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10:21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在持續發展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經濟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至6.9%的區間。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穩定的格局更加鞏固,新的動能更加有力,好的態勢更加明顯,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和獲得感明顯增強,為完成全年目標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經濟發展韌性明顯增強
“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在持續發展。”邢志宏說。
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速連續九個季度運行在6.7%至6.9%區間,發展的韌性明顯增強。
從就業看,今年經濟增長比較平穩,經濟增量繼續擴大,經濟結構調整使吸納就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推進,積極就業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就業成為我國經濟運行當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萬人,全年1100萬的新增城鎮就業目標即將提前完成。
從物價水平看,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漲幅是2.1%,也屬于溫和上漲。
從國際收支看,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長,經常項目保持順差,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外匯儲備連續八個月增加。
“我國經濟結構也在調整優化,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邢志宏說,從產業結構看,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7.8%,比第二產業快1.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8.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在工業領域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呈現加快增長態勢,工業技術含量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從需求結構看,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4.5%,比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高出了31.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第一驅動力的作用。投資結構繼續優化,投資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后勁,補短板、調結構、強弱項,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發揮。
此外,隨著三大戰略深入實施,四大板塊良性互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效應在進一步增強;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活力潛力持續釋放,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新的服務不斷涌現;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發展的可持續性增強。
消費驅動增長模式更鞏固
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表明消費驅動經濟增長模式更加鞏固。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我國一直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創新宏觀調控,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適度擴大總需求,深入發掘內需的潛力,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潛力,使整個經濟增長從過去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局面轉變。”邢志宏說。
從2014年到2016年,消費已經連續三年成為我們國家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今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兩位數的增長與上半年和去年同期都持平;特別是9月份增長10.3%,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去年9月份有中秋節的影響,基數是比較高的,但今年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還是比上個月加快了。
“現在,居民消費的持續升級,新的商業模式的快速興起,加上消費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都有效地激發了消費的潛力。”邢志宏說。
從消費品類來看,升級類的商品銷售增長比較快。前三季度,增長最快的是體育娛樂用品,同比增長17.4%,家具類同比增長13.3%,化妝品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中西藥品類、醫療保健類等用品的增幅都在12%以上。
從消費形態來看,服務型消費的空間比較大。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今年暑期電影票房同比增長了30%,最近連續三個季度中國居民出游的意愿都保持在80%以上。城鄉住戶調查統計資料也顯示,在居民消費支出中,居住類、教育文化娛樂類、醫療保健類的消費都是兩位數增長,而且比重在不斷提升。
實現預期發展目標有支撐
邢志宏表示,當前,支撐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在不斷積累增多,下一階段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還將持續發展,全年有望更好實現預期發展目標。
首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實體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基礎在夯實和加強。今年以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拓展新領域、豐富新內涵,推動實體經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三次產業都是在調整中發展,在轉型中升級,整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在穩步提升。
其次,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在大力實施,市場活力在不斷地激發。創業創新的蓬勃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力度,不斷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效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
再次,我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需求潛力進一步釋放,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宏觀調控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適度擴大總需求,在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的同時,注重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鞏固外貿企穩向好態勢,形成了內外需求聯動發展的格局,有力地提振了市場信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值得一提的是,在“擠水分”后,遼寧在全國的GDP排名,從之前的第10名下滑到14名,排在了中部省份安徽的后面。三甲之后,上海、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海南、廣東的名義增速也位居前10。
遼寧之前的數據存在較大“水分”,2016年擠掉了“水分”。
2016年,許昌市GDP完成2353.1億元,同比增長8.8%,GDP總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許昌市2016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63.8億元,同比增長17.2%,投資總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
2016年,許昌市GDP完成2353.1億元,同比增長8.8%,GDP總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許昌市2016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63.8億元,同比增長17.2%,投資總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目前公布數據的28個省市中,北京、上海、黑龍江GDP增速與全國持平,山西GDP增速低于全國水平,剩余24省GDP增速均高于全國。重慶、貴州前三季度成績單依然亮眼,目前在公布省份中GDP增速排名前兩位,增幅超過10%,其中重慶增速10.7%,比上半年增速高0.1,貴州增速與上半年持平,達到10.5%。
2016年第二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日前發布,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第二季度總體地價為3715元/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85個城市同比上漲。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廈門、合肥、張家口、珠海9個城市的地價增速都超過了10%,上海最高,達到了21.46%。
來自深圳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總額57778.90億元,增長15.6%,比廣州同期高出將近3個百分點。
與普通家庭過日子一樣,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國家穩增長、保民生更得“精打細算”。財政部分析,財政收入增幅低于年初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201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低于年初預期。
啤酒子行業中看好行業龍頭青島啤酒,未來有望從橫向和縱向擴張以避免行業低增速帶來的業績下滑目標價65元,“買入”評級。惠泉啤酒:我們看好燕京啤酒控股的國內二線啤酒公司惠泉啤酒的國企改革及重組預期,目標價30元,“買入”評級。
野村證券今年2月份新上任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博士3月19日表示:今年和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仍然比較大,野村的預測是今年GDP的增速6.8%,明年是6.5%。但如果這次債券置換探索下來屬于比較好的路徑,那么對降低經濟當中的風險是有很大的幫助,對改善銀行資產質量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這將對就業產生哪些影響?大學生就業將有哪些改變?
記者2月4日從三門峽市統計局獲悉,2014年,該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接近萬元大關,達到9979.1元,比上年增加1053.1元,實際增長10.1%,增速居全省首位,從增速看,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9和0.7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降全球經濟在2015年和2016年的增速預期,指出全球增長趨勢基本符合預期,但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將有顯著差異。與2014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相比,IMF在當天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中將2015年和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分別下調0.3個百分點至3.5%和3.7%。
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是我省目前全力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隨著匯豐、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去年,服務業外商實際投資33.9億美元,服務業領域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占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
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是我省目前全力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隨著匯豐、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去年,服務業外商實際投資33.9億美元,服務業領域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占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