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7日15:12 來源:澎湃新聞網
23歲大學生李文星之死,令“傳銷”又成網絡熱詞,觸痛公眾神經。
傳銷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傳入我國以來,以“暴富”為餌,誘使一批又一批人誤入歧途。28年來,這種“龐氏騙局”的手段、包裝,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和升級?
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的反傳銷人士指出,無論傳統的南派、北派,還是目前依托互聯網的傳銷“資本盤”,傳銷活動通過“拉人頭”形成層級利益鏈的 本質并未改變,只是形式上愈加復雜多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成為傳銷“生力軍”,引發家長擔憂——年輕人該如何提升對傳銷的免疫力?
經過近二十年的打擊,我國傳銷頑疾依然難以根治。李旭、凌云等知名反傳銷人士認為,健全整治機制并形成社會合力,是打擊傳銷的當務之急。
2015年12月,李旭在河北廊坊給傳銷人員上課,進行“反洗腦”。 受訪者 供圖
從南派、北派到網絡傳銷
對我國而言,傳銷其實是個舶來品。1989年,傳銷從日本、臺灣流入廣東等地。1990年美國雅芳公司將直銷模式帶入中國。此后,“多層次銷售”在我國多地涌現。
美國是傳銷的發源地。1945年,加利福尼亞州出現一種多層次的營銷模式。1960年以后,美國有公司以多層次銷售為名非法斂財,被稱為“金字塔式銷售”。這種模式20世紀70年代傳入日本,被稱為“老鼠會”,較知名的有熊本市的“天下一家會”,解散之前會員達一百多萬人。這種變質的多層次銷售模式傳入臺灣后,曾引發“臺家事件”。
傳銷流入我國后,迅速蔓延開來。廣西成為傳銷重災區。比如位于廣西中部的小城來賓,曾被稱為“傳銷之都”——2001年一個叫“深圳文斌”的傳銷團伙進入來賓,此后來自四川、山東、河南等地的傳銷人員不斷涌入。2006年后當地加大打擊力度,猖獗的傳銷現象才逐漸得以控制。
中國民間反傳銷協會2015年曾發布《中國傳銷分布圖》:除上海、青海、新疆、西藏、香港為“微度受災區”外,我國其他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其中“重災區”有廣西、安徽、河北、湖北、湖南、江蘇、四川等13個省(市、區)。
傳統的傳銷有南派、北派之分,均屬于異地傳銷。中國民間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介紹,北派傳銷發源于東北一帶,由“傳銷教父”楊玉勇傳入河北、天津、山東等地,后來逐漸擴散至其他地方;南派傳銷發源于廣西,后來蔓延到云貴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有一句稍顯夸張的話,叫"北派打地鋪,南派住別墅"。”李旭說,北派傳銷屬于低端傳銷,打著“直銷”、“人際網絡”等旗號,上當受騙的以年輕人居多,主要特征是吃大鍋飯、睡地鋪、集中上課,有的組織出現控制手機、非法拘禁等情況。
南派傳銷則屬于異地傳銷的升級版,往往打著“連鎖銷售”、“資本運作”、“民間互助理財”等旗號,以考察項目、包工程、旅游探親為名把新人騙到外地,然后進行一對一洗腦。
參與者大多有獨立經濟能力,來去自由,吃住條件較好。
李旭介紹,隨著南派傳銷的大舉北上,很多城市的傳銷呈現“南北融合”,比如合肥、武漢、長沙、成都等地。許多北派組織向南派學習改進,秦皇島的“中綠”傳銷就是其中典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運用的普及,傳銷也呈現“互聯網+”的特點。“相比傳統傳銷,網絡傳銷發展速度更快,更能空手套白狼?!敝袊磦麂N志愿者聯盟和反傳銷網的創始人凌云介紹,網絡傳銷細分為消費返利型、游戲理財型、互助理財型、微商傳銷、金融傳銷(虛擬貨幣、原始股)等,隱蔽性更強,更難以辨別。
互聯網背景下的傳銷“升級”
入伙時先交69800元會費,此后發展下線,當發展到29人時,你便可晉升為老總,開始每月拿“工資”,直到拿滿1040萬元出局。這就是傳銷領域著名的“1040工程”,2007年至2015年在南寧、武漢、合肥、貴陽等地盛行。
“實際上就是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庇兄袊懊耖g反傳銷第一人”之稱的李旭認為,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通過制造賺錢假象騙取更多的投資。
傳銷到底是什么?《禁止傳銷條例》第二條明確了定義: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并根據人員數量或銷售業績計給付報酬,或者通過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不管傳銷打著什么旗號,穿著什么馬甲,”李旭說:“
只要同時具備三個特征就涉嫌傳銷:繳納入門費取得加入資格、發展下線組成層級關系、層層返利形成多層次計酬。”簡言之,就是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
在人員管理和資金分配上,“五級三階制”在傳銷組織中盛行。李旭介紹,這項制度最早由臺灣興田公司實行,該公司用于傳銷的“爽安康有氧健康搖擺機”,上世紀末在大陸流傳甚廣。
五級三階制的“五級”是指獎金制度的五個級別,即E級會員、D級推廣員、C級培訓員、B級代理員和A級代理商;“三階”則指加入者“晉升”的三個階段。
傳銷在我國經過二十年多年的發展,其組織形式和操作模式日漸成熟。資深反傳銷人士凌云將我國傳銷的“升級”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從傳銷1.0到傳銷3.0。
凌云介紹,傳銷1.0階段的特點是限制自由、精神洗腦、有實物的傳銷。比如“武漢新田”特大傳銷案,這是國內最早發現的、規模最龐大的異地拉人頭傳銷案件。其他典型案例有假天獅、蝶貝蕾、北京中綠等,這類大部分屬于北派傳銷。
南派傳銷的興起意味著傳銷進入2.0時代:打著“國家項目”、“政府扶持”、“資本運作”等旗號。該階段傳銷以“1040工程”最為知名?!斑@時期的傳銷沒有任何實物,就是玩概念。”凌云指出,輔助這些“概念”的重要手段是精神控制,“用高強度的洗腦取代傳銷1.0時代的限制人身自由。”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令傳銷手段獲得突破性“升級”。
凌云將網絡傳銷歸為傳銷3.0時代。“有的存在實物銷售,有的炒作虛擬概念,都是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傳播和發展成員?!?/p>
凌云介紹,網站、QQ群、微信等已成為傳銷發展的重要渠道。
在“互聯網+”的技術背景下,新時期的傳銷在傳播力度、參與人員和涉案金額等方面,都獲得不可思議的“升級”。
2012年查處的江西“精彩生活”傳銷案,犯罪團伙創建“太平洋直購”網站,以“消費返利”模式發展會員690萬人,收取保證金近38億元;幾乎在同一時期發展的浙江“萬家購物”傳銷團伙,同樣以電子商務形式,發展會員近200萬人,涉及金額高達240.45億元。
2017年7月以來,按照公安部的部署,我國多地公安機關查處“善心匯”特大涉嫌傳銷案。該團伙涉案金額數百億,全國參與人數超過500萬人。
凌云還發現,近年來的網絡傳銷呈現明顯“資本盤”趨勢,也就是金融傳銷。凌云介紹,我國金融傳銷始于2012年,當時以消費返利或電子股票為主,后來發展到游戲理財、內部虛擬股票、虛擬貨幣、區塊鏈技術等,“實質上都是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把非法集資與傳銷結合起來,構建一個新的龐氏騙局模式?!?/p>
整治傳銷,如何凝聚社會合力
伴隨著傳銷的蔓延,整治行動一直未停。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
1998年國務院下發《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2005年頒布《禁止傳銷條例》。四年后,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湖南堅錚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李幼德律師認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讓整治傳銷告別此前的運動式打擊,逐漸走向法治化。
2016年12月,公安部發布消息,當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傳銷犯罪案件2826起,同比上升19.1%。
今年8月6日,澎湃新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發現,自2009年刑法新增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以來,全國此類判例共有7364起。從案發區域看,安徽、江蘇、浙江、山東、廣西居前五位;從審理法院看,合肥、濟寧、南京、武漢、長沙五地法院審理的傳銷案件,數量上排前五名。
雖然我國司法機關持續對傳銷活動予以打擊,可傳銷現象并未銷聲匿跡,一些地區依然猖獗。
李幼德律師認為,近些年流行的網絡傳銷涉案區域廣、人員多,手段隱蔽,給偵查取證帶來一定難度。李旭、凌云則認為,“打傳”的法制建設滯后于網絡傳銷新形式,比如難以適應跨區域、網絡化的特點;
刑罰只是針對傳銷團伙的組織和領導者,對大部分參與人員以遣散、教育為主,缺乏法律震懾力。
“打擊網絡傳銷很難連根拔起,即使拔掉根,傳銷人員往往換一個名目,再次"活"過來。”凌云認為,整治傳銷需要形成監管合力。而現實情況是,許多傳銷團伙根本不登記注冊,無公司無產品,工商部門的監督難以落實;公安機關則一般不會在案件爆發前介入調查或處置。
此外,李旭認為,商務部門在給直銷企業發證后,需要加強日常監管,并嚴格執行違規企業退出機制,“有些企業打著直銷的牌子,實際上搞的也是傳銷?!?/p>
2004年之后,我國出現了一些民間反傳銷組織,以凌云、李旭、葉飄零為代表的反傳人士組建反傳銷平臺,包括反傳銷志愿者聯盟、反傳銷協會、反傳銷救助中心等。
“全國范圍的民間反傳人士,頂多也就一兩百人,和傳銷組織的規模相比,我們勢單力薄?!崩钚裾f。采訪中凌云坦承,目前民間反傳銷工作的商業化趨勢明顯,這需要規范和引導。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除了職能部門加大打擊、民間反傳銷組織規范運行,整治傳銷還需要全社會的重視——一些人的暴富心理、對傳銷缺乏認知,以及中國式的人情關系網,都為傳銷的蔓延提供了土壤。
凌云介紹,近年來大學生已成為我國傳銷的生力軍。這一方面來自求職的壓力,另一方面,許多大學生對傳銷本質認識不深,還需要加大宣傳,形成全社會反傳銷的合力。
2004年查處的重慶“歐麗曼”傳銷案,就是一起典型的大學生參與案件:包括三名高校學生在內的傳銷團伙,以“三無”產品“歐麗曼”化妝品為媒介,發展下線會員。該案傳銷人員中80%是在?;騽偖厴I的大學生,全國2000多名大學生被騙。
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該如何避開傳銷陷阱,避免李文星式的悲?。?/p>
李旭認為,網上求職者應增強防范意識——
仔細甄別網上招聘信息,選擇正規招聘機構;不盲目泄露個人信息,應聘過程隨機應變,“如果不帶你去公司而是去居民樓,那一定要小心?!?/p>
萬一誤入傳銷組織,該怎么辦?李旭建議,應記住地址,伺機通知親友或報警, 可以利用裝病、騙取信任、從窗戶扔紙條、外出培訓等機會,設法逃離傳銷窩點。
“遇上傳銷,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有十多年反傳銷經驗的李旭提醒。
記者昨日從成都市公安局龍泉驛區公安分局獲悉,該局9月6日集結300余名警力、分成16個作戰單元同時進入不同小區,將30個傳銷窩點一網打盡,擋獲110余名嫌疑人,其中竟有80多人為大學生。
警方繳獲的傳銷洗腦策略。到家后,葉向怒斥阿江,“傳銷”碰不得,不準他再前往貴陽,并把阿江的身份證悄悄藏了起來。
開展專項整治應當立足長遠,構建政府、學校、學生共同防范傳銷的體制機制,加強對應屆生招聘平臺的監管。同時,堅持斬草除根,堅決鏟除傳銷組織滋生的土壤。
以專項整治為契機,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政府與社會相互合作,才能遏制傳銷潛匿生長,走出“打而不絕”的困境。
7月10日張超到天津靜海區求職卻誤入傳銷組織,7月13日張超有中暑癥狀,服用了藿香正氣水,未見好轉。傳銷人員雇了一對夫婦開車將張超送至天津站讓他回家,途中發現病情嚴重,就將他棄于案發地。
發現自己的家人或者親友誤入傳銷組織該怎么辦,太原市工商局經檢處負責人和反傳銷志愿者劉李冰、梁星給出了建議。除了傳銷,大學生上當受騙的事情時有發生,記者梳理了本報報道過的大學生容易上當的騙局,提醒廣大在校生或者畢業生一定要警惕。
上世紀90年代,鞍山工人楊玉勇加入一家名為“武漢新田”的傳銷公司,并逐漸顯露“領導才能”。持續打擊下,楊玉勇的團隊發生裂變:一部分以虛擬公司名義活動,另一部分則依托實體企業,利用其品牌組建傳銷網絡。
改變滋生傳銷騙局的土壤很難一蹴而就,但盡可能縮小收入差距,減少灰色地帶的財富神話,能讓社會整體擁有更平和的心態。
改良滋生傳銷騙局的土壤很難一蹴而就,但盡可能縮小貧富差距,減少灰色地帶的財富神話,或許能讓社會整體擁有更平和的心態。而就個人來說,最為根本的仍是一條——永遠不要相信有不勞而獲的暴富捷徑,否則要么成為騙局中的炮灰,要么遲早要為之付出代價。
小劉今年22歲,之前和女友小王在湖南打工。兩個人分開后,小劉十分擔心女友,經常和她電話聯系,每次通話,小王都稱自己在焦作發展得很好,并邀請小劉來焦作一起打拼。小劉跟隨小王來到其租住的小區,看到一間三室一廳的房間里住了30多個人,意識到自己可能身陷傳銷組織,想跑已經來不及。
盧女士隨即報警,滎陽警方接到報警后,通過調查發現,盧女士的兒子之前從鄭州火車站到達湖南衡陽。經警方調查,盧女士的兒子雖然被傳銷組織人員毆打過,但是這張帶血圖片是傳銷組織偽造的。
17歲的盧健(化名)被騙進入傳銷組織被困后,寄回帶血圖片向家人求救。事發之后,滎陽市公安局高度重視,并成立由刑偵大隊牽頭的專案組。
市公安局新區警方,根據馬先生提供的這一線索,摸排一整天后,抓獲傳銷組織成員12人,解救被困人員4人。昨日,記者從新區警方獲悉,陳某、李某等主要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被解救的4人向警方特意制作了錦旗以示感謝。
女子初中文憑,由于"能說會道",被提為"講師",負責為200人洗腦。
記者從安徽省公安廳獲悉,滁州市警方日前端掉一個特大傳銷窩點,現場控制傳銷違法人員180人。令辦案人員吃驚的是,負責為這近200人洗腦的“講師”,竟然是一名17歲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