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8日14:56 來源:海外網
當地時間17日下午,西班牙巴塞羅那市發生汽車沖撞人群事件,截至目前已造成13人死亡,100人受傷,兩名嫌犯被捕,但均不是駕駛該車的司機。另外,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對事件負責。
為何又是歐洲?
近兩年來,歐洲恐怖襲擊頻發,安全形勢堪憂。
2016年3月22日,布魯塞爾的扎芬特姆國際機場、馬埃勒貝克地鐵站發生連環爆炸襲擊,導致35人遇難、300多人受傷。至今,被媒體稱為“恐怖主義老巢”的布魯塞爾莫倫貝克區,仍未被政府完全掌控。
2016年,繼布魯塞爾之后歐洲其他國家也頻遭恐襲。
7月14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發生卡車沖撞人群事件,造成至少84人死亡,202人受傷。
7月22日,德國慕尼黑的一家購物超市發生槍擊案,襲擊者具有德國和伊朗雙重國籍,共造成9人死亡、30多人受傷;
24日,柏林一家醫院發生槍擊,導致2人死亡。
8月15日,科隆發生持械傷人事件;
12月19日,一輛貨車沖進柏林的一個圣誕市場,造成1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事件負責。就在同一天,瑞士蘇黎世一座清真寺內發生槍擊事件。
進入2017年,恐襲事件在歐洲仍不時發生。
3月22日,英國議會威斯敏特大廈附近發生兩起襲擊事件。
4月20日晚,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一名槍手使用自動武器向一輛巡邏警車開火,當即打死一名警察,另有兩名警察重傷。槍手之后在槍戰中被其他趕到的警察擊斃,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宣布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
到如今巴塞羅那恐襲事件,尼斯、布魯塞爾、慕尼黑、柏林、倫敦、巴黎等歐洲主要城市已都有恐怖襲擊事件出現。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趙紀周向海外網指出,歐洲恐怖主義威脅的上升,既有國際安全局勢惡化的外部因素,也與長期以來歐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與外交政策等內部因素分不開。
首先,歐洲恐怖威脅的增加與歐洲國家的對外干預政策有關。長期以來,歐洲堅持向外輸出所謂普世的民主、人權等價值觀。
在近年來的中東北非亂局中,英、法等歐洲國家更是積極干預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事務。
其次,近年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一些國家的經濟長期陷入低迷、失業率高居不下、社會排斥等問題得不到解決,進一步惡化了歐洲社會中原本就存在的移民融入困境。
“伊斯蘭國”死灰復燃?
此次西班牙巴塞羅那市發生汽車沖撞人群事件發生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對事件負責。
今年6月29日,隨著伊拉克軍方重新奪回摩蘇爾努里大清真寺,伊拉克總理阿巴迪發表聲明稱,這標志著 “伊斯蘭國”的終結。
而在更早之前,獲得美國支持、由庫爾德族與阿拉伯民兵組成的“敘利亞民主力量”也已經攻入“伊斯蘭國”位于敘利亞的“首都”拉卡。
7月9日,伊拉克政府軍全面解放摩蘇爾,而“伊斯蘭國”最高頭目巴格達迪疑似被擊斃, 作為統一的軍事、經濟和意識形態,尤其是地理政治實體的“伊斯蘭國”,目前基本喪失了繼續維持的可能。
那么“伊斯蘭國”又死灰復燃了嗎?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聯指出,“伊斯蘭國”組織本身的結構可能會迅速瓦解,但深受“伊斯蘭國”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影響的個體則遍布各地,而且隨著外來參戰人員陸續返回各自的國家,“伊斯蘭國”的極端主義和激進主義思想也會隨之擴散到世界各地,這是當前世界各國、特別是歐洲、南亞、東南亞地區頻繁爆發恐怖襲擊的主要原因之一。
顯然,“伊斯蘭國”的失敗,并不必然導致極端主義的消失,相反,后者更有可能轉入其他國家或者在本地潛伏下來。
如果現有的社會基礎得不到根本改變,則未來變種的“伊國”組織如同它之前取代基地組織一樣,會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
6月16日,俄羅斯國防部說,俄軍戰機5月28日空襲拉卡市以南一處目標,炸死了“伊斯蘭國”最高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及數十名“伊斯蘭國”中層頭目。
敘政府軍已進入代爾祖爾省的行政區域,并快速向被“伊斯蘭國”包圍的該省首府代爾祖爾市推進。為阻止政府軍靠近,“伊斯蘭國”武裝向該市發射了大量迫擊炮彈。
海外網7月11日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據伊拉克電視臺SUMARIA TV引述來自伊拉克尼尼微的消息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確認,該組織領袖巴格達迪已經死亡。伊拉克媒體11日報道稱,“伊斯蘭國”已承認其最高頭目巴格達迪死亡,并稱該組織將在不久之后產生新頭目。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3日,敘利亞東北部哈塞克省一個婚禮現場遭自殺式爆炸襲擊,至少22人身亡。報道稱,發生爆炸襲擊的地點靠近哈塞克省首府哈塞克市至卡米什利市的高速公路,襲擊者在舉辦婚禮的大廳引爆身上的爆炸裝置,造成至少22人死亡,55人受傷。
盡管警方已經表示槍手奧馬爾·馬丁是出生在紐約的美國公民,特朗普依然再次呼吁禁止在國外出生的穆斯林進入美國,“我們必須強硬起來”。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脈動”夜總會12日凌晨遭遇襲擊。
美國當地時間12日凌晨2點,佛州“脈動奧蘭多”夜總會發生美國30年以來最慘烈的大規模槍擊案,已經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傷。
美媒稱,布魯塞爾22日早晨發生一系列爆炸,造成幾十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報道稱,除了22日在布魯塞爾發生的恐怖襲擊,當天聲稱制造這次襲擊的“伊斯蘭國”組織已經在埃及、利比亞、伊拉克、也門、俄羅斯、敘利亞、沙特、土耳其和阿富汗制造過暴力活動。如果再算上“伊斯蘭國”組織的分支或者受該組織激勵的群體,他們制造的襲擊事件的數量幾乎又增加了一倍。
英國天空新聞頻道9日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一名出逃人員曝光重要內部資料:2.2萬名“伊斯蘭國”成員的個人信息。
2.2萬名“伊斯蘭國”成員的個人信息。“哈米德”稱,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手下已經在“伊斯蘭國”領導層中掌權,這一極端組織正在放棄位于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向發家地伊拉克轉移。
IS一名出逃人員曝光重要內部資料:2.2萬名成員的個人信息。
伊拉克內政部官員2月29日說,28日發生在首都巴格達的自殺式爆炸襲擊已造成53人死亡、117人受傷。伊拉克總理阿巴迪28日晚發表聲明說,“安全部隊會盡一切努力阻止恐怖分子襲擊平民……政府軍會繼續收復被武裝組織占領的城鎮”。
據臺灣“中央社”10月14日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發言人13日證實,IS“二號人物”今年稍早遭美國空襲炸死。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揚言,已經通過網絡黑客拿到1400名西方軍政界人士的資料,準備將這批人列為攻擊目標。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揚言,已經通過網絡黑客拿到1400名西方軍政界人士的資料,準備將這批人列為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