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2日08:45 來源:央視新聞
央視新聞7月1日消息,來自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經研究決定,將瞄準7月2日,也就是明天,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今天下午四點半,長五遙二火箭開始加注燃料。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明天發射
長征五號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一型運載火箭,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是我國運載火箭轉型升級的里程碑工程,于2016年11月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二發試驗箭。
6月26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完成垂直轉運/圖自新華社
長五遙二火箭發射升空后,將把實踐十八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將驗證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關鍵技術,并開展Q/V頻段通信等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證工作。
長征五號和我國現有運載火箭有何區別?
長征五號火箭從點火起飛到最后送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需要大約1800多秒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火箭需要卸貨減重、不斷變身,才能最終完成運送衛星的任務。
上下兩級火箭構成有四個助推器
長征五號中間的主體部分是由上下兩級火箭構成的,箭體周圍捆綁著四個助推器、頭頂的位置就是包裹航天器的火箭整流罩。在它近900噸的體重當中,有90%都是液體推進劑的重量。
采用零下252攝氏度的液氫作燃料
長征五號點火的頭幾秒,就跟以往型號火箭有著很大的不同。由于長征五號主體采用了零下252攝氏度的液氫作燃料,比發動機殼體溫度低得多,所以最先進入發動機的氫就會升溫,變成專家所說的“熱氫”。
長征五號火箭飛天過程是怎樣的?
長征五號火箭飛行過程,大約需要1810秒的時間,起飛后的17秒,火箭將不再垂直向上飛行,而是拐一個彎,這個動作叫做程序轉彎,主要是要沿著地球的傾斜度來飛行,來節省火箭的燃料。
在飛行過程中,一級火箭、二級火箭以及四個助推器就像是六個巨型的燃料箱,裝滿燃料為火箭提供強大的動力。但當每一個部段的燃料耗盡時,這個“燃料箱”就變成了火箭繼續加速的負擔,為了讓火箭輕裝前行,就必須把這些負擔拋掉。
飛行到約174秒,火箭四個助推器完成任務,與火箭主體脫離。
285秒,此時長征五號已經飛出大氣層,保護有效載荷的頂部整流罩結束了自己的使命,與火箭分離。
465秒,一級火箭燃料耗盡,一二級火箭分離,火箭二級發動機啟動。
約753秒,二級發動機關閉,火箭進入滑行階段。
約1355秒,二級發動機進行二次點火。
約1714秒,火箭二級發動機在達到預定目標后停止工作,96秒以后,星箭分離,火箭將有效載荷送到預定軌道,長征五號火箭就此完成了它的全部使命。
銅鼓嶺測量點:眺望長五第一雙眼
火箭發射上天,看似自由翱翔,其實地面有一根無形的線緊緊地牽著它,這就是地面上負責測量和控制的站點。就在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只有幾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大型的測量點——銅鼓嶺測量點。它從火箭一起飛就開始擔負跟蹤火箭、測量數據的工作,被稱為是眺望長征五號的第一雙眼睛。
銅鼓嶺測量點擁有四臺大型的測量設備,用來精確測量和記錄火箭的飛行數據。我們在觀看火箭發射的電視轉播時看到的漂亮的畫面,很多都是這里的大型光學雷達獲取的。對于任務來說,這些畫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這里的雷達也是任務中的重要設備。雖然它不能給我們提供火箭飛行的圖像,但它精確測量的火箭飛行數據,不僅能在火箭飛行任務中起作用,甚至還能幫助設計師對火箭進行改進。
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和目前承擔神舟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火箭相比,長征五號火箭使用的推進劑更加環保,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是長征二號F火箭的3倍。2018年前后,空間站試驗性核心艙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送入軌道。
箭垂直轉運】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正在向發射區垂直轉運】長征五號計劃于11月上旬擇機發射。
9月1日,負責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輸任務的遠望22號、21號船抵達海南文昌清瀾港。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研制工作全部完成。長征五號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采用全新設計的箭體結構、動力、電氣和發射支持系統。
2月1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春節前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長五火箭試驗隊歷經130多天合練終于傳出捷報,這標志……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低軌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是我國現役運載火箭運載能力的2.5倍,進入到世界先進水平之列。新型空間科學探測衛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也將于2016年發射,通過巡天觀測力圖發現超大質量的黑洞和未知類型的天體,研究宇宙硬X射線的背景輻射。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17日16時35分,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北京成功進行了芯二級動力系統第二次試車。
此間專家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已進入試樣研制階段,計劃于2016年在新建的海南發射場擇機進行首次飛行試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是中國重大航天科技工程,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立項研制,承擔著后續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等發射任務。
3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雷凡培一行來到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簡稱天津火箭基地)調研,深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火箭生產試驗現場,詳細了解兩型火箭研制進展情況,并對確保兩型火箭首飛成功提出明確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梁小虹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輸火箭“長征五號”計劃于2015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搭載試驗衛星。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29日對外發布消息說,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當天在北京成功進行助推器動力系統試車。此次試車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研制的重大標志性地面試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開展的最大量級動力系統試車,將為該火箭后續研制提供重要支撐。
2012年12月28日,隨著指揮員發出“起吊”命令,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助推器開始吊裝進入新一代全箭振動塔,這意味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箭振動試驗拉開了序幕,這也是中國新一代全箭振動塔迎來的第一個試驗部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的兩位新成員“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將迎來首飛。長征五號最終的任務是要執行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中的“回”,也就是要幫助嫦娥五號實現月球表面取樣,并返回地球。
正在珠海進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展出六大火箭模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預計將于2014年首飛。航天科技一院又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錢學森擔任首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