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19:27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社成都10月13日電 (岳依桐 安源)記者13日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簡稱研究中心,下同)獲悉,截至目前,2017年研究中心共繁育大熊貓30胎,成活42仔,大熊貓繁育數量創歷史最高。
2016年年底,研究中心對列入今年繁殖計劃的大熊貓加強了發情前期的飼養管理,供給營養充足和平衡的食物的同時,增加大熊貓活動量,增強大熊貓體質,從而促進大熊貓發情。
2016年12月15日,海歸大熊貓“蘇琳”順利完成發情配種,正式拉開研究中心2017年大熊貓繁殖的序幕。今年5月20日,大熊貓“茜茜”在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產下2017年全球首對雙胞胎大熊貓寶寶。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說,今年研究中心大熊貓繁育數量創歷史最高,說明研究中心繁育技術的成熟。“從技術方面來看,今年研究中心改善了激素監測方法,激素監測效率及頻次都大幅提高,從而使大熊貓配種時機更為準確。”
據介紹,2017年研究中心大熊貓發情率及配種率達到95%,受孕產仔率達到87%,幼仔成活率達到95%。這是攻克大熊貓繁育“三難”以來,大熊貓繁殖技術的又一提升。“特別是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順利產仔,是中國大熊貓科研保護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張和民說。
10月13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36只2017年新生熊貓寶寶分別在雅安碧峰峽基地、臥龍神樹坪基地亮相。5月20日,大熊貓“茜茜”在雅安碧峰峽基地產下2017年全球首對雙胞胎熊貓寶寶,母仔平安,這一消息讓全體工作人員振奮不已。
隨后,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再次發布微博,回應大熊貓為何走出四川,在其他地方建立野生基地。
10月13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36只2017年新生熊貓寶寶分別在雅安碧峰峽基地、臥龍神樹坪基地亮相。集中優勢力量,加強行為觀測、尿液采集和雌激素水平測定,及時準確地監測雌性大熊貓的發情狀態,綜合判斷雌性大熊貓的發情高峰期。
3月16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拍攝的大熊貓“蜀蘭”。3月16日晚,備受社會關注的大熊貓“蜀蘭”離開蘭州搭乘飛機抵達成都,隨后前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并將在這里進行全面體檢和代養調理。
3月12日,國家林業局局長在全國兩會上宣布,蘭州動物園大熊貓“蜀蘭”將送回四川代養。
9月9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誕生的首只大熊貓寶寶“雙滿月”,有了自己的名字“花生”。中新社記者 陳靜 攝 9月9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誕生的首只大熊貓寶寶“雙滿月”,有了自己的名字“花生”。
12月25日,旨在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的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會在鄭州成立。隨著非遺保護越來越受重視,省非遺保護中心、省群眾藝術館、省藝術研究院聯合發起了省非遺學會成立大會。
4月11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工作人員將裝有大熊貓“星雅”的運輸籠搬上運輸車。新華社記者薛玉斌 攝 這是4月10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拍攝的大熊貓“星雅”(左)和“武雯”(拼版照片)。
2016年10月15日,經網友爆料,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動物園大熊貓疑似被傷害。@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15日晚上8時發布消息:據查證,圖片中熊貓戶口屬蘭州動物園,而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25日(周二)晚,哈爾濱的亞布力迎來一場大雪,一個晚上,降雪厚度四五厘米,樂壞了來自四川的大熊貓佑佑。冬天來了,佑佑和他的熊貓族伙伴,每天將會吃更多的食物,以保障他們有充沛體力度過哈爾濱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