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8日10:51 來源:新華網
近日,31省(區市)紛紛亮出2017上半年地方經濟“成績單”。在這些“成績單”中,有最耀眼的高分考生“西南五省”,也有成績穩步提升的“粵閩桂瓊”,還有默默努力并已初現成效的“東北三省”。雖然各省區市考卷相同,但答案卻各具特色,亮點頻現。
從GDP增速來看,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顯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9%。在31省區市中,有21地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天津、山西、上海增速與全國增速持平,北京、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甘肅、遼寧等7地低于全國增速。
從GDP總量來看,共有14地加入“萬億俱樂部”。廣東、江蘇超四萬億,排名前兩位,山東以3.5萬億排名第三;浙江、河南超過兩萬億;河北、四川、湖北、湖南、上海、福建、安徽、北京、遼寧等9地GDP總量超過1萬億。
細看31地半年報“成績單”,其實除了GDP外,還有很多亮點值得關注。
西南五省份成績單最耀眼
在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速“版圖”上,西南五省份無疑是最為耀眼的地區:云、貴、川、渝、藏經濟增速分別達到9.5%、10.4%、8.2%、10.5%和10.8%,全部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重慶、西藏還繼續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記者采訪了解到,西南地區之所以能持續保持較高增速,一方面得益于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成效初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些新興產業、新興業態快速興起,并在一些細分領域形成了比肩沿海、逐鹿全球的能力,為經濟持續增長注入了接續動力。
煙草業曾是拉動云南省工業增長的重要動力,但上半年全省非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9%,增速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貴州制造業持續發力,上半年全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幅達到64.3%。重慶以電子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其中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達27.9%。
中部七省經濟沒有一個“掉隊”
今年上半年,作為中國經濟中堅力量的山東、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山西七省,持續轉方式、調結構效果顯現,服務業推動中部地區加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7.7%、7.8%、7.6%、8.2%、9.0%、8.5%、6.9%。
作為我國主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山西一度因為煤炭市場的低迷而陷入發展困局。隨著“三去一降一補”的深入推進和供給結構不斷優化,今年上半年,山西省6.9%的經濟增速追上了全國水平。
在中部省份,新興產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河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超過217.2%,太陽能電池增長52.1%,海綿鈦增長23.9%;江西省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79.3%,智能手機增長48.8%,太陽能電池增長43.9%。
東北經濟走上新的增長通道
盡管2.1%、6.5%、6.3%的增速還沒有超過全國的均值,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半年報“成績單”足以展現東北經濟穩中有進,已呈增勢。數字的背后,折射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的巨大拉力,正悄然引領著東北經濟走上新的增長通道。
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貸款量,這些先行指標東北均保持了正增長,并且幅度還不低。以吉林省為例,上半年鐵路貨物發送量實現65.4%的高增長。
民生指標方面,上半年,遼寧、黑龍江、吉林三省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增速均超過5%。遼寧、吉林兩省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58%、3.49%,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東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變化尤為顯著。以鋼鐵為例,上半年,遼寧清理66戶“地條鋼”企業全部驗收完成。“產能下去了,效益卻上來了。”本鋼集團董事長陳繼壯說,當前本鋼以汽車用鋼等高端產品為主,正開足馬力生產。上半年集團銷售收入、利潤同比分別上升35.77%、112.72%。
粵閩桂瓊經濟走出一條穩定的上揚曲線
“穩”是上半年粵閩桂瓊四省區經濟運行的總基調。7.8%、8.3%、7.2%、7.5%,上半年粵閩桂瓊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態勢令人眼前一亮。其中,被視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廣東地區,經濟走勢持續向好,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經濟總量首次突破4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和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總量均首次在5月份突破1萬億元大關。
“‘晴雨表’的表現可以理解為,中國經濟長期看企穩態勢已經出現。”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說。
西北及內蒙古6省區資源型產業回暖明顯
今年以來,西北及內蒙古6省區在供給側改革有力推進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雙重助推下,經濟增速穩中有升,大部分省區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陜西、新疆、青海、寧夏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8.2%、7.2%、7.6%、8.6%,資源型產業回暖明顯、第三產業異軍突起、開放水平穩步提升成為經濟增長的三大主要亮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副局長王躍說,上半年新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取得新的進展,“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繼續顯現,鋼鐵工業、建材工業增加值均比一季度大幅回落,原煤的庫存量比年初下降17.7%。
在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新能源應用也在快速增長,青海省上半年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總量的比重已達19.9%。
京津冀三地總體經濟保持平穩向好
京津冀三地上半年經濟增長“成績單”日前先后出爐,其中,北京、河北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元,均同比增長6.8%,天津上半年生產總值9386.87億元,同比增長6.9%,在新舊動能轉換期,三地經濟發展平穩向好,質量效益有所提高。
尤其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三地科技創新表現活躍,成為推動民營經濟轉型發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的關鍵點,為京津冀上半年經濟增添一抹亮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4.2016年,三大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與大氣十條制定出臺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
2012-2016年,河南糧食總產量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夏糧的增產幅度一直高于秋糧的增產幅度。從播種面積看,自2012年到2016年,夏糧播種面積穩定在8000萬畝以上,每年播種面積較上年穩定增加;秋糧播種面積增加有波動,目前已經穩定在7000萬畝以上。
為期40余天,全程超過10萬人參與,一場被稱為河南“史上規模最大”的環保主題行動于昨日遞交了“最終成績單”。對此,李和平也表示,在今年后續的工作中,要將揚塵治理、工業污染、秋季秸稈禁燒、燃煤散燒、機動車污染這幾項重點工作落實到位。
昨日,鄭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亮出全年就業工作“成績單”,2016年,全市城鄉新增就業24.41萬人,其中,城鎮崗位14.91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崗位9.5萬個。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去年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55億元,返鄉創業農民工達1.15萬人,創辦企業7375個,年產值66.44億元,帶動就業6.37萬人。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增速較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2%,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3%,加快3.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6%,增速較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6個百分點。上半年,我省召開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會議專題部署,組建千人環保督察組深入督察督辦,預計上半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
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
據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郵報》6月2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三(1日)下午,印尼東爪哇省一所公立小學的4名學生因擔心自己考試成績不好,竟然提前將全班成績單偷偷燒掉。
77家政府部門,作為被考核對象,去年參加了一次“大考”。南陽市、河南證監局、鹿邑縣分別在省轄市政府、省直行政執法部門……
近日,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中原證券等參股的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俗稱河南四板)首份成績單出爐,共有233家中小豫企在該中心的“一市兩板”掛牌。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一面聆聽,一面對照,去年政府作出的承諾已經基本兌現,充分表明在努力克服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局面進一步形成。
愛美的天性總是占上風,媽媽果斷決定,乖兒子,自己去上學... 提示:對鏡梳妝講效率,靚媽寶貝一車搭。好吧,顥恒媽媽,至少發福路上不孤單,兒子會成為您減肥戰場上新的戰友并常常相伴。
圖解:深改小組2014年改革“成績單”。
8月28日早間消息(岳明)中國電信在昨天發布了2014年上半年財報。以中國移動為例,流量收入增長成為中國移動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增長91.4%,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1.8%,占通信服務收入比重為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