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十九大時光】強化第一動力 鞏固戰略支撐

                2017年10月23日19:2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5034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創新,必須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必須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必須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必須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必須培養造就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創新成就讓世人矚目

                  “黨的十九大報告氣勢磅礴,振奮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明確提出了我國在新時代的總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偉大的號召,極大地鼓舞了我們每個中國人。應當說,這是有史以來中國人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也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從未達到過的美好境界。”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在倪光南看來,過去的5年中,中國創新成就令世界矚目。“在我熟悉的網信技術領域中,一是中國的‘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性能躍居世界第一,二是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迅速發展,其服務即將覆蓋全球。這不僅表明中國的網信技術能趕上發達國家,而且表明中國完全有能力營造自主可控的網信生態系統。”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創新稱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倪光南表示,鑒于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因此在這個領域創新的作用更加突出,更需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倪光南對未來滿懷信心。(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

                  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14所首席專家邢文革:

                  培養高水平創新團隊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確保到2020年,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這是軍工人的行動指南,向軍工人明確了要求,給軍工人下達了任務,為軍工人吹響了號角。”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14所首席專家邢文革說。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作為國家軍工電子信息領域的排頭兵、領頭羊,是國家經絡體系的構建者、國防和國家信息安全的基石,是網絡信息體系理所當然的責任者。中國電科14所與國家同齡,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經過68年的發展,所里雷達技術也由跟跑到并跑、領跑,并將朝著引領行業發展,達到國際領先的目標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從事軍事裝備研制的科技人員要牢牢把握這一核心目標,在今后的雷達研制中時刻牢記“聚焦打仗”,將這一理念貫穿雷達研究、設計、制造、保障的全過程,將繼續秉承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感,在落實國家利益到哪里,軍事力量就到那里,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力量,建設一支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大軍隊過程中繼續貢獻力量。只要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總指揮遲軍:

                  心無旁騖才能拼搏創新

                  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總指揮遲軍所在的北斗三號第一顆、第二顆衛星試驗隊,正奮戰在大涼山深處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試驗隊集體收看了大會盛況,“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作的報告后,我備感振奮。”遲軍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工作。具體到北斗導航衛星研制領域,遲軍介紹,這5年來,我們懷揣著“創人類航天文明,鑄民族科技豐碑”的堅定信念,用較短的時間形成了覆蓋亞太地區的區域服務能力,一舉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正式運行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技術體制,國際首創由地球靜止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中圓地球軌道三種軌道衛星構建的混合星座,國際首創短報文通信特色服務……“目前,全球組網的核心關鍵技術也已全部攻克,正向‘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這一目標進軍。”遲軍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創新型國家的論述為航天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發出了號召。”遲軍表示,科技工作者唯有心無旁騖,才能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創新,認真完成好所承擔的每一項任務,才能不負這個偉大時代和歷史的重托,才能實現我國航天技術領域的新跨越,為科技強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遲軍信心滿滿。  (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

                  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

                  發揮基礎研究的源頭創新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這是對今后中國科學界的期許,中國科學家群體應該對世界科學作出最原初的引領性貢獻,未來的中國科學研究應該更加注重全新知識、全新技術和全新科學思想的創造和提出。”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表示。

                  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加快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解決制約發展的關鍵和瓶頸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在世界科技經濟競爭中占據主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劉靜說,在室溫液態金屬物質科學與技術探索方面,他作為國際上該領域較早探索者,率先發現30余項全新的液態金屬基礎科學現象與效應,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材料、流體、軟物質及剛體機器的認識,被認為是觀念性突破和重大發現。

                  劉靜說,堅信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發揮基礎研究的源頭創新作用,著力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將極大提升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  (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

                  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一名農產品加工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激動,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表示。

                  現代農業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產物,是以產后加工、保鮮、物流和相關服務業為主體,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的新型業態,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涵和標志,在我國已經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未來30年,我國農業將迎來以營養健康為己任的農產品加工業井噴式高速發展的黃金階段。

                  戴小楓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發展現代農業出路在融合、重點在加工”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們努力實現“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的四增目標,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多要素聚集、多主體培育、多支撐的體系建設。

                  戴小楓說,我們要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現代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村經濟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可靠的技術、產品、裝備、工藝和服務,作出我們科技工作者應有的歷史貢獻。(經濟日報記者 常 理)

                  滿懷信心建設海洋強國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科研人員于濤:

                  再過兩個月,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科研人員于濤將隨船出征西太平洋附近水域,開始為期數月的科學考察。那里有地球上目前已知最深的海溝,最深處達11034米,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海洋科學家前赴后繼。雖然海上生活非常枯燥,但于濤卻信心滿滿。“建設海洋強國,是國家在認識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這讓于濤深受鼓舞,“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能靠自主創新來實現。這些年,我國海洋光學新技術與新裝備在國家各類經費支持下取得了很大進步,一批有重大影響力的成果陸續涌現,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于濤認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更多科技支撐,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科技資金投入比例,集中力量在國際前沿領域有所突破。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作為一名海洋光學的科研工作者,于濤如今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

                文章關鍵詞:建設創新型;軟物質;于濤;支撐;北斗導航衛星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戰略目標

                  顧學明: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國發展階段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發展質量取代發展速度成為未來發展的第一要務。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來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習近平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楊潔篪,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等參加會見。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經濟界人士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更進一步凸顯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當前政策體系和經濟工作中的地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河南全省各地干部群眾熱烈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

                  伊川縣委書記李新紅說:“伊川縣將深入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大產業扶貧和金融扶貧力度,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更大成效。與會同志一致表示,堅決擁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門峽落地生根。

                • 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向著偉大目標奮力前行——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10月19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黨委書記董小社(右)查看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情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在河北雄安新區臨時黨委委員、籌委會副主任于振海心中重若千鈞。

                • 清華數學教授喊停奧數課:題目我都不會做

                  “這么多年來,我們為減輕學生負擔采取了許多措施,中心環節是減少授課內容、縮減課時,其中普通高中物理等科學課程首當其沖。朱邦芬建議,對報考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的學生,增加相應的選考科目,這樣既不會增加報考普通高校學生的負擔,也有利于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

                • 中國預計從2024年開始進入高收入階段

                  從歐美發達國家所顯示的經驗可見:隨著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以要素驅動為主的增長必須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增長。

                • 新華社評論員:吹響建設科技強國的時代號角

                  在歷史新征程上,讓我們高揚夢想的風帆,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驅動中國巨輪贏得世界科技強國的新榮光,開創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境界。

                • 業內談河北規劃:只是一廂情愿

                  上述專家表示,一部分人口和單位被保定承接,所必須直面的問題是,如何化解保定市建設用地和水資源的矛盾。按照這一規劃,以北京為中心,河北省重點布局呈現了兩翼發展的態勢,即西南方向以保定和石家莊為一翼,東南方向以廊坊和唐山為另一翼。

                • 科技部明確2014年主要推進十大重點任務

                  王志剛要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好2014年科技工作,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抓宏觀、謀全局。會議安排了分組討論,與會代表認真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并對萬鋼的工作報告、黨組一號文件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aaaaaa视频免费看| 浪货一天不做就难受呀| 激情艳妇之性事高h|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免费在线黄色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日韩欧美卡一卡二卡新区| 四虎comwww最新地址|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麻豆一二三四区乱码|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www动漫|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啊公交车坐最后一排被c视频|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二三高清|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色在线|亚洲| 久久久夜间小视频| 欧美性猛交xx免费看| 国产97在线视频|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天天摸日日摸人人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97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在线观看xxx|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没带罩子让他玩儿了一天|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天堂资源地址在线官网|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