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5日07:50 來源:人民日報
[摘要]人民日報發文稱,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只會讓日本人更為錯亂。正確而健康的國家認同,維護和平的積極努力,都只能建立在正視歷史的基礎上。
編者按:72年前,中國幾乎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都用了醒目的大號字體書寫著“日本投降”。勝利來之不易,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我們將日本陸軍78%的兵力束縛在中國戰場;日本戰敗時,向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占海外投降總兵力的50%以上。這個浴火重生的國家,用血肉長城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書寫了民族自強的歷史奇跡。
歷史不會忘記,支撐中國人民打到日本投降的,是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堅持到底的兩個戰場,更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收復失地、凝聚民心、建立政權,以抗戰大義為先放下內部紛爭,以全局為本提出全面抗戰和持久戰,以國家興衰為重團結全民族力量……14年間一直高舉“抗日到底”大旗的中國共產黨,如同中流砥柱般為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只有用生命捍衛過和平,才懂得和平的可貴。揭露與掩蓋,逃避與反思,仍然在我們的鄰國、我們的身邊發生。抗戰我們勝利了,但今天對于戰爭史觀的較量并未結束。不忘戰爭的教訓,讓全世界的年輕人正確認識歷史,仍然是珍愛和平、維護和平未竟的事業。
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只會阻礙正確而健康的國家認同。維護和平的積極努力,要建立在正視歷史的基礎上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2周年。無論對于日本還是曾經被侵略戰爭傷害過的國家,這一天都無比重要。對中國抗戰歷史性貢獻的研究,對戰爭罪行的回憶與反思,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定性,不僅關乎過去那場戰爭的教訓和意義,也直接決定著今天如何捍衛和平。
最近十幾年,日本各大電視臺每年都會制作一些相關專題片。大部分都集中于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本戰場,片面強調日本人如何蒙受苦難,日本軍人如何為保護日本而血戰,努力把自己打扮成典型的“受害者”。今年,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12日、13日,日本NHK電視臺接連播出了專題節目《本土空襲全記錄》與《731部隊的真實》。前者雖然再現了日本遭受美軍大規模轟炸,但也再現了日軍對重慶進行的200余次轟炸,以及偷襲珍珠港的事實。節目清晰地告訴日本人:是我們先做了壞事,日本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施無差別轟炸的國家,因此理應遭到同樣的報應。后者則首次公布了長達20小時的原731部隊成員的認罪錄音,完整地向世界展示了當年731部隊如何制造毒氣彈,如何進行人體實驗等犯罪事實。
一直以來,日本人的國家認同,總是包含著復雜的情感。上世紀30年代狂熱的國家主義,在日本戰敗時被擊得粉碎。戰后多年,很多居民都不使用日本國旗,甚至拒絕唱國歌。對于如何重建正常的“愛國情感”,日本存在著兩種路徑:一是認為要徹底否定錯誤的國家戰略,在批判侵略歷史的基礎上重建國家認同;二是認為應該抵制戰勝國對日本戰爭罪行的定性,通過讓日本人理解“光榮的歷史”來重建國家認同。而在現實中,日本社會往往會在兩種不同史觀間搖擺。
歷史的進程,是無法假設的。直到今天,在討論“日本人為什么會走向戰爭”時,仍有人提出“如果日本得到了滿洲就停手會如何?”每一次都能引起日本網民熱議。軍國主義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把侵略擴張置于政治之上,“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后,雖然一度都出現了戰爭“擴大派”與“不擴大派”之爭,但最終“擴大派”軍人堅持擴大的侵略實施,實際上凸顯了軍國主義沒法踩下剎車的本質。
史觀的搖擺,如果加上政治家和輿論的模糊與曖昧,客觀上就會造成歷史認識的右傾。比如《臉上的紅月亮》《真空地帶》《審判》等文學作品,主人公本都是些侵略者,但作家極盡所能地描述的是其身心所遭受的創傷,渲染日本人所遭受的苦難,有意無意間淡化了對侵略士兵的戰爭問責。而近幾年影響最大的小說《永遠的零》,講述了一個日本零式戰斗機飛行員如何“在戰爭中成長”,最終作為“神風特攻隊”戰死于沖繩的故事。這些作品雖然沒美化戰爭,卻也沒能正視歷史。它們對戰爭罪行的竭力避免,難免讓讀者產生一種錯覺,似乎日本人才是戰爭的最大受害者。
戰后日本,常常為自己的“非正常國家”身份而尷尬,而某些政治家的解決方式,反而令日本陷入更為尷尬甚至危險的境地。希望日本自揭戰爭罪責的努力越來越多,以喚起日本社會更多的良知。其實,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只會讓日本人更為錯亂。正確而健康的國家認同,維護和平的積極努力,都只能建立在正視歷史的基礎上。
人民日報發文稱,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只會讓日本人更為錯亂。
10月12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首發,郟縣聯社營業部與渣元信用社是郟縣人民銀行確定發行紀念幣的兩個營業網點。居民憑有效身份證到現場兌換,每人限兌2枚。
偉大勝利千秋頌,歷史功勛向未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9月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30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頒發紀念章并發表重要講話。
9月1日,行政新區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由川匯區委宣傳部主辦、區文化局承辦的慶??箲饎倮呤澜绶捶ㄎ魉箲馉巹倮?0周年文藝匯演在這里舉行。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陶韜及區領導郭志剛、陳朝棟、葉長麗、張劍鋒、王琳、許四軍、王崇山與現場上千名群眾一起觀看了演出,共同追思中華民族抗戰時期那段血與火的歷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9月1日晚,“唱響和平”——河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群眾合唱活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廣場舉行。省領導尹晉華、趙素萍、夏杰、王偉力、盧長健、劉春良、張大衛、蔣篤運、張廣智、梁靜、高體健等出席并觀看演出。
昨天晚上,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文廣新局主辦的大型民族交響音樂會《黃河頌》在周口人民會堂隆重舉行。
靈寶漢山旅游風景區近日發起“愛江山 游漢山”活動,景區于2015.9.3-2015.9.5全國首個抗戰紀念活動日期間,對抗戰老兵及家屬實行免票優惠。漢山旅游風景區提醒各大旅行社:活動期間請不要安排日籍游客入內游玩。同時,漢山旅游風景區大力倡議其它景區共同加入向抗戰老兵及家屬免票活動,已經得到多數景區響應。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共有11個徒步方隊,編為1個護旗方隊、3個端槍方隊、7個掛槍方隊,按照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4個模塊編組,受閱序列依次為:“狼牙山五壯士”“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劉老莊連”“攻堅英雄連”“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武警部隊抗戰英模部隊方隊。
今日的延安城,現代繁華,革命紀念館的老研究員、77歲的米世同為記者仔細畫地圖——鳳凰山東邊的山腳下,1938年有光華書店,11月20日上午,日本飛機轟炸延安,炸彈落書店,很多人在看書,死傷最多。
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介紹,抗戰勝利日閱兵裝備方隊展示的裝備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許多都是首次展示。曲睿介紹,今年9月3日舉行的閱兵,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在天安門地區組織實施。
“中國以如此高規格紀念中國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表明捍衛戰后國際秩序的決心和意志。如何為和平注入正能量,這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不懈追求的方向,也是日本極右翼勢力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8周年和“9·18”事變發生82周年,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意識,提高人民群眾防災減災的自救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規定,商丘市政府決定于2013年9月18日上午9時30分至10時00分,在全市范圍組織防空警報鳴放活動。
8月17日記者獲悉,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清豐慘案》、《一門四烈士》和《戰地記者柳朝琦》三部專題片的拍攝工作日前在清豐正式啟動。
竹溝,當地群眾也稱它溝竹,屬河南省確山縣,抗戰時是一個居民不過千人、半山區河邊小鎮。地處河南省南部,桐柏山脈北麓,平漢鐵路以西約30余公里。它西通泌陽、唐河連接豫南重鎮南陽、鄂北襄樊、陜南商洛;東出確山縣城而去豫東、皖北、蘇北,是抗戰初期國共兩黨合作之后,由中國共產黨在中原前線建立的第一個“紅色據點”。
在豫西革命老區,皮司令是家喻戶曉的抗日名將。自1944年9月25日皮定均率部挺進豫西至今,71年的歲月之河翻卷而去,卻從未刷去曾熊熊燎原的抗日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