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09:5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實施減稅降費 讓企業輕裝上陣
自2013年以來,國家稅費改革以減稅降費為主基調,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小微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內生動力,讓企業輕裝上陣,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一、普惠性減稅降費,企業全面受益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復雜局面和多難抉擇,以及財政收入增長放緩、支出繼續剛性增長的趨勢性變化,出臺包括營改增改革,完善稅收優惠體系、清理規范收費基金等政策措施。特別是營改增,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以此為企業減稅減負,換取了企業蓄勢創新、轉型升級的持久動力。
營改增作為普惠性減稅政策的代表,是近年來我國實施的減稅規模最大的改革措施,也是本屆政府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2013年8月,在實施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的基礎上,試點地區擴大到全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前,試點行業范圍已覆蓋“3+7”個行業。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又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4大行業納入試點范圍。
“營改增”試點改革的減稅主要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擴圍,二是轉型,三是稅制轉換。擴圍減稅是指因增值稅抵扣范圍擴大而帶來的減稅。“營改增”試點改革全面實施后,增值稅征收范圍實現了最大化,抵扣范圍相應擴大,相應降低了原增值稅納稅人的稅負。轉型減稅是指在轉向消費型增值稅過程中而實現的減稅。我國于1994年開征增值稅時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即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進項稅不允許抵扣。自2008年以來逐步將設備類固定資產進項稅納入抵扣范圍,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改革全面實施后,隨不動產業納入增值稅征稅范圍而將不動產類固定資產進項稅納入抵扣范圍,從而實現了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的徹底轉變。隨著固定資產進項稅全部納入抵扣范圍,增值稅稅基在縮小,轉型減稅效果在體現。三是稅制轉換減稅。稅制轉換減稅是指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帶來的減稅。為了順利推進本次改革,支持經濟發展,“保證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是本次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在稅率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服務業成本投入的特點,相應設置了兩檔低稅率(6%和11%),同時輔之以“過渡期”政策等多種方式,實現總體減稅。
從納稅人來看,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原增值稅納稅人受益于“擴圍”和“轉型”,是本次“營改增”試點改革的最直接的受益者,增值稅稅負只降不增;對于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而言,其減稅幅度取決于投入產出比、產出(服務)和投入所適用的稅率以及其供應商增值稅納稅人類型等因素。對小微企業,營改增試點政策明確,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實行簡易計稅方法。由于大量服務業企業都屬于小規模納稅人,由營業稅下依照5%稅率和含稅價計算應納營業稅額,改為按3%征收率和不含稅價計算應納增值稅額。在增值稅條件下稅率、稅基同時下降,優惠最為明顯,這些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約40%。因此,大部分小微企業營改增后實現減稅。據統計,截至目前僅全面實施“營改增”已累計減稅1.7萬億元。
二、小微企業是減稅降費的重中之重
小微企業是就業巨大的容納器,事關中國經濟的活力與繁榮,是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是近年來稅收政策重點。截至目前,國家共出臺近80項稅收優惠政策,尤其是2013年以來,新出臺了近70項稅收優惠政策,覆蓋企業整個生命周期。
扶持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擴圍,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從2萬元提高至3萬元,受益面覆蓋眾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自2010年起,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稅負為10%。此后,國務院不斷擴大政策適用范圍,將減半征收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逐步提高至6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50萬元。
在狠抓現有政策落實的同時,采取減稅、定向降準等手段,近期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激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將金融機構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政策范圍由農戶擴大到小型、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享受免稅的小額貸款額度上限從單戶授信10萬元擴大到100萬元。將小微企業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兩項政策優惠期限延長至2020年。
科技型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細胞”,促進自主創新、推動全社會創業創造的作用明顯,適應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科技型小微企業不僅能夠享受小微企業的政策,還可享受科技創新方面的專門稅收優惠政策。目前,國家不斷完善以支持高科技研發和產業化為主,覆蓋創業投資、創新主體、研發活動、成果轉化等創新全鏈條,采取低稅率、減免稅等直接優惠與加計扣除、加速折舊、稅前抵扣、延期納稅等間接優惠方式相結合的支持創新發展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體系。主要包括: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鼓勵設備更新;加大企業重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稅收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實施;進一步擴大允許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范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稅收優惠政策,允許遞延納稅;進一步放寬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適用條件。
小微企業一攬子稅費優惠政策的落地生根,充分發揮了其促進就業引導創業的杠桿作用,切實減輕了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壯大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實力,增強了小微企業發展活力。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受益于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不斷擴圍,約有1500萬戶次小型微利企業享受了稅收優惠,減免所得稅近700億元,近3年來的減免稅額平均年增長率達38%。
由大象融媒主辦、七里河畔承辦的“小微企業與實體經濟主題論壇”強勢來襲。一場小微企業主的年度PARTY,一場突破與壯大的財富盛宴即將拉開序幕……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命題下,我省正在用新的探索進行作答。
4月3日,記者從河南省國稅局和地稅局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4年,河南省小微企業享受各類稅收優惠60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最重要的是效率,在如何提高效率這一課題上,民生銀行有自己的獨到經驗。(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瑋) >>點擊進入《金融者說》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松祚分析,降準釋放的可貸資金是否能夠真正流入到實體經濟要取決于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和信貸政策。
12月13日,由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與河南省金融辦、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上海紋銀產業基金、鄭州銀行聯合承辦的“2014互聯網金融河南峰會及股權投資專業培訓”活動在鄭州舉行。
“雖然享受到減稅政策,但是政策利用并不到位。孫進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企業每年綜合稅負下降了3%,每年節省幾十萬元稅費,可用于研發和擴大生產。除了減少稅費,簡政放權也為中小企業注入活力,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掀起創業熱潮。
根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今年共有18家城商行,6家農商行發行了小微金融債
根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今年共有18家城商行,6家農商行發行了小微金融債
討論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上市門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部署促進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讓困難家庭孩子擁有美好未來,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為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萬眾創新,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決定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前三季度,中國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2645億元,同比增長12.74%。
海外買家拖欠賬款、資金鏈緊張、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困擾著國內很多進出口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中國信保貿易險業務總監徐新偉表示,外貿企業應高筑風險“防火墻”,要積極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有效防范和降低海外風險,減少和規避損失。
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強調,要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每個有創業意愿的人都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我發展的精神在群眾中蔚然成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