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9日16:50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送審稿)》(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城市空間結構中的“一區”是指雄安新區。北京市規劃國土委表示,這是對北京新總規城市空間結構的錯誤解讀,“一區”是指北京的生態涵養區。
在5月17日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上,《總體規劃》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城市空間結構,是對北京市域范圍內空間格局做出的規劃安排。其中“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區”;“一主”是指“中心城區”;“一副”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兩軸”是指“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多點”是指“位于平原地區的新城”,包括順義、大興、亦莊、昌平和房山新城等;“一區”是指“生態涵養區”,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以及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是北京在積極落實中央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過程中,統籌謀劃、確定的北京市域范圍內的空間布局安排。同時,對于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等內容《總體規劃》也做了重點安排。目前,《總體規劃》已經市委全會審議通過,待修改完善后將按程序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待批復后,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此次出臺的北京市新總規,其規劃的權威性和戰略引領、對建設和管理的剛性約束、執行的監督考核問責都可圈可點,對我國未來的城市發展也將產生多方面的示范意義。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批復《開封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和《南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并分別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合理控制城市規模。
經國務院批準,現通知如下: 一、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封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
經國務院批準,現通知如下: 一、國務院原則同意《南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
[摘要]11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平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11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平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內文如下:
昨天,從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傳出消息,經過對方案進行深入討論和認真評審,《鄭上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2013-2030年)》獲專家評審會原則通過。專家經過評審,認為該規劃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內容全面、研究深入、發展理念新穎,并對規劃提出了七條建議。
白沙組團功能定位為,以公共文化服務、行政服務、高端商務為主的生態智慧公共服務核心區。圍繞這一功能定位,將發展以會議中心、酒店商務、特色金融、休閑娛樂、科研創新、教育培訓、高端商貿為主的輔助功能。
至2040年,在不含空港核心區的情況下,港區的“個頭”將達到約368平方千米,在這300多平方千米中,建設用地規模為276.81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60.06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100平方米。
鄭州惠濟區老鴉陳鎮原來是郊區農村,未來十多年將徹底改頭換面。作為通往黃河游覽區的必經之地,老鴉陳將成為鄭州市北部片區重要的集休閑、購物、娛樂為一體的休閑商業綜合服務區、生態宜居區。
按照相關規劃,我市西部地區的發展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鄭西”與“鄭東”將“比翼雙飛”共同帶動鄭州經濟大發展。
備受關注的“鄭上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這是昨天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得的消息。鄭上新區規劃范圍為滎陽市和上街區全部行政轄區,相當于2.63個鄭東新區的面積。即便與鄭州市區相比,也僅小了38平方公里。
備受關注的“鄭上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這是昨天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得的消息。鄭上新區規劃范圍為滎陽市和上街區全部行政轄區,相當于2.63個鄭東新區的面積。即便與鄭州市區相比,也僅小了38平方公里。
昨日,記者從登封市委宣傳部獲悉,登封市區生態水系總體規劃已獲得省、市有關專家組成的評審組的審查通過。在登封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道路上,一向干旱缺水的登封,對生態水系規劃格外重視。
國務院日前發布《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明確用三年時間完成恢復重建任務,使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得以恢復并超過震前水平。
2月25日,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省政府日前正式作出批復,原則同意《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概念性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深度2013-2040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要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創造生態景觀環境,建設智能低碳城市,嚴格實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概念性總體規劃》。