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5日11:1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國際觀察)美國“退約”難阻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大勢
新華社記者
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發布會,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
而在白宮正門外,數百美國民眾舉著“退出《巴黎協定》是一場噩夢”、“沒有《巴黎協定》,美國落在最后”等標語牌,高喊“可恥”口號,抗議特朗普在氣候治理問題上“開倒車”。
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到美國匹茲堡的普通市民,全世界對特朗普這一決定都表達了遺憾、失望與批評。
協定凝聚的共識
時鐘撥回到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6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
當大會主席、時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敲槌宣布協定通過的那一刻,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會代表們歡呼、擁抱,一些人甚至喜極而泣。這充分體現了各國對《巴黎協定》的肯定。
經過不到一年的開放簽署,2016年10月5日,《巴黎協定》已經達到生效的門檻: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至少約55%)交存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30天后,《巴黎協定》正式生效,成為有史以來生效最快的多邊國際條約之一。
《巴黎協定》的達成與快速生效,反映了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廣泛共識和強烈政治意愿,成果來之不易。
這份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指明了方向和目標,確立了以國家自主貢獻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減排或限排溫室氣體的模式,堅持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各要素作出了相對平衡的處理,傳遞了全球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的信號,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份協定重申本世紀末實現2攝氏度的全球溫度升高控制目標,同時提出要努力實現1.5攝氏度目標,要求發達國家繼續提出全經濟范圍絕對量減排指標,鼓勵發展中國家根據自身國情逐步向全經濟范圍絕對量減排或限排目標邁進。明確發達國家要繼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其他國家在自愿基礎上出資。
這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定,體現了減緩和適應相平衡、行動和支持相匹配、責任和義務相符合、力度雄心和發展空間相協調。
“退約”背后的短視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早有預兆,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就稱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結論是“騙局”。特朗普政府“退約”的理由是,《巴黎協定》將給美國帶來“苛刻財政和經濟負擔”。一方面,為達到自主貢獻目標的節能減排措施將損害美國煤炭、石油等產業,減少就業;另一方面,按協定的要求,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有義務為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出資。
特朗普說:“簡言之,這份協議沒有消滅煤炭工作,它只是把那些工作從美國轉移到外國,這份協議跟氣候關系不大,倒是更多與其他國家獲得針對美國的財政優勢有關……這份協議是把美國財富向其他國家轉移的大規模再分配。”
但是眾多專家指出,這些理由站不住腳。因為美國傳統能源產業創造就業機會的潛力已難以挖掘,而新能源創造的就業機會早已超過煤炭、石油等產業。美國能源部數據顯示,現階段美國煤炭產業就業人數略多于16萬人,而太陽能產業遠超前者,達到37.4萬人;為“綠色氣候基金”出資,實則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和軟實力,進而也有助于美國的商業利益。
人們已經看到,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促進新能源發展,是各國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制約、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內在要求。低碳發展道路是大勢所趨,為了眼前能見的一點利益就逆向而行,只能錯失一個新時代的機遇。
世界大勢無法改變
退出《巴黎協定》,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簽署氣候協議后又出爾反爾。早在2001年,布什政府上臺后不久就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日本、澳大利亞等多個發達國家隨后效仿退出或削弱減排力度,《京都議定書》的效力因此而大打折扣。
有此先例,特朗普宣布美國“退約”自然會引發擔憂:《巴黎協定》是否會步《京都議定書》的后塵,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是否會因此受挫?多方專家指出,今日不同以往,美國“退約”短期內可能造成一定沖擊,但長期而言,國際社會凝聚的強大共識仍將發揮作用。
就短期影響方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約翰·斯特曼認為,首先,美國的退出給全球太陽能、風能和其他新興綠色能源行業的投資帶來不確定性;其次,美國削減對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的貢獻,其他發達國家可能效仿美國,降低出資額度,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部分資金將無法落實;第三,這將強化“發達國家不率先減排,發展中國家也不應行動”的思維。
然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勢無法改變。《巴黎協定》已得到全球140多個締約方批準,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82%以上;除美國外,其他發達國家如歐盟和日本等都已重申承諾,將繼續堅守協定;即便在美國國內,眾多州、市地方政府和企業也表示將繼續節能減排。
美國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的德蘇扎說,《巴黎協定》代表著氣候變化共同行動計劃的“前所未有的時刻”,考慮到這個協定由各國自主決定減排目標,且5年評估一次進展,各國在減排問題上具有彈性,“無論有沒有美國參與,《巴黎協定》都將繼續下去”。
中國堅守的決心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而《巴黎協定》具備廣泛支持基礎。美國一家“退約”,不會改變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大潮。中國將毫不動搖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理念,繼續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采取有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是達成《巴黎協定》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在協定的談判中,中國代表團本著負責任和建設性態度參與,為協定最終成果作出了重要貢獻,各方高度評價。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大會閉幕后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時,特別感謝中方為大會成功作出的突出貢獻。
2016年4月22日,中國在《巴黎協定》開放簽署首日即簽署協定,并于9月3日批準協定。作為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主席國,中國推動二十國集團首次發表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為推動簽署《巴黎協定》提供了政治支持。
中國既表達了政治意愿,也邁出了實實在在的步伐:2016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前一年下降6.6%,遠超出當初計劃下降3.9%的目標,保持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和勢頭。而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提出了降低碳排放強度18%、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至15%等一系列約束性指標。
節能和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匯、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廣低碳智慧城市、推進氣候變化立法……一系列舉措正在或即將實施。
正如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所指出的,《巴黎協定》描繪的綠色低碳發展全球大勢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選擇相一致,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這既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中國勇于承擔應盡國際責任的大國擔當。(綜合新華社記者楊駿、林小春、黃堃等報道)
特朗普政府對是否真正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下文簡稱《巴黎協定》)似乎舉棋不定。
綜合報道,歐盟官員日前稱,美國已經打消退出《巴黎協定》的念頭,并將尋求重新參與該協定的方式。今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巴黎協定》有損美國經濟與國家主權為由,宣布退出該協定,并表示將重新談判一份對美國公平的協定。
[摘要]今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并稱《巴黎協定》給美國帶來“苛刻財政和經濟負擔”,但他表示愿意談判“看看能否達成一個公平協議”。今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并稱《巴黎協定》給美國帶來“苛刻財政和經濟負擔”,但他表示愿意談判“看看能否達成一個公平協議”。
[摘要]默克爾表示,就氣候變化議題,因為美國“遺憾”退出,二十國集團未能就《巴黎協定》達成共識,“但值得高興的是,其余19個成員一致決定,《巴黎協定》是不可逆轉的”。默克爾同時表示,就氣候變化議題,因為美國“遺憾”退出,二十國集團未能就《巴黎協定》達成共識,“但值得高興的是,其余19個成員一致決定,《巴黎協定》是不可逆轉的”。
[環球網綜合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網6月5日報道稱,美國民意調查機構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s)于2017年5月31日至6月1日舉行的民調結果顯示,逾半數美國人不支持總統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
特朗普終于宣布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消息。中國氣象局、社科院曾經發布過《氣候變化綠皮書(2015年)》,認為“氣候變暖給全球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損失和風險與日俱增”。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記者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1日宣布美國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此舉招致美國國內多方的批評和反對,前總統奧巴馬、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杰里·布朗,以及60多個城市的市長都表達了批評意見。
對特朗普上述決定,德法意三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歐洲中部時間1日晚間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他們帶著遺憾的心情注意到,美國決定從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退出。聲明表示,《巴黎協定》將繼續一如既往地為各國構筑合作基石,從而使得有效并及時地應對氣候變化、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為可能。
法國總統馬克龍1日晚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并在隨后發表的聲明中表示,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是犯下了一個“錯誤”。當地時間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發表講話。美國總統特朗普1日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美國總統特朗普1日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特朗普當天在記者會上說:“即日起,美國將停止落實不具有約束力的《巴黎協定》。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美國總統特朗普28日開始向前任奧巴馬的氣候政策“揮刀”。無論特朗普是否推翻《清潔能源計劃》,美國的資金援助可能都不會兌現,所以他實際上已經違反了奧巴馬的承諾。
[摘要]海平面上升或將加劇海洋災難造成的損失。中國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公報稱,去年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比1993年至2001年之間的平均值高出82毫米,比2015年高出38毫米。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
[摘要]海平面上升或將加劇海洋災難造成的損失。中國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公報稱,去年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比1993年至2001年之間的平均值高出82毫米,比2015年高出38毫米。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
(記者 刁海洋)美國總統特朗普28日在美國環境保護局簽署一份名為“促進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的行政命令,該命令旨在推翻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多項氣候政策。根據這份命令,特朗普政府將暫停實施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多項氣候政策,并對其重新進行評估,包括《清潔電力計劃》在內的多項政策可能最終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