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07:20 來源:新京報
昨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中),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蘇國霞(右)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進展成就。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新京報訊 (記者李丹丹)10月17日是中國第四個扶貧日,也是第2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昨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國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成績。
中央明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出臺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和保障措施。
“十八大以來,我們前四年已經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564萬人,年均1391萬人,今年至少減少1000萬人”,劉永富表示,五年平均下來,每年減貧的人數也在1300萬人以上。
數據顯示,中國自1986年開展大規模扶貧以來,到2000年十幾年的時間里,每年平均減少貧困人口是639萬。從2001年到2010年十年里,每年減少673萬。
劉永富表示,今年井岡山、蘭考縣率先脫貧,今年還將有一批貧困縣要宣布脫貧,這樣的話,貧困縣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數量上的減少,這也是一個新的成績。
“雖然我們的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我們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對這些困難我們不能低估,對問題不能回避”,劉永富說,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就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任務還十分艱巨,因病致貧的問題十分突出,解決這些地區和群體的貧困問題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焦點1】
5省份貧困發生率超10%
雖然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困難和挑戰依然存在。
數據顯示,全國還有6省份貧困人口在300萬以上,有5省份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有近200個縣和近3萬個村貧困發生率在20%以上。特別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條件薄弱,貧困程度很深。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首先,中央把這些深度貧困地區作為支持重點,加大資金政策和工作投入力度。二是中央各個部門都要圍繞深度地區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加大支持力度,包括交通部門要修路,水利部門要解決飲水,相關部門要指導產業發展,做好易地搬遷這些具體工作。
他介紹,各省負總責解決轄區內深度貧困問題。除了上述的深度貧困地區之外,每一個省還有相對深度貧困的地方。實行省負總責的責任機制,就是由省里確定自己的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確定這些深度貧困地區,省里必須出臺新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劉永富表示,目前中央確定的深度貧困地區,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區和甘肅臨夏、云南怒江、四川涼山等地正在制定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專項規劃,其他的政策措施也正在研究。
【焦點2】
因病致貧返貧占比在提高
脫貧工作的一個主要的挑戰則是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數據顯示,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比例從2014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醫療支出負擔重,解決這些人的貧困問題,成本更高而難度更大。
這一數據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蘇國霞解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脫貧攻堅力度的加大,一些家庭通過努力擺脫了貧困,因此這部分人的比例在下降。相反,因病致貧返貧的人口比例就上升了。
劉永富介紹,國家衛計委和國務院扶貧辦已經啟動了“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就是“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簽約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全國實施。
蘇國霞表示,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衛計委等部門聯合開展健康扶貧工程,從基本制度層面建立了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這樣的三項制度,同時補充一些商業保險,解決基本問題。如今針對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是基本健全的。
她介紹,目前兒童先心病、白血病等已經納入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范圍。像藏區比較集中發病的先心病,除了在國家政策上、制度上幫助他們解決以外,也在動員社會力量。由于小病種涉及的人不是很多,又比較容易瞄準對象,更需要像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幫扶。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老撾政府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特別是啟動了高鐵建設項目,促進了農村減貧事業的發展。
很多國際機構、國際組織紛紛對中國減貧事業所作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10月17日是中國第四個扶貧日,也是第2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在中國的減貧實踐中,形成了綠色減貧的三大策略,即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產業和生態移民。生態保護、綠色產業和生態移民共同構成了中國綠色扶貧的政策框架,在宏觀層面上成為綠色減貧的重要策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制定一系列特殊扶貧政策,加快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脫貧攻堅,通過落實扶貧計劃、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少數民族特色產業等方式,使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戰略指導思想。
每年要減貧1170萬,平均每月減貧100萬。
干部駐村幫扶方面,目前已向貧困村派出12萬個工作隊、40多萬名駐村干部,基本實現了對貧困村的全覆蓋,各地正對駐村工作進行規范和完善。劉永富:為了讓這項工作取得實效,扶貧辦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指導文件,明確駐村干部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提高基層組織扶貧工作能力。
2014年,注定要在中國扶貧開發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約束機制方面,扶貧辦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文件,對貧困縣必須作為、提倡作為、禁止作為等事項進行規定,近期即可印發實施。
【中方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李克強13日在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說,減少貧困、改善民生是亞洲國家首要任務。中方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提供一億人民幣開展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建立東亞減貧合作示范點。
【中方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李克強13日在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說,減少貧困、改善民生是亞洲國家首要任務。中方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提供一億人民幣開展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建立東亞減貧合作示范點。
站在這一新的歷史節點回望,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開啟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偉大實踐,歷史罕有;——從“輸血式”的生活救濟型扶貧向提升貧困地區內生動力的“造血式”開發型扶貧,從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貧到滴灌式的精準扶貧,我國扶貧開發方式日漸科學精準;
50年間,美國貧窮比率只從19%降到15%。
美國前總統約翰遜50年前對貧窮宣戰,但至今美國貧困比率仍然較高。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6日報道,50年間,美國貧窮比率只從19%降到15%,有4600萬人仍生活在政府認為低所得的貧窮家庭。
美國前總統約翰遜50年前對貧窮宣戰,但至今美國貧困比率仍然較高。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6日報道,50年間,美國貧窮比率只從19%降到15%,有4600萬人仍生活在政府認為低所得的貧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