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14: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天眼”全稱為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0日在北京宣布,“中國天眼”已探測到超過20個優質脈沖星候選體,其中6顆脈沖星通過系統認證。
“中國天眼”全稱為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這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自2016年9月25日進入試運行以來,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
FAST工程副總工程師、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說,搜索和發現射電脈沖星是FAST核心科學目標。脈沖星是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沖信號而得名。脈沖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
銀河系中有大量脈沖星,但由于其信號暗弱,易被人造電磁干擾淹沒,目前人類只觀測到一小部分。中國望遠鏡此前從未發現過新的脈沖星,FAST實現了“零的突破”。李菂說,FAST早期科學中心進行數據處理以后,再通過國際合作,例如利用澳大利亞64米Parkes望遠鏡進行后隨觀測認證。
國家天文臺當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主要發布了兩顆發現于南天銀道面的脈沖星。其中一顆編號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轉周期為1.83秒,估算距離地球1.6萬光年;另一顆編號J1931—01,又名“FP2”,自轉周期0.59秒,估算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
澳大利亞科學及工業研究員、Parkes望遠鏡科學主管喬治·霍布斯在發布會上說,當前天文領域最激動人心的事件就是FAST調試及它所產出的成果。他還談到人類尚未觀測到脈沖星黑洞,這也是諾貝爾獎大熱課題之一,“FAST在此具有潛力”。
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表示,接下來兩年時間調試團隊將繼續致力于望遠鏡性能及可靠性方面的提升工作,爭取早日實現FAST驗收指標,并穩定保證望遠鏡的有效觀測時長。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大與國內外科學團隊的合作,爭取出更多更好的科學成果。
”《環球時報》1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獲悉,中國下月將擇機發射世界首顆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以搶占航天前沿技術戰略制高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介紹說,聽起來有些生僻的“脈沖星”,其實是死亡恒星的一種遺骸。
據了解,脈沖星導航系統不能直接對地面進行導航,而是對近地軌道衛星、深空探測及星際飛行器進行導航。據了解,未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脈沖星導航團隊還計劃用5至10年的時間,持續探測26顆脈沖星,建立精確的脈沖星導航數據庫。
【科技訊】11月3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會“打嗝”(脈沖節奏變化)的脈沖星。天文學家認為,脈沖星外殼產生的“星震”或其內部的超流氦和外殼相互作用導致了脈沖星自轉突變。
散發著近乎等于1000萬個太陽的能量。
臺媒稱,首位發現脈沖星的天文學家喬瑟琳·貝爾今年早些時候曾參觀位于貴州的“中國天眼”,她期待這座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能發現更多微弱、遙遠、獨特的脈沖星,包括發現圍繞黑洞旋轉的脈沖星。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2月17日報道,法新社引述中國官方報道稱,中國計劃快速建設一座大功率天文望遠鏡,對天體進行遠距離觀察,尋找宇宙天體中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