文化強國之路——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新書揭幕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上午十點,河南首發揭幕儀式在鄭州中原圖書大廈新華書店舉行。其中,所選的講話和談話絕大部分為第一次公開發表。
海洋展望:背海而弱,向海則興。中國位于亞洲大陸東部,瀕臨西北太平洋,是陸海兼備的大國,既有廣袤的陸地國土,也有遼闊的海域。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華夏文明的內涵講求和諧、內斂,中國建設海洋強國走的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關鍵期,中國共產黨做出“兩個階段”“兩步走”的戰略安排。黨的十六大提出,緊緊抓住21世紀頭20年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伴著雄壯國歌和熱烈掌聲,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中華民族走出苦難、中國人民實現解放,有賴于一支英雄的人民軍隊;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生活,必須加快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中華民族走出苦難、中國人民實現解放,有賴于一支英雄的人民軍隊;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生活,必須加快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后,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19日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談到網信人才建設時,強調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方案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誰能想到,當年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的那顆83公斤重的人造衛星,在美國人眼里竟然成為檢驗國家安全和生死存亡的一場新競爭的開端。中國已經是互聯網大國,擁有數億網民,擁有一批令人稱羨的IT精英、創業英雄,擁有眾多實力不凡、潛力巨大的互聯網企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劉賜貴指出,未來國家海洋局將從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推動海洋強國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