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0日07: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圍繞著辦理準生證、落戶、買車、購房、拆遷、移民等問題,“假結婚”“假離婚”現象增多,甚至已經形成一條“利潤豐厚”的產業鏈。“假離婚”現象折射出綜合性社會問題,暴露了大量的制度漏洞。《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經多方采訪深入調研,探尋“假結婚”“假離婚”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解決之策,報道分上下篇推出,敬請讀者關注。
近年來,多地出現經濟因素驅動的“假婚姻”現象,“假結婚”“假離婚”處于高發態勢。尤其是在部分實行住宅、汽車限購的地區,由于婚姻關系和戶籍與獲取購房資格、購車上牌等關聯,婚姻成為一些人突破政策限制、獲取灰色收益的“籌碼”。
離婚復婚“連環計”頻現
與夫妻雙方情感破裂不同,“假婚姻”伴隨著拆遷補償、買二套房、逃避夫妻債務等問題出現,成為一些人突破政策限制獲取灰色利益的手段。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以“準備在廊坊燕郊購房但戶籍不符合限購政策要求”的名義,和一名房產中介人員聯系。他告訴記者,可以通過與有燕郊本地戶口的人辦假結婚,從而符合限購要求。“之前幫燕郊本地的客戶做過‘假離婚’購房,沒出過問題。購房前會簽一個財產協議,寫清楚離婚的時候房子歸你所有。”購房合約簽完,三個月后就可以離婚,整個流程五個月左右可以走完。
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2014年至2016年,三年的結婚數保持平穩,均在17萬對左右。然而,在結婚人數大體平穩的情況下,離婚人數卻逐年遞增,2016年達到97600對,比2014年上漲73%。同時,2016年北京復婚數為22607對,比2014年上漲131%。
受訪法律人士分析,在實際案例中,許多為規避房產限購政策而選擇“假離婚”的當事人,在完成相關房產手續后隨即復婚,結合部分地區離婚率和復婚率同步大幅上升的數據,可以看出“假離婚”占據相當大的比例。
躲債騙補各有所圖
受訪人士分析,“假婚姻”現象分為“假離婚”和“假結婚”,當事人的辦理目的集中在牟取利益和躲避債務上。
鉆政策空子,通過“假離婚”獲取優惠早已不鮮見。房地產有關人士認為,近年來一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通過“假離婚”的方式規避限購政策、獲得首付和利率優惠,成為一些家庭的選擇。
一位房地產中介給《經濟參考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2016年10月之前的政策,同樣是300萬元貸款,首套住房最低為85折利率,二套住房為基準利率的1.1倍計算,在30年等額本息還清的情況下,前者支付的利息約為226萬元,后者約為306萬元,多出80萬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度北京職工年均工資為85038元,也就是說,一次“假離婚”,單是利息的差距就相當于一個平均工資水平的職工“不吃不喝干10年”。
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今年3月,央行出臺規定,對北京區域離婚一年內的貸款人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從嚴防控信貸風險。一些房地產中介表示,這大大提升了“假離婚”購房的成本,政策出臺后為購房優惠而“假離婚”的人大幅減少。
還有一些人突破政策限制,通過“假結婚”過戶車牌。近年來,隨著北京對購置車輛進行數量限制,搖號購車愈發困難。由此,通過“假結婚”進行地下車牌交易的黑市開始出現。
記者在網上搜索“北京地區的車牌交易群”,加入了其中20多個群。群里號稱用“北京車牌搖號第二途徑”的方法,基本上都是通過“假結婚”再“假離婚”辦理過戶。群里經常發布相關的新消息,有些群還會在節假日期間推送“優惠價辦理”的廣告。
一位中介人士自稱:“前幾天在我手上就辦了三個,結婚登記處也不會為難我們”,并給記者傳了一份結婚證復印件,上面登記日期為2017年5月15日。
記者了解到,當前還存在通過“假離婚”獲取更多補償,躲避債務,甚至進行惡性詐騙的現象。
在房屋拆遷補償、農村宅基地等方面,對于沒有房產的一方有明顯的優惠政策,造成一些地方“假離婚”高發。為多得拆遷補償,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夫妻“集體離婚”。根據相關規定,一戶村民只能占有一塊宅基地,一些農村地區也出現為多占宅基地而“假離婚”。
此外,北京市中洲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慧說,隨著民間借貸糾紛增多,不少欠債家庭通過“假離婚”來轉移財產。盡管最高人民法院有司法解釋,對于“假離婚”躲避債務進行了限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難以準確界定。
另據甘肅慶陽市合水縣法官馮淑紅等受訪者介紹,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瞄準貧困地區彩禮高、結婚難、光棍多的特點,采取“假結婚”等方式騙取彩禮。其犯罪團伙化、分工細分化和作案跨省化等特點日趨明顯,是典型的“窮人騙窮人,窮人更加窮”的惡性案件。
弄假成真致糾紛激增
部分受訪法官和律師反映,近年來“假結婚”“假離婚”現象屢見不鮮,但從法律角度看,離婚動機不影響離婚效力,也就是說“假婚姻”存在真風險。
北京的蔣女士將前夫韓先生起訴至法院,要求分割韓先生名下的一處房產,提出購房時為了規避限購政策而辦理了“假離婚”,但離婚后并未分居。然而,由于兩人在《離婚協議》中已對財產進行了分割,法院未支持她要求分割前夫離婚后所購房屋的主張。
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婚姻家庭法律事務部主任吳杰臻表示,類似案件在各地均有不少,近年來“假離婚”后變成“真離婚”的糾紛和訴訟有增多的趨勢。
除了民事糾紛增多,“假婚姻”還造成了多方面社會危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分析稱,“假婚姻”的危害至少體現在四方面。
一是“假婚姻”淡薄了婚姻家庭觀念,破壞了社會價值體系。由于婚姻是家庭的紐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的不穩定事實上危害到了社會的穩定。
二是“假婚姻”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違反《婚姻法》的相關規定。
三是一些“假離婚”當事人逃避債務,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權益。
四是增加了公共成本,例如,通過“假離婚”獲取拆遷補償等于提高了拆遷安置成本;在農村多占宅基地,侵害了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假婚姻”有明顯的時代性,與一定時期的政策變化相關。喬新生認為,針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夫妻倆手拉著手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手續的現象,應當把“假婚姻”問題當作完善相關制度的線索,政府應當從善如流盡快彌補政策中出現的漏洞。(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閆甲佳、劉宏宇、梁建強、烏夢達、張欽、賈遠琨采寫)
在“高人”的出謀劃策下,夫妻倆決定離婚,約定天天的撫養權歸邵先生,房子歸秦女士,這樣就能符合政策。原來,為了繼承妻子的遺產,邵先生來到寧波市天一公證處申請辦理遺產繼承公證。
面對“假離婚”現象,制度設計者和執行者也多會推出了一些“補丁”措施。但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何況“補丁”有時也未必能完全堵上漏洞。
領取結婚證就建立夫妻關系,辦理離婚登記就解除婚姻關系,即使仍然以夫妻名義繼續共同生活,那也屬于非法同居而非“假離婚”,這位法官關于法律上并無“假離婚”之說無疑是對的。但是,沒有“假離婚”、不能判決復婚或者離婚登記無效,并不代表沒有假協議、為辦理“假離婚”簽訂的一方“凈身出戶協議”必然有效。
據阿亮稱,他和阿芳婚后共同購買了佛山及廣州兩處房產,均登記在阿芳名下,但屬于他與阿芳的夫妻共同財產。2015年9月30日,阿芳與開發商簽訂購買該房屋的合同,購房后阿亮與阿芳共同以家庭收入支付了一年的房貸。
膠州法院調查后發現,張某與妻子離婚的時機“恰到好處”,張某在母親起訴他的前一個月“剛好”和媳婦協議離婚。
為了再買一套住房,夫妻二人協商“假離婚”,等買好房子再復婚。李文說,上個月武漢限購再升級,前妻周麗(化名)主動提出買房設想,“她當時說,手上的閑錢放著也是放著,就當做個投資。
為了再買一套住房,夫妻二人協商“假離婚”,等買好房子再復婚。李文說,上個月武漢限購再升級,前妻周麗(化名)主動提出買房設想,“她當時說,手上的閑錢放著也是放著,就當做個投資。
按照政策,以戶為單位計算,秦紅和先生名下已有兩套房,在上海不能再貸款買房。秦紅介紹,按上海市規定,300萬以上的房子屬于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為70%,與之相對,300萬以下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為50%,“300萬在上海只能買60平米的房。
時隔兩年,鄭州市再次啟動樓市“限購令”,為了購房名額,“假離婚”又熱了起來。對于財產分割,“假離婚”協議的效力,比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備案的離婚協議效力要低,一方當事人可能會落得人財兩空。
對于財產分割,“假離婚”協議的效力,比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備案的離婚協議效力要低,一方當事人可能會落得人財兩空。
當日15時20分許,何山將男子手中所提的白酒拿走,又將男子攙至路邊攔下一輛出租車,隨后拿出50元錢要求的哥幫忙將男子送回花園口的家中。
男子自稱在花園口區域居住,最近想再買一套房,就和妻子商量假離婚,離婚證辦下來后妻子不見了,幾番聯系和尋找后他發現假離婚弄假成真了。當日15時20分許,何山將男子手中所提的白酒拿走,又將男子攙至路邊攔下一輛出租車,隨后拿出50元錢要求的哥幫忙將男子送回花園口的家中。
記者在金水區婚姻登記處了解到,8日下午辦理離婚的80后占主流,其中還有一個男方是1993年出生,女方1995年出生,倆人8月才登記結婚。法律上并沒有“假離婚”的概念,離婚登記具有公示效力,只要婚姻雙方當事人依法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婚姻關系即宣告解除。
“上海樓市限購將升級”的傳言雖已被辟謠,但其引發的“離婚潮”卻未平息。9月5日,廈門繼蘇州之后,成為第二個執行住房限購政策的二線城市,加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全國已有6個城市實行了不同程度的限購政策。
劉某和丈夫周某結婚30余年,婚后雙方生活穩定、感情基礎穩固,并育有一子,現已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