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15:51 來源:光明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 大型成就展——特色體驗展區 現場見聞⑦】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特色體驗展區“網絡扶貧”專題區(李政葳/攝)
光明網 李政葳
“通過互聯網平臺,使我有了一技之長,不但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還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通過網絡,我帶動了更多貧困人口創業、就業,使他們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因為電商這個行業是沒有丑與美的,只要有頭腦、有信息、有思維,在這個領域一定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網絡科技特色體驗展區的“網絡扶貧”專題區內,贛州市寧都縣對坊鄉廖竹生、贛州市寧都“勵志園”創始人曾北方這兩名殘疾青年通過一段視頻,講述著他們通過“農村電商工程”脫貧致富的故事。他們是8500萬殘疾人的代表,也是網絡助力脫貧的典型。
事實上,網絡扶貧,不止表現在“農村電商工程”這一方面。去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的《網絡扶貧行動計劃》中提到,網絡扶貧目標實施“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五大工程,到2020年,網絡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建立起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實現網絡覆蓋、信息覆蓋、服務覆蓋。
觀眾在“網絡扶貧”專題區現場體驗(李政葳/攝)
網絡覆蓋工程。過去“要致富、先修路”,現在“要致富、先通網”。互聯網架起了信息高速公路,隨著電信普遍服務深入實施,寬帶進村、信息入戶填補了城鄉“數字鴻溝”,為貧困群眾打開了連接世界的新窗口。
網絡扶智工程。“互聯網+教育”讓山溝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慢慢拉近城鄉教育的差距,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展區內,一段1分鐘的視頻講述了在線教育為三沙市永興島帶來的紅利:“在三沙市永興島上有二十幾名兒童,永興學校的建立讓他們能夠跟同齡兒童一樣圓了上學夢,智慧課堂讓外面的世界觸手可及,互動直播讓全國老師直接走進三沙課堂,家校互動讓家長實時了解學生在校的點點滴滴,線上教研、學業測評、虛擬實驗、綜合評價、線上圖書館、網絡學習空間、云端學校,正在全面改造三沙市傳統教育……”
展區現場展示河北省武邑縣“扶貧跑步雞”項目(李政葳/攝)
信息服務工程。扶貧開發貴在精準,精準的關鍵在信息化,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識別、精準推進、精準推出,從而事半功倍。“扶貧最終要的是精準,那就要求我們對貧困戶的識別要精準,干部的管理也要精準,確確實實的獲得了收益,提高了獲得感。”視頻上,贛州市寧都縣長勝鎮黨委副書記、扶貧口袋書App開發者鄭勤這樣說。
網絡公益工程。互聯網公益讓互聯網企業、網民和貧困群眾共畫同心圓。京東、中國電信等大型網信企業,發起成立網絡公益扶貧聯盟,構建起人人參與的網絡扶貧大格局。“扶貧跑步雞”“蒼溪紅心獼猴桃”“饒河黑蜂蜜”,在展臺沙盤上展示著京東電商精準扶貧的三個典型案例。以扶貧跑步機為例,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河北省武邑縣,針對貧困家庭試點推出了“扶貧跑步雞”項目,京東提供免息貸款,交由扶貧辦提供已建檔立卡、征信記錄良好的貧困戶進行散養,養殖6個月、達到100萬步才可上市銷售,每只雞收益30至40元,每期養殖戶均增收3000至4000元以上,近千戶貧困戶因此受益。
展區內,一張全國網絡扶貧態勢圖頗為醒目。該平臺通過對互聯網海量數據采集、匯聚、挖掘和分析,可以動態反映網絡扶貧行動的新情況、新變化。參觀者現場可以點擊自己關心的省區市的網絡扶貧情況。
觀眾體驗普天智慧養老安全照護平臺(李政葳/攝)
中國互聯網絡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6.7%,規模為 2.01 億。城鄉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提升,但城鄉差距仍然較大,農村互聯網市場的發展潛力依然較大。
了解到,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的貧困村,電商服務通達鄉鎮,帶動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效益明顯,網絡教育、網絡文化、互聯網醫療幫助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和就業能力,有效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切實打開孩子通過網絡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網絡就業創業改變命運的通道,顯著增強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為脫貧摘帽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互聯網,不斷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發展,讓貧困群眾“逆襲”不再是夢。
戳鏈、掃碼,走進“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
網上展館入口鏈接:dlfj5.cctv.com
網上展館二維碼:
重慶市人口最多、三峽庫區移民任務最重的萬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這樣的嚴峻現實:庫區蓄水后,人多地少,土地質量不高,發展農業難度大,萬州要發展必須減少農村人口、加強城鄉統籌。
當不少農村家長為孩子念書涌向城里;城市家長為孩子上重點校、買“學區房”趨之若鶩時,山東章丘市已經連續多年實現了“零擇校”,還拿下了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稱號,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高出山東省平均數近40個百分點……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起消除65人以上的班額,通過3至5年的建設,逐漸讓城鎮學校班額趨于合理。
自2012年3月份以來,平輿縣以接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檢”、“省驗”為契機,強化政府主導,堅持城鄉統籌、普惠為民的原則。
近年來,淅川縣堅持把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首,堅持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問題優先解決的思路,不斷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在改善各學校辦學條件的同時,有效地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近段時間,記者通過深入調查,發現我市臨潁縣縣直學校與鄉鎮學校教育發展極不均衡,兩極化現象凸顯。
財力有限,資金緊張,師資匱乏,理念落后,教法陳舊……目前,為打破城鄉教育不均衡的種種瓶頸,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破冰”之旅。
原標題:問題導向改革 敢于觸及利益 自從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把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以來,歷屆三中全會文件,卷卷都有力透紙背的“改革”。再如關于財稅改革,公報指“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原標題:問題導向改革 敢于觸及利益 自從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把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以來,歷屆三中全會文件,卷卷都有力透紙背的“改革”。再如關于財稅改革,公報指“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