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10: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韓潔、安蓓、劉羊旸)黨的十九大新聞中心21日下午舉行第四場記者招待會,十九大新聞發言人郭衛民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介紹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理論創新引領五年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何立峰說,十八大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從經濟增長看,過去4年經濟年均增長7.2%,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年均超過30%。預計今年6.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將順利實現,并能爭取更好的結果,經濟總量將超80萬億元;從發展質量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實現了需求結構“消費超投資”、產業結構“三產超二產”,最終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從人民生活看,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4年年均1300萬人以上,今年前9個月新增1097萬人;4年脫貧5500多萬人,今年將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可望降到4%以下,基本完成580多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五年來,黨中央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經濟發展長周期和全球政治經濟的大背景出發,做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了新發展理念,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堅持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作為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審時度勢形成了經濟政策框架,可以說是方案謀劃科學合理,推動實施有力有序,社會反應積極熱烈,矛盾化解波瀾不驚,發展預期持續向好。這套經濟政策框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成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
有記者問,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如何化解這一矛盾?
何立峰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帶有全局性、歷史性的變化,對黨和國家的許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當前我國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在經濟方面主要表現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升、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等。下一步要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在不同時段、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深入研究深層次原因,及時提出應對之策和解決方案,逐一加以解決,促進經濟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加快建設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
在回答關于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發展問題時,何立峰說,近幾個月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組建了高效精干的黨工委管委會,邀請頂尖專家團隊推進新區規劃設計,構建相應政策框架,推進雄安新區和北京市區、北京新機場間高鐵等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對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今年底前北京市級各大機關及部分市屬行政部門等將率先啟動搬遷?;浉郯拇鬄硡^建設也邁出實質性步伐,目前已形成區域規劃初稿,正抓緊征求意見。港珠澳大橋建設加快推進,爭取今年年底基本具備通車條件。
客觀全面看待民間投資增速放緩
在回答有關促進民間投資問題時,張勇說,十八大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連續超過60%,最高時達到65.4%。非公經濟已成為穩定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創造了80%左右的就業、60%左右的GDP、50%以上的稅收、近70%的境外投資。當前,要客觀全面看待近兩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速放緩、占比下降現象。在民間投資較為集中、對市場反應較為敏感的制造業和房地產領域,投資增速下降較快,是當前影響民間投資增速的主要因素。民間投資增速雖然比前幾年有所下滑,但投資總規模還在繼續增長,而且參與投資的領域越來越廣。下一步將針對“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投向哪”等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機制,持續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
引導各類要素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
針對記者關心的經濟“脫實向虛”問題,張勇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在國內外市場相對疲軟、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背景下,社會資本出現了“脫實向虛”和企業“棄實投虛”的現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引導資本及各類要素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下一步要聚焦結構性供需失衡這個主要矛盾,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補齊發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給,推進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實施創新驅動、轉換發展動能,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努力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
推進中國鋼鐵工業由大做強
針對記者提出的鋼鐵去產能問題,寧吉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在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上不斷取得新進步,在“做大”上有了很大進展,滿足了現代化建設需求,但也確實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去產能,特別要防止違規違法產能死灰復燃,使供給與需求相匹配。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通過加強技術改造、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品質量,把中國鋼鐵工業由大做強。
改善營商環境便利外商投資
針對媒體反映的有關外資撤離問題,寧吉喆說,近年來,中國吸引外資一直居世界前列,但外資企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中國要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做更大努力。中國利用外資政策會更加開放、更加公平、更加便利。下一步,要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堅持實行備案制為主的外資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提高投資便利化。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實現合作共贏。通過健全保障機制、創新服務方式、提供引導和規范等舉措,促進國際產能合作。
三位代表還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其他問題。32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了記者招待會。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6日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張勇:剛才講到實體經濟在改革開放近40年中得到了快速發展,實際這其中發展最快的是民營經濟。
民間投資是一個和“錢”相關的話題,需要用資金來說事兒。那民間投資跟農民工返鄉創業這種需求資金的事業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民間投資在脫貧攻堅戰中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記者在基層采訪時發現,現在官商“勾肩搭背”的少了,但一些民營企業找有關部門辦事,除了“彈簧門”、“玻璃門”和“旋轉門”這“老三門”外,又多了個“沒門”。
就近年來考察和參與區域政府招商的經驗來看,民間投資毋庸置疑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國家提出簡政放權、提升服務的力度在不斷加強,只要堅定走轉型、走創新的路子,堅定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信心,民間投資的信心將會不斷提升。
對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來講,融資難題一直是成長路上的一塊絆腳石,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又該怎樣破除呢?昨天,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民間投資新觀察”系列報道第二集《別讓融資瓶頸擋住“錢”途》。
民營企業要發展壯大始終繞不開一個字——錢,流動的資金對企業來講就像是人身上的流動血液,一旦失去了補給,喪失了活力,企業就會“生病”,甚至倒下。沒有融資,就談不上投資。對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來講,融資難題一直是成長路上的一塊絆腳石,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又該怎樣破除融資瓶頸,以促進民間投資呢?這是一家鄭州的動漫公司,動畫發行覆蓋了北美和歐洲,連續六年被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今年初他們策劃了一部520集的大制作,您看動畫人物已經草繪完成,可是因為缺乏啟動資金,企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民間投資新觀察(二):別讓融資瓶頸擋住“錢”途
可見,只要堅定走轉型、走創新的路子,堅定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信心,民間投資遇到的就不是“三座大山”,而是“金山銀山”??梢哉f相對于國有控股企業投資,民間投資更代表著社會資本的投資活躍度,往往成為觀察中國經濟活力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8月5日,在洛陽市吉利區,由民營企業河南萬眾集團公司總投資27億元的熱電聯產燃氣電廠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洛陽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2.2%,高于全省7.8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82.6%,高于全省4.3個百分點。
從7月中旬開始,國家發改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成立督導組,對民間投資體量大、同比增速下降較快和近期民間投資增速滯后的省(區、市),組織開展重點督導。財政部要會同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抓緊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情況專項檢查,推動降低企業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記者7月4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財政部要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抓緊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情況專項檢查,推動降低企業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召開促進民間投資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電視電話會議,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發展動能進行了全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指出,發展改革系統要緊緊圍繞引領經濟新常態、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省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省民間投資主要投向二、三產業,投資行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二者合計投資4962億元,占全省民間投資的86.3%。其中,制造業投資2523億元,增長15.8%,占民間投資的43.9%;房地產業投資2439億元,增長18.8%,占民間投資的 42.4%。
前不久,省發改委再次向社會推介了400個重大項目,除了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領域的項目外,還增加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項目總投資38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