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10:19 來源:環球網
連日來,習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所作的報告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矚目、深切關注和持續高溫,外國首腦、政要人士、全球媒介、華夏兒女、網絡空間等均贊譽中國過去五年的成就顯赫,充分肯定中國的現狀定位,熱議著中國未來走向,普遍反映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員令和宣言書。海量輿論的核心關切點在于“中國道路”目前走得怎樣,下步如何走、以何種方式走及走向何方,這些宣傳、交流與評論無一不在總書記報告中能夠找到準確的解答或得到合理的解釋!
引領新時代,“中國道路”波瀾壯闊,@所有人,你我倍受鼓舞,但需凝心聚力。2017年10月,坐標于人類歷史長河的時間節點,黨的十九大報告以立意高遠、與時俱進、氣勢恢宏的態勢宣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已經實現了歷史性變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和實踐再次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指引中國今后的發展之路,科學精準判斷形勢,制定了具體的路線圖,提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闡明了基本方略,描繪了宏偉藍圖,體現為民的宗旨和發展的使命。
我們進入了新時代啦!“中國道路”的發展震撼心靈、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億萬網民倍受榮幸和自豪,在“身份”和“角色”變化之時,但更要清醒地看到新變革所帶來的新希望和新要求,于是就有了@所有人的提倡,這就需要不斷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思想層面上與十九大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中國道路”奔跑中不落伍、不掉隊,凝心聚力,同心同向,這不僅是當下及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一項首要的政治任務,也是與每個有中華傳統血脈相通者事業與生活上息息相關的大事!
踐行新思想,“中國道路”浩大廣闊,@所有人,你我只爭朝夕,必需砥礪前行。放眼當今世界,形勢復雜多變,有的國家動蕩不安,有的國家后勁不足,而在短短幾十年,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外國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創造中國奇跡最核心的密碼。俄羅斯《獨立報》評論:“通過帶領中國走向前所未有的繁榮富強,中共證明了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的優越性。”因此,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創新與踐行特定時期的新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取得偉大成就,指引著中國邁上了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是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成果的集中展示,是一個凝聚全黨智慧、順應人民期待、指引發展順暢的行動指南和精神力量。
新時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導引新航向。“中國道路”方向把握必須由偉大的思想和理論來指引,過去的5年,來源于實踐的新思想,8個明確,14個基本方略,7個戰略等等,無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務實的理論根基,也無不與廣大干部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有力彰顯了我們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力。每個中華兒女都是這一偉大成果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都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未來的建設者,這就迫切需要@所有人在今后行為層面上能及時、正確、準確地理解新思想、認識新思想和踐行新思想,讓理論的新飛躍,來應對時代的新課題,找準實踐的新路徑,以確保在“中國道路”的走向不偏、不斜,直達目標地。
開辟新征程,“中國道路”高歌猛進,@所有人,你我時不我待,更需壯志在胸。海外研究者表明,正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帶領了中國人民立足中國自身歷史和國情,創造性地發展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路順暢,走向現代化的進程。黨和國家事業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兩個發展階段的新征程中,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四個偉大”艱巨任務中,一定不會一帆風順,前行的路上依然有“荊棘叢生”,但有黨的堅強領導,有新思想的正確指引,有全國上下的頑強奮斗,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前景光明。
奮力走好新長征,不愿落下一個人。科學理論指導是開辟正確道路的前提,但人民選擇才是形成正確道路的根本,今后的三十多年里,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且還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任重而道遠,這就亟待需要@所有人在精神層面上要堅定信心,永葆斗志,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將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堅定不移地緊跟著黨沿著“中國道路”不斷奮進!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中國道路”由中國人民選擇,并根植于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道路的實踐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是檢驗道路性質和方向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這在習總書記的報告中“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得到了充分契合!@所有人,既是提議,也是倡導,相信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和激勵下,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將始終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思想上、行為上和精神上促成心心相印、脈脈相通的良好態勢,形成各項事業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凝聚成為砥礪“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實現的強大精神力量,讓“中國道路”越走越寬闊!(作者凌曉明為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渴望治理方式的迭代創新,而中國道路的探索和成就,恰當其時地激蕩起世界新的思考 被稱為“站在世界地圖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世界的關注中勝利閉幕。
塞爾維亞總統、執政黨進步黨主席武契奇說,塞爾維亞在很多方面想效仿中國。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中國道路也必將為人類帶來更多智慧啟示,為世界帶來更多切實福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治標到治本,目標意識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四個全面”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內在邏輯。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中國道路最根本的保障和特色,就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從歷史進程看中國道路的獨特性,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道路之所以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跟蹤研究,彰顯出自身的世界意義,是因為它包含了許多創新性內容。中國道路為當今世界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釋放了而且仍在不斷釋放強大的正能量。
中國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是一條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現代化中國道路的開辟,并非是為了超越西方道路,而是在于揭示現代化之路不是只有西方道路一條,最根本的目標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故而,我們可以判斷,本次G20峰會應該會是一期中國經濟道路的推廣課,中國改革經驗的傳授課,中國理論自信的普及課,而且我們是無私地與人分享和交流的。
一戶一人從事農家樂、一戶一畝產業基地、一戶一棟宜居的安居房……“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立志要在江西率先脫貧“摘帽”。視頻中,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思考向幾百位聽眾講述了他心中的中國道路: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幸福。為了中華文明的復興,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抗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國道路的特色體現在不同方面,這里談談其中三個方面: 中國道路具有獨特秉性。
今天,中國發展的成功,已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國際影響,源于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從北京汲取靈感”,堪稱一種國際現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非同尋常的國際影響就是一個突出的標志。
會議指出,“走轉改”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代中國的鮮活實踐,是新時期我國新聞戰線的一次重大實踐創新。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中新社及北京、上海、廣東黨委宣傳部負責同志發言。
盡管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提出過“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但關于中國模式的話語權一直沒有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近來,一些人唱衰金磚國家,中國模式又無形中承載著證明新興國家發展模式合理性的時代重任。
“如果阿富汗有機會重新選擇的話,一定會走中國式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